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再生稻的利用

再生稻是指杂交稻收割后,利用稻茬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养料、温度等条件下,使其萌发出再生蘖,进而生长发育成的一茬水稻,农民俗称“稻孙谷”。

再生稻具有早熟、省工、省种、省成本、不需秧田等优点,是增产稻谷的一条途径。

(一)再生稻利用的好处

  1. 再生杂交稻产量较高再生稻一般每 0.067ha 产稻谷 100—200kg,高的可达 300kg 左右。培育再生稻是对杂种优势的再利用,可在同一块田里实现一年双收,扩大了杂交水稻的应用领域。

  2. 在种植双季杂交稻季节紧和中稻收割后仍有一段时间适宜再生栽培的地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例如桂北山区,适宜水稻安全生育期多数地方在190 天左右,种一季中稻一般只利用了 130—150 天,还有 60 多天的光、温

自然资源被浪费掉。而再生杂交稻生育期短,一般只有 60 天左右。利用 60 多天的晚秋自然资源,在中稻收割后留再生稻,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这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组合的选择

选择的组合要求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再生率,使再生稻有足够的穗数,保证一定产量。杂交稻组合间的再生力存在着明显差异。

据试验,汕优 63、威优 64、协优 64、威优 287、汕优 64、汕优桂 34 等组合的再生能力较强,可以选用。

(三)掌握好高产栽培技术 1.搞好头季杂交稻的栽培管理

  1. 适当浅插浅插不仅母茎腋芽易于萌发成蘖,而且再生蘖成穗率高, 穗子较大,有利于再生稻高产。

  2. 合理密植,采用宽行窄株栽培头季杂交稻采用宽行窄株的栽培方式,既有利于防止过早封行造成中期荫蔽,防止后期早衰或倒伏,维护母株腋芽应有的活力,又有利于再生稻争足穗,获得高产。一般迟熟组合或株型松散的杂交组合,株距宜为 10—13cm,行距宜为 26—30cm。早熟或株型紧凑的杂交组合,株距宜为 10cm,行距宜为 23—27cm。据湖北省荆州地区试验, 威优 64 和汕优 64 采用宽行窄株的栽插方式,每 0.067ha 插 2.4 万蔸左右, 头季每0.067ha 有效穗20 万—25 万,再生稻有效穗30 万左右,平均每0.067ha 可产稻谷 200kg 左右,最高可达 300kg 以上。

  3. 及时施催芽肥催芽肥掌握在头季稻齐穗后半个月左右施用,每0.067ha 施 5—7kg 尿素,不能施碳铵,以免烧芽。

  4. 适当早收头季稻为保证再生稻腋芽的活力,应在头季稻成熟度达90%—95%时及时收割,这时中鞘鼓起,腋芽现青为最佳。过早收,影响头季稻产量;过迟收,再生苗偏长,叶龄偏高,会影响再生稻产量。

  5. 留蔸高度适宜头季稻留蔸高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再生稻的稳产高产。留蔸高度太低不能保留母茎上再生能力强的节位,在灌水时水容易进入稻秆筒,使老蔸腐烂或淹死活芽,缺苗率高,有效穗少。留蔸太高则腋芽成活率较低,营养生长期短,穗子小,产量同样不高。早稻留蔸高度一般为 5

—15cm,中稻留蔸高度一般为 15—40cm。总的留蔸高度原则是:生育期长的杂交组合留高些,生育期短的杂交组合留低些。

2.再生稻的管理再生稻的营养生长期不明显,全生育期很短,约为头季稻的 1/2 左右,一般为 65—75 天。因此,应及时采取相应栽培管理措施,以确保再生稻的高产。

  1. 合理施肥一般头季稻收割后 2—3 天,再生稻出齐芽后,每 0.067ha 施 5—7kg 尿素作促苗肥,并结合进行中耕除草。这样有利于促进再生苗的生长,争取穗多穗大,为高产打下基础。约在头季稻收割后的 7—10 天,再生稻开始进入颖花分化期,这时应进行第二次追肥。每 0.067ha 可施尿素 5— 8kg,以增加粒数和千粒重。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分蔸补苗,以保证再生稻平衡健壮生长。在孕穗到齐穗期,每 0.067ha 可用磷酸二氢钾 100—150g,对水 75kg 均匀喷洒,这样可起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的作用。

  2. 科学管水头季稻收割后 2—3 天,要及时灌水,但水层要浅,以促

进腋芽萌发。如头季稻收割后连续高温干旱,最好给稻蔸喷水,每天喷 2—3

次,连喷 2—3 天,这样可防止田中水温过高而损伤再生苗。收割后 4 天至再生蘖长出灌浅水。以后根据苗情进行浅灌勤灌,不能深灌水,也不能过分干旱。深灌会淹没或烫伤低节位腋芽,长期淹水稻桩根系活力会降低;过分干旱则会使稻茬干枯,腋芽不能萌发。再生稻抽穗前后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 这时要保持 6—7cm 的浅水层,直至乳熟期,到散籽后逐渐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