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杂交稻的栽培技术

一、杂交早稻的栽培技术

(一)浸种催芽

  1. 种子处理催芽前的晒种、选种、消毒、浸种等四个环节,通常叫做种子处理。
  1. 晒种浸种前经过晒种,可减少种子内含水量,增强种皮通透性,有利于种子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提高种子内酶的活性,加速养分分解, 有利提高发芽率。方法是在浸种前选择晴天晒 1—2 天,注意不要在中午阳光过猛的时候放在水泥地上晒,以防晒伤种胚,影响发芽。

  2. 选种杂交稻种子成熟不一致,饱满程度不同,选种时用清水选即可。为提高种子的利用率,可将下沉饱满种子和半饱满种子分别浸种、催芽和播种,对半饱满种子发出的幼苗,只要加强肥水管理,仍可培育出分蘖壮秧。

  3. 种子消毒杂交稻有的种子颖壳闭合很不严密,感染黑粉病、稻曲病、恶苗病的机率较大,所以必须进行种子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是先用清水预浸 24h,捞起滴干水后,再用 300—500 倍的强氯精药液浸泡 24h,可消灭稻谷上存在的各种病原菌。

  4. 浸种稻种萌发的第一步就是要吸足水分,种子只有吸足水分后才能萌发。一般干燥的种子含水量为 11%—14%,这时稻种的生命活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不能萌发。当种子吸水量达到本身重量的 25%就开始萌发,但发芽速度慢而且不整齐。当吸水量达本身重量的 40%时,即达饱和吸水量时, 最适宜种子萌发。可见,种子萌发需要较多的水分,而种子本身含水量不足, 因而就发生了矛盾,解决矛盾的办法,就是通过浸种使种子吸足水分,促进萌发。种子吸水快慢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高吸水快,温度低吸水慢。早稻浸种时,温度一般在 20℃以下,浸种时间为 3 天;晚稻浸种时气温高,浸 1

—2 天即可。稻谷在浸种时,由于水中含氧量低,种子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产生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酒精和酸类物质,对种子发芽不利,所以浸种过程中要勤换水,以保证氧气的供应。稻种吸足水的标准是:谷壳颜色变深, 胚部膨大突起,折断米粒无响声和中心不现白色。但浸种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种子内养分溶解于水中而影响发芽质量。

  1. 催芽水稻种子催芽主要是利用种子呼吸时释放出的热量,配合淋温水,加覆盖物等措施,以满足种子发芽时对温度、氧气和水分的需要,促进种子萌发快、齐、匀、壮。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催芽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
  1. 普通催芽法少量种子一般用箩筐进行催芽,大量种子可用谷桶或堆在地面进行大堆催芽。整个催芽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破胸露白前、露白至齐根、齐根至齐芽,以及催芽后的炼芽。按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大致可概括成:增温破胸、通气催根、保湿催芽、摊凉炼芽的原则。

①增温破胸稻种在未破胸前,因谷壳闭合紧密,空气中的自由氧不能进入种子内,在缺氧条件下,稻种以无氧呼吸为主,释放的热量少,谷堆升温慢,故存在稻种萌发要求较高的温度(36—38℃)与谷堆温度低的矛盾。解决矛盾的办法是用 50℃的温水淘种 5min 或淋种,使谷堆温度达 38℃左右, 不超过 40℃,然后用稻草和塑料薄膜覆盖保温。种子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种子内酶的活性增强,催化胚乳中贮藏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转化成可溶性物质,从胚乳运输到胚部,供胚细胞呼吸及幼根、幼芽生长需要,经十几个小

时,胚根就可顶破谷壳出来,生产上称为露白或破胸。破胸率达 90%以上就转入催根。

②通气催根种子破胸后,不受谷壳和种皮的限制,氧气能畅通无阻地进入种子内,随着氧气的增加,呼吸作用转为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热,谷堆温度容易上升,要防止烧芽,一般以 25—30℃为宜,不超过 35℃。催根阶段主要是促进根的生长,根的生长方式是以根尖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为主,而细胞分裂是以新的蛋白质形成为基础,合成蛋白质必须要有氧呼吸的中间产物酮酸和烯酸参加才有可能合成。缺氧就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胞分裂和分化,不能形成新器官,所以氧气在长根阶段是保证能量转化、物质转化和新器官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广大农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氧长根”、“干长根”的经验就是这个道理。在催根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调节水分和氧气的矛盾,使根芽比例适宜。调节的办法是从种子露白到齐根阶段,经常翻动谷堆,使谷堆内温度均匀和通气良好,同时适当淋 30—35℃的温水, 补充必要的水分,使氧气、温度、水分协调,促进幼根迅速生长,经十几个小时,胚根就可伸长到 1 粒谷长,达到播种标准。

