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

一、春玉米栽培技术

(一)深耕改土,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1. 深耕改土 玉米适应性强,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很严格,但要获得高产稳产,则要求有深厚的土层,含有机质较多,土质疏松,通气透水性良好, 土壤 pH 值在 6.5—7 之间,才能有利于玉米生长。

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耕作层过浅扎根不深,易倒伏,因此,要有计划地逐年加深耕作层,并结合增施有机肥,熟化土壤,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为玉米的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的观察报道:玉米根系有 34%—88.3%集中分布在 0—30cm 的土层内。广西玉米研究所的试验结果表明,深耕 30cm 的比 20cm 的增产 10

%。根据广西土壤的实际,一般认为耕翻深度以 20—30cm 为宜。

  1. 精细整地 播种前的整地要求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碎,以利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土地不平整,苗期易受旱或涝害。尤其是杂交玉米种子粒小,顶土力弱,如果土团大块,会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出苗,造成缺苗量增加的现象,从而影响产量的提高。

  2. 施足基肥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要想获得高产,必须要施足基肥。基肥以迟效性有机肥(堆肥、猪牛粪等)和部分磷、钾肥为主。基肥的施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 50%—60%,一般每 0.067ha 施猪牛粪 150—250kg,水肥 1000—1500kg。广西玉米研究所 1978 年早玉米 0.067ha 产 612.7kg 的玉米高产试验地,每 0.067ha 施牛栏粪 2500kg,土杂肥 2500kg,磷肥 30kg, 水粪 2000kg。

(二)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才能获得增产。选种的原则是:一年只种一造玉米的地区应选用生育期较长的中迟熟品种;一年两造的地区,则应选用早中熟品种,这样才能保证两造增产。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施肥水平较高的,则选耐肥抗倒能力强的单交种或双交种,如桂单 16 号和南

校 8 号;土壤肥力中等,施肥水平一般的,应选用顶交或品种间杂交种,如桂顶 1,2,3,4 号,靖西 2 号等;土壤瘠薄的坡地、石山地区应选用抗逆性较强的群体改良杂交种,如墨白 1 号,墨白 94 号,桂集 1 号等。

(三)适时早播,保证全苗

适时早播是夺取春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适时早播的好处有:

①可适当延长玉米的营养生长期,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促进植株生长健壮, 为穗大、粒多、粒重、早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②能显著地增强植株的抗旱抗倒能力,因为适时早播,使苗期处在低温干旱的天气条件,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茎节粗短,但有利于根系生长,根系发达,扎根深,分布广,吸收范围宽,从而能增强植株的抗旱性;③可以减少地下害虫对幼苗的为害,保证全苗;④可使玉米提早开花授粉,避过高温多雨天气的影响,有利授粉结实,减少空苞、缺粒、秃顶等。

春玉米的适宜播种期应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而定,不能一刀切,一般应在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10—12℃以上就可播种。在正常情况下,广西各地春玉米的适宜播种期为:桂南及右江河谷以 1 月下旬至 2 月上、中旬为宜;

桂中则以 2 月上旬至下旬为宜;桂北及高寒山区以 3 月上旬至下旬为宜。

(四)合理密植

  1. 合理密植能增产的原因 玉米合理密植能增产,主要是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粒数和粒重的矛盾,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和光能。
  1. 协调穗数、粒数及粒重三者间的关系。因为这三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种植过密,由于群体过大而削弱了个体的生长发育,提前封行遮阴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少,果穗变小,秃顶加重,粒数减少,粒重下降,单株生产力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递减。而种植过稀,虽个体能得到充分发育,单株生产力虽因粒数和粒重的增加而提高,但每 0.067ha 的穗粒数过少,单位面积产量也不会高。因此,只有合理密植才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粒数和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群体和个体都能得充分发展,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和地力,提高产量。

  2. 叶面积较大,光能利用率高,积累光合产物多。种植密度适宜,叶面积相应增加,且叶面积达最大值后稳定的时间较长,一般为 20—30 天,直到收获时仍保持较大的叶面积指数。由于叶面积指数增大和维持强光合作用时间长,光能利用率高,合成和积累的光合产物多,穗大粒多,粒重增加, 因而能增产。

  1. 合理密植的原则 决定玉米的适宜密度,要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品种特性和播种季节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来说,土壤较深厚,保肥保水力较强的粘壤土,可比保肥保水力差的砂壤土适当密植些。肥水充足的可以比肥水不足的密植些。生育期短、植株较矮的可比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的密一些。秋播的可比春播的密一些。根据广西各地的经验,高秆晚熟品种, 如南校 8 号、墨白 1 号、南顶等,每 0.067ha 种植 3 000—3 200 株为宜;中

