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玉米虫害

(一)玉米螟

  1. 为害症状 玉米螟(图 2-11)又称玉米钻心虫,主要为害玉米、高梁、小米、甘蔗等作物,以玉米受害最普遍和最严重。以幼虫钻蛀为害,心叶受害后常出现花叶和排孔;蛀食茎秆造成折株;未抽出的雄穗被害,穗轴易折断,花粉发育不良;雌穗被害状为咬断花丝,蛀食穗端和籽粒。

  2. 发生条件 广西桂北每年发生 4—5 代,桂中、桂南发生 6 代,世代重叠。玉米螟发育适温为 16—30℃,相对湿度为 60%—90%。春季湿度大,雨水多,有利越冬代的蛹化、成虫羽化和产卵,此期内气候温和,则有利于玉米螟大发生;反之,春夏天气干燥,则

  3. 防治措施 ①将堆放的旧玉米秆烧掉或沤制肥料,可杀死羽化前的虫体;②用 25%杀卫双 0.1—0.2kg,或 50%甲胺磷 0.1kg,或敌杀死 20—40g, 对水 75—100kg 喷心叶;③用 50%巴丹粉 0.2—0.3kg,或 3%呋喃丹 2.5kg 拌细土 30—40kg 撒喇叭口;④用90%晶体敌百虫 800—1000 倍液,每0.067ha用 50—60kg 药液喷施。

(二)玉米铁甲虫

  1. 为害症状 玉米铁甲虫(图 2-12)主要为害玉米,也可为害甘蔗、高梁、谷子。成虫咬食叶肉后仅留下一层表皮,被害叶出现点线状枯斑。幼虫在叶片表皮内潜食叶肉,形成斑块状白斑,一般每张叶片有幼虫十几至几十条。被害叶片呈现一片枯白,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2. 发生条件 玉米铁甲虫在广西 1 年发生 1 代,很少发生 2 代。越冬成虫需在 16℃以上才能正常取食、交配产卵,故 16℃以上气温出现得早的年份, 该虫害发生早,玉米被害严重。在越冬成虫交尾产卵期间,降雨量在 100mm 以下,且降雨天数比常年少时,有利于成虫活动、交配和产卵;而降雨天数在 24 天以上,且雨量大于 160mm 时,则不利于成虫的活动和繁殖,当年春玉米受害则较轻。

  3. 防治措施 ①人工捕杀成虫;②在玉米铁甲虫产卵盛期,每株玉米产卵量达 20 粒和孵化率达 10%左右时喷药,既可杀幼虫,又可抑制卵粒孵化, 效果较好。每 0.067ha 用溴氰菊酯,或用戊氰菊酯 6ml,对水 30kg 喷雾;或用甲敌粉(1.5%甲基 1605+3%敌百虫)1.5—2.5kg,拌细泥粉 15kg,在露

水未干时撒施在玉米叶片上。

(三)小地老虎

  1. 为害症状 小地老虎(图 2-13)又称地蚕或切根虫。主要咬食植株近土表的柔嫩组织,玉米或蔬菜等苗期被为害时,常出现大量断苗。

  2. 发生条件 小地老虎在广西每年发生 5—7 代。该虫的发生量与气候、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最低温度 9℃以上,最高温度 29℃以下的地区和季节,适于此虫的发生与繁殖;若前作又是冬种绿肥或蔬菜等的早、中玉米, 则常受越冬幼虫和第一代幼虫的严重为害。

  3. 防治措施 ①早晨撬开在新被害株根部附近的土壤,人工捕捉幼虫或成虫;②用 90%敌百虫 0.2kg 或 80%敌敌畏乳油 0.1—0.2kg,对水75—100kg 灌虫穴。

(四)玉米黑毛虫

玉米黑毛虫(图 2-14)是为害玉米、体表密披黑毛的几种蛾类幼虫的通称,属鳞翅目毒蛾科、灯蛾科、夜蛾科、鹿子蛾科。其中以属于毒蛾科和灯蛾科的两种最为常见,发生量较大,为害较重。

  1. 生活习性 黑毛虫类在广西多以幼虫在石缝、土块和落叶下越冬,每年的 2 月下旬开始活动觅食,石山地区或小面积的早、中玉米,常受越冬幼虫的严重为害。幼虫畏光,白天隐伏在石缝中、土块下或草丛间,黄昏后爬出, 到玉米或其他有幼嫩作物地取食。幼虫老熟后则多在幼虫隐伏场所下吐丝结茧化蛹。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2. 防治措施①晚上用灯光诱杀成虫;②于傍晚在地边堆放玉米秆或枯草诱幼虫入躲,第二天早上翻草捕杀;③用 90%的敌百虫 0.1—0.15kg,对水50—75kg 喷雾,或用 500—700 倍敌百虫药液浸泡切碎的鲜草,每 0.067ha 铺施 15—2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