③保湿催芽幼芽的生长,主要依靠胚芽鞘细胞的伸长来实现。胚芽鞘是一个既成的器官,在胚内早已形成,细胞分裂也早已完成,其生长以细胞伸长为主,不需要新蛋白质的形成,而且需要的能量很少,只要有少量能量来吸收水分,细胞即可伸长,这就是种子在淹水缺氧条件下,胚芽鞘得以迅速伸长,而根、叶生长受阻的原因。广大农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无氧长芽”、“湿长芽”的经验是有科学道理的。为促进谷芽生长,这个阶段要多淋些温水(25℃),使谷堆内水分较多,空气不易流通,造成缺氧条件,堆放半天, 种芽就可达半粒谷长,达到芽长标准。

④摊凉炼芽将催好的谷芽摊开在室内地面上,厚度为 3—5cm,使种温降至与外界气温相同时再播种。如果把热芽立即播到冷秧田,温度骤然剧变, 幼芽会“感冒”,对芽的生长非常不利。

  1. 温室蒸气催芽法

温室蒸气催芽法是利用蒸气控制温度和水分,以满足种子发芽的需要。它的做法是选用一间密闭的小屋,屋内靠墙设一平地灶,灶门在墙外,烟囱引向室外。灶上放一口大锅装水。室内搭架 2—3 层,层间距离为一个箩筐高。架上铺谷垫、篾盘等盛装浸好的种子,约摊 13.2—16.5cm 厚。种子进温室前3—4h 开始烧火。种子破胸阶段的温度约 35℃左右。破胸后淋水催芽,催芽阶段温度保持在 25—30℃之间。待根长达一粒谷长,芽长达半粒谷长时,抢好天气播种。

  1. 催芽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在催芽过程中由于温度、水分、氧气调节不当,不能满足种子发芽的需要,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
  1. 高温“烧芽”稻种破胸后呼吸作用增强,释放大量热量,此时如不注意及时翻堆散热,谷堆温度超过 40℃的时间过长,种子内酶的活性遭到破坏,失去催化能力而造成“烧芽”。受害轻的芽尖黄褐枯萎,或出现畸形芽, 发现早及时松动谷芽散温,还可以挽救,但种子生活力已减弱;严重的则芽枯死,不能做种。

  2. 谷种发粘这是由于催芽时水分多(伤水),温度不够,催芽时间拉得过长,种子内可溶性有机物质外渗引起的。发粘较轻的可用 30℃2%的石灰水洗种,然后再继续进行催芽。

  3. 酒精中毒原因是温度高,透气不好,种子被迫进行无氧呼吸,形成酒精中毒。中毒轻的谷芽稍有酒精味,但尚未死芽,可用温水洗种后再行催芽。

  4. 根过长,带黄色是水分不够,温度较高所造成。

在催芽过程中,要严格掌握技术措施,防止出现上述不良现象。如果已发生,则要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二)育秧

水稻的育秧方式,以水分管理状况划分有水育秧、湿润育秧和旱育秧三种。以温度管理状况区分,则有保温育秧和加温育秧两种方式。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劳力、耕作习惯和耕作水平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宜于本地的育秧方式。

  1. 露地湿润育秧(又叫半水育秧)湿润育秧改善了土壤通气状况,较好地解决了秧苗有氧呼吸过程对氧的需求,胚乳物质的能量转化效率高,抗逆性强,扎根、立针快,避免了浮芽、倒苗现象,对防止烂秧和培育壮秧有较好的作用。广西各地均采用这种育秧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1. 精整秧田,施足秧田肥秧田宜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松软、肥力中上、无病虫害的田块做秧田。先灌水犁耙,每 0.067ha 施农家肥1000kg,沤 10 天左右使土壤充分沤烂,播种前 3—5 天再耙碎耙平,待泥浆沉淀后排水开沟起畦,作成畦宽 1.7m,沟宽 30cm,沟深 10—15cm 的秧畦雏型,然后每 0.067ha 施尿素 5kg,磷肥 20kg,钾肥 5kg 作畦面肥,耥匀耥平, 使土肥融合,畦面光滑无渍水,待泥浆沉淀后播种。

  2. 秧田播种量杂交稻以每 0.067ha 播 10—15kg 为宜,做到稀播匀播, 以利培育带蘖壮秧。为提高播种质量,要求分畦定量均匀撒播,播后轻压种, 使种根接触泥土,并用过筛的粪灰盖种。