秆中熟品种,如桂单 16 号、桂顶 1 号和桂顶 3 号,每 0.067ha 种植 3 200—

3 500 株为宜;矮秆早熟品种,如苏玉 1 号、科单 102、掖单等,每 0.067ha

种植 4 000—5 000 株为宜。

  1. 种植方式合理密植还要配合适当的种植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常用的种植方式有:
  1. 单行单株一般行距 70—80cm,株距 30—35cm,每穴留苗 1 株。这种种植方式,每株获得的营养面积较多,生长前期光照较充分,植株生长较均匀。其不足之处是由于株距较小,生长盛期植株间互相遮阴较严重,一般在种植较稀的情况下采用。

  2. 单行双株一般行距 85—100cm,株距 50—60cm,每穴 2 株。这种方式便于套种其他作物,田间管理较方便,省工省肥。但由于每穴 2 株,互相争夺养分和水分,大苗欺小苗,植株生长不均匀,常出现大小苗现象。生产上应改变这种不科学的种植方式。

  3. 双行单株即大小行种植。大行距 80—90cm,小行距 35—40cm,株距 25—33cm。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单位面积株数,又便于田间管理,单株受光吸肥较均匀,植株生长一致,大小苗现象较少。在种植密度较高的情况下, 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目前广西玉米产区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

(五)玉米苗期的生育特点及管理

  1. 苗期的生育特点玉米的苗期是指玉米出苗至拔节前的一段时间。苗期是以长根为中心,根系生长较快,地上部生长缓慢的营养生长期。是决定每0.067ha 株数,并为穗大粒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管理的主攻目标保证苗全、苗齐和苗壮。

壮苗的长势长相根系发达,根深叶茂,叶色深绿,叶片宽短,苗基较扁, 节间粗短,群体整齐一致,长势旺盛。

  1. 管理措施
  1. 早查苗补苗,保证全苗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缺苗较少时可采取移苗补种。移苗应选阴雨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在幼苗 2—3 叶时选壮苗,带土

移栽,移栽宜浅,种后淋定根水。移栽成活后要加强管理,偏施水肥 1—2 次,使其尽快赶上大苗,生长整齐。

  1. 间苗、定苗早间苗定苗可避免幼苗生长拥挤,互相遮光,争夺养分, 有利壮苗。一般在 3—4 叶可间苗,5 叶定苗,拔除病苗、杂苗和弱苗,留生长一致的壮苗。

  2. 早施攻苗肥从种子萌发到三叶期,幼苗靠种子供给养料,3 叶后靠自身吸收和制造营养生长,即由异养转为自养。另一方面,由于玉米苗期气温低且干旱,所施下的基肥难于分解,满足不了苗期对养分的要求,因而玉米间苗定苗后应及时追施速效性肥料,以氮肥为主。第一次追肥在间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每 0.067ha 施腐熟粪水 1500—2000kg 或尿素 3—4kg 对水淋施,施后浅培土。第二次追肥定苗后进行,每 0.067ha 施尿素 5—6kg、钾肥 5—7kg 对水淋施,施后浅培土,对促进幼苗生长,提高产量起到很大的作用。

  3. 中耕松土,促根壮苗苗期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土温, 促进根系深扎,增强抗旱、抗倒能力。雨后中耕松土,能破除表土板结,增强土壤通气性,同时可以切断毛管孔隙的上下联系,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水作用。一般中耕 1—2 次,第一次在间苗的同时进行,可在行间浅中耕3—5cm。第二次在定苗后进行,中耕深度 10cm 左右,促使根系向纵深发展, 以增强抗旱、抗倒能力。尤其对土肥、土湿、基肥足,幼苗长势较旺,叶色浓绿的,应通过中耕深锄来控制地上部生长,促根深扎,植株粗壮不徒长。

(六)玉米穗期的生育特点及管理

  1. 生育特点及主攻目标穗期是根、茎、叶营养器官旺盛生长,雌雄穗分化发育,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快,也是地上部干物质增长最快的时期,要求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本期是决定穗数和粒数的重要时期。主攻目标:控制植株营养生长,使其不过旺,促进茎秆粗壮和果穗发育,争取穗大粒多。

  2. 管理措施

  1. 适施攻秆肥玉米长至 8—9 叶时,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加快, 需肥、水量日益增多。及时追施攻秆肥,对促进植株生长、茎秆粗壮、叶片宽厚、叶面积扩大、光合效能提高、雌雄穗分化发育、保证穗大粒多有利。如缺肥,植株生长发育受阻,穗小粒少,产量低。根据各地经验,攻秆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少施或不施氮素化肥。每 0.067ha 施粪水 1000—1500kg 或农家肥 500—750kg。如生长不良,可加施尿素 4—5kg。氮肥不宜施用过量,以免植株徒长,提早封行遮阴,基部节间伸得过长而发生倒伏。每 0.067ha 增施 5—7kg 钾肥,对壮秆、增粒有显著作用。施肥应结合中耕培土。

