二、杂交中稻的栽培技术要点

中稻的生长季节比早稻稍迟,但比晚稻稍早,介于早、晚稻之间。中稻的全生育期较长,一般适用于一年只栽培一造的稻作制。广西的中稻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河池、百色四个地区。据统计,广西近年来中稻种植面积

为 153—166 万 ha。杂交中稻栽培技术与常规品种栽培技术大同小异,但要获得杂交中稻的高产,在栽培技术上要抓好以下环节。

(一)因地制宜选择优良组合

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不同,要使杂交中稻高产、稳产,就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选择相应的杂交组合来种植。所选的组合不仅要高产,抗性较强,米质较好,而且生育期要适宜,要能在最佳的气候条件下抽穗扬花,才有可能获得高产。桂北、桂中平原地区,应选择生育期较长的中、迟熟组合,如汕优 2 号、威优 64、汕优桂 33、汕优 63、汕优桂 99 等杂交组合作中稻栽培。高寒山区要选用生育期较短的早、中熟组合,如威优 35、威优 64、协优 64、汕优 2 号、汕优桂 33、汕优 10 号等。

(二)适时适量播种

中稻的播种期因前后作情况不同,有早有迟,不能强求一致。生育期较长的杂交组合可适当早播,秧龄也可长些;生育期较短的杂交组合可稍迟些, 秧龄也可短些。冬闲田、绿肥田一般可在谷雨前后播种;小麦田和油菜田可延迟到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播种,秧龄一般为 30 天左右。可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移栽。中稻播种时气温高,秧苗生长快,要适当疏播才能培育壮秧。杂交稻每 0.067ha 播 10—13kg 左右为宜。播种时要求按 0.067ha 定量,分厢过秤,播种均匀,才有利于培育分蘖壮秧。

(三)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结构

要获得杂交中稻高产,必须在充分利用杂交中稻分蘖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密植,适当增加蔸数和基本苗,建立高产群体结构。

  1. 采用适宜的插植规格为改善稻株的通风透光条件,宜采取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一般行距为 24cm 左右,株距为 13cm 左右,每 0.067ha 插 1.5—

2.2 万蔸。

  1. 插足基本苗,为争足穗打好基础杂交中稻每 0.067ha 的基本苗数,要根据不同组合的分蘖能力、穗粒结构、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肥力高低、施肥量及秧龄长短而定。早插田一般每 0.067ha 插 8 万基本苗左右,中插田 9

万左右,迟插田或长龄壮秧 11 万左右。

(四)合理施肥、科学排灌

  1. 合理施肥杂交中稻从移栽到返青为 5—6 天,插后 10 天左右开始分蘖,

有效分蘖期为 10 天左右,要求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促分蘖争足穗。底肥的施用必须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一般每 0.067ha 施纯氮 3—6kg,过磷酸钙 20—25kg。若土壤缺锌易引起坐蔸的,则每 0.067ha 可施硫酸锌 1.5kg 左右。

分蘖肥的施用要做到早施适量。一般在移植后 7—10 天,每 0.067ha 施尿素 5—6kg,氯化钾 4—5kg,以促进禾苗多分蘖,争足穗。

稻株拔节时,每 0.067ha 施 2.5kg 氯化钾,孕穗期应根据苗情施用穗肥, 每 0.067ha 施尿素 2kg 左右。抽穗前 4—5 天或齐穗后 2—3 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每次每 0.067ha 用量为 150—200g 加水 50kg 喷施。对生长较差的禾苗,可在上述磷酸二氢钾溶液中加入尿素 0.6kg 混合喷施,这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1. 科学灌溉中稻生长在高温季节,蒸发和蒸腾量都较大,但前期雨水较多,宜采用浅湿交替灌溉的方式;后期雨水少,易受旱,要注意抗旱保水,

    或采取雨后适当深灌保水防旱的灌溉方式。后期气温低,灌浆成熟慢,不要

过早断水,以利谷粒充实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