  2. 重施攻苞肥抽穗前 7—10 天,进入大喇叭口期,正值雌穗小穗小花分化期,是决定果穗大小,每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重施攻苞肥,增产显

著。以速效性氮素化肥为主,每 0.067ha 施尿素 8—10kg 或复合肥 10— 15kg,在距玉米基部 7—10cm 处挖一个 6—10cm 深的洞施下,然后进行大培土。

  1. 中耕培土防倒伏拔节孕穗后,茎叶生长迅速,植株逐渐高大,遇到大风雨易倒伏。中耕培土,可促进支持根迅速入土,增强植株抗倒能力。中耕培土应结合清沟进行,以利排灌,防止渍水。一般中耕培土 2 次,第一次在拔节初期结合施攻秆肥进行,第二次结合施攻苞肥进行大培土。

  2. 注意防旱防渍穗期是玉米的生长旺盛期,随着植株的长大,生理生态需水量逐渐增加,到大喇叭口期,正是雄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雌穗小穗小花分化期,对水分反应敏感。此时正值高温天气,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增强,需要大量水分。如缺水,将会影响雌、雄穗分化发育,抽雄吐丝困难,授粉受精不良,形成缺粒秃顶,灌浆受阻,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因此, 遇旱应及时灌水抗旱。如遇大雨,应及时排除田间渍水,增强土壤通气性, 否则会削弱根系的吸收作用,导致雌、雄穗发育受阻。

(七)玉米花粒期的生育特点及管理

  1. 生育特点及主攻目标玉米从抽雄开花至果穗灌浆成熟称为花粒期。本期茎叶生长量达最大值,并停止生长,转入以开花授粉和结实成熟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是决定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管理的主攻目标:防止茎叶早衰,促开花授粉、灌浆,提高结实粒数和粒重。

  2. 管理措施

  1. 看苗补施粒肥粒肥是指授粉前后施的肥。其作用是防止茎叶早衰, 延长功能叶的寿命,维持一定的绿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质,提高结实粒数和粒重。如植株茎秆粗壮,叶色浓绿,长势较旺,可少施或不施粒肥,以免其贪青晚熟;如植株长势一般,叶色褪淡变黄,应在抽雄始期补施粒肥,防止茎叶早衰,提高光合作用,使籽粒饱满,增加粒重。一般每 0.067ha 施尿素 4—5kg。也可以进行根外追肥,如用 0.4%—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每 0.067ha 用 75—100kg 溶液喷叶面,对提高粒数,增加粒重效果好。

  2. 注意抗旱、防涝抽穗开花时,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时叶面积达最大值,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都很旺盛,需要大量水分。同时抽雄开花散粉和雌穗吐丝、灌浆,也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如遇旱要及时灌水,以满足开花授粉和灌浆的生理需水。广西春玉米开花结实期,正值多雨季节, 要注意防涝,雨后要及时排除渍水,以免植株发生早衰,妨碍灌浆结实,造成减产。

  3. 去雄与人工辅助授粉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去雄后雄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集中到雌穗的生长发育上,促进穗大粒多。据试验, 玉米去雄的比不去雄的增产 8%—10%左右。去雄的时间为全田抽雄 1/3,尚未散粉时进行,隔行或隔株拔去雄穗。

去雄后选择晴天上午 8—10 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连续 2—3 天。方法是在两行玉米之间,用手摇动未去雄的植株,使花粉落到已去雄的植株的花丝上。

(八)适时收获

  1. 成熟期的形态特征玉米成熟时,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松散变白, 籽粒变硬有光泽。玉米籽粒达到成熟时,其内部生理变化并未停止,要经过

后熟作用才能达到充分的生理成熟,发芽能力才能达到充分的生理成熟,发芽能力才最强。玉米籽粒着生在果穗上有苞叶包被,成熟后不易落粒,可以在植株上完成后熟作用。

  1. 适时收获玉米的收获适期依其用途不同而异。食用的玉米,一般在完熟期收获。为了使籽粒充分成熟,收获期可适当推迟。收获过早,籽粒含水量多,晾晒干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影响产量。收获过迟,茎秆易折断,果穗触地易引起籽粒发芽、霉烂。广西春玉米收获期一般在 6—7 月间,这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抓紧晴天及时收获,晒干后脱粒。籽粒要充分晒干,使含水量降到 13%—14%时才可入仓贮藏。种子吸湿力强,在高温高湿情况下易发霉变质,降低发芽力,故要贮藏在阴晾干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