  3. 秧田追肥

追肥原则促在三叶前,稳在四叶后,施好起身肥。

促在三叶前,关键施好两次肥。第一次在一叶一心期(播后 8 天左右), 这时种子中贮藏的蛋白质已耗尽,出现“氮素断奶”,应及时施用少量速效氮肥,促使幼苗叶色变深,长势加快,有利于培育壮秧。一般每 0.067ha 施尿素 2—3kg 即可。第二次在二叶一心期(播后半个月)施用,这时胚乳中的养分基本耗尽,出现“碳素断奶”,秧苗由异养转入自养,养分处于青黄不接,抗寒能力弱,遇寒潮低温天气易造成烂秧。因此,在二叶一心期应及时追施一次氮肥,每 0.067ha 施尿素 2.5—3kg,可促进分蘖芽萌动,培育带蘖壮秧。第三次在拔秧前 5—6 天施一次起身肥,每 0.067ha 施尿素 4—5kg, 提高秧苗体内碳氮比率,使碳氮都保持较高水平,以满足移栽后大量发根的需要,有利插秧后早生快发。

  1. 秧田管水

管水原则:以水调温、调肥、调气,达到温、气、水、肥互相协调,促使秧苗健壮生长。

管水简法:“二湿一水,遇寒潮灌深水。”所谓“二湿”,是指幼芽期和幼苗期秧畦保持湿润。“一水”是指三叶期后秧畦面保持浅水层。在幼苗和成秧期遇寒潮需灌深水护秧,防止烂秧。

幼芽期播种后至第一片完全叶展开之前为幼芽期。这阶段主攻方向是扎根立针,而扎根的关键在于供应充足的氧气和适宜温度。氧气与发很快慢密

切相关,氧气供应充足,根生长快,有利于促进幼芽扎根。因此,这个阶段保持秧畦湿润,使谷芽处于有水、有气、土温较高的环境条件下,以利于促进幼芽扎根。幼芽阶段,米粒中的营养物质正处于转化中期,养分供应充足, 细胞含糖量高,渗透压大,束缚水含量多,自由水少,原生质不易脱水,抗寒能力强,即使遇寒潮也不要灌水护谷芽,不会发生烂芽现象。

幼苗期从扎根立针至三叶期为幼苗期。这时苗体内的通气组织逐渐形成,但尚未健全,根系不发达,扎根尚未稳,根系生长还要求土壤供给充足氧气,只有保证氧气供给,才有利于根系生长。因此,幼苗期仍以湿润灌溉为主,做到以水调气、调温、调肥,以利幼苗根系生长。只有在根系生长良好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壮苗。三叶期,胚乳中的养分基本耗尽,细胞中含糖量少,自由水多,原生质易脱水,抗寒能力弱,遇寒潮需灌深水护秧,但水深不能淹没苗顶。寒潮过后天气转暖时,不能将田水一次排干,应分次排干, 使秧苗受到逐渐的锻炼,避免失水卷叶死苗,造成烂秧。

成苗期三叶期以后至拔秧移栽期为成苗期。这时秧苗体内的通气组织已发育健全,氧气通过叶片气孔进入秧苗体内,经通气组织运输到根部,供根呼吸需要,秧苗对土壤缺氧适应性增强。同时随着秧苗的长大,生理生态需水进一步增多,所以生产上在三叶期以后,秧畦上经常保持浅水层直至拔秧移栽。

  1. 薄膜育秧薄膜育秧的最大效果是较好地满足了秧苗对温度的要求,基本上消除了出苗前后的坏种和烂秧,同时为提早播种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争取高产早熟创造了条件。在广西薄膜覆盖育秧比露地湿润秧田一般可提早播期 15—20 天,秧田有效积温可增加 250—300℃,比露地秧提早 10—15

天移植,成熟期也比露地育秧提早 5—7 天。广西北部和中部地区,早春寒潮频繁,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秧可早播、早插,有利于季节安排。薄膜育秧按盖膜方法有两种。

  1. 农膜(也叫普膜)较厚,一般采用搭拱架覆盖薄膜,起保温防寒作用。按露地湿润育秧方法播种后,用小竹片弯成拱形横跨畦面插入秧畦两侧的土中,这样可以高拱或低拱,每隔 70—80cm 距离插一条横梁,横梁正中架一条直梁,畦头、畦尾交叉插双条横梁,这样既牢固,又不会刺破薄膜。支架插好后便覆盖薄膜,盖好农膜后用畦沟泥压紧农膜的周边,使之不漏气以利保温。播种盖膜后,在管理上应掌握三个时期:

密封保温期播种至一叶期以密封保温为主,促进早扎根出苗。此时如气温过高,膜内温度超过 40℃时要及时揭开秧畦两头农膜散热,防止高温伤苗。

通风炼苗期进入 2—3 叶期,如外界气温稳定在 15℃以上,晴天可在畦的两头进行昼揭夜盖,逐日加大揭膜面,以利于通风炼苗。如气温低于 15℃ 仍可盖膜防寒。

揭膜期三叶期后,秧苗比较老健,抗逆性较强,气温又稳定在 15℃以上, 可选择阴天先灌水层后揭膜。以后可按一般露地育秧技术进行管理。

  1. 地膜平盖育秧地膜厚度约 0.015mm,比农膜薄数倍、重量轻、用量少、成本低、透光率也较高。可以不搭架直接平铺在畦面上而不影响幼苗生长,也起到保温防寒、防止烂秧和早熟增产的效果。近年来各地已普遍推广采用,但在实施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盖膜时要防止“贴膏药”现象播种时畦面要软硬适度,播后畦面不可渍

水,最好在播后用过筛的干粪灰或草皮灰盖种,要盖得比一般露地育秧的厚一些作隔离层,待畦面稍干再盖地膜。如畦面过湿可晾干半天或一夜再盖膜, 盖膜后四周用泥压实,这样就不会产生“贴膏药”现象,也不会造成闷气死苗现象。

要防止雨后膜面积水压苗首先在整秧田起畦时要做成龟背形的畦面;雨后如畦面有积水,要及时除去。

防止高温伤苗当气温达 36℃以上时,膜内温度可能超过 40℃以上,可揭半边膜透气散温,以防高温伤苗。当秧苗二叶一心时,选择阴天揭膜炼苗 1

—2 天,昼揭夜盖,然后视天气情况(气温稳定在 15℃以上时)及时灌水揭膜,以后按露地育秧管理。

  1. 生物热能育秧利用植物稿秆、厩肥、人粪尿等堆沤发酵产生的热量来提高苗床温度而进行保温防寒育秧,亦称为温床育秧。其技术要点如下:
  1. 选地挖坑选择地下水位低,阳光好的空闲荒地、土坡,按温床宽140cm,深 50—60cm,长度视播种量而定。一般长度为 10m(苗床面积相当于

0.0013ha),可播杂交水稻种子 1.5—2.0kg,够插 0.067~0.1ha 本田。挖起的泥土可填高北面坑边,形成南低北高,以便于挡风和排水。坑底周边多挖深 8—10cm,中央略呈龟背形,底土稍锄松,以利水分下渗。

  1. 酿热物堆沤利用各种稿秆、杂草、树叶、猪、牛栏粪混合铺匀踩实, 厚度 30—40cm,上面淋粪水使稿秆湿透,以利发酵生温。然后在酿热物上铺一层直径 2—3cm 的小土团,厚度为 5—7cm,以便热气通过小土团孔隙上升到播种层,并在小土团面上铺一层 6—7cm 厚的细碎营养土,铺匀刮平即可播种。

  2. 播种 种子破胸露白后即可播种。播种量可按每平方米播 112—150g

(折每 0.067ha 播 75—100kg),播后用营养土盖种,并用 300 倍的强氯精药液喷淋床土消毒。坑面架竹木条后盖膜保温。

  1. 苗床管理 播后至一叶一心期以密封保温为主,促进扎根立苗。1.5 叶龄时揭膜淋一次稀粪水,三叶期再施一次断奶肥,140cm 宽、10m 长的苗床

(即为 0.0013ha),可用 100g 尿素溶于 20—30kg 水淋施。在盖膜期间要注意温度变化,气温在 15℃以下盖膜保温,15℃以上可不盖。因苗床有酿热物升温,床土温度较高,不需长期盖膜,让秧苗在较低温度的条件下稳长。

  1. 适龄移栽 因温床密播,秧苗在苗床内一般不分蘖,应适当早栽。以 4—4.5 叶龄插秧为宜,这样不会影响大田分蘖成穗。
  1. 酸土地膜育秧 酸土地膜育秧具有播种期早、成秧率高、早熟高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 床上准备 冬季按每育 0.067ha 秧取不沙不粘、疏松肥沃、无草籽、无病虫土壤 200—300kg,晒白筛好,并堆放在干燥和不受雨淋的地方备用。

  2. 营养土的配制 将上述晒白的干土,按每 50kg 土加清水 6.5kg 左右,过筛的猪牛栏细粪 20kg,过磷酸钙 0.5kg,尿素 50g 或花生麸粉 0.5kg, 钾肥 100g,硫酸 0.25kg,敌克松 5g 备料,有条件的再加硫酸锌 5g。

  3. 具体配制方法

①播前 3—7 天先将干土分成 300kg 一堆,按量将细粪、花生麸粉、过磷酸钙和干土拌匀。

②用木桶装好所需水的数量,把每桶水应加的尿素、钾肥、硫酸锌倒入桶内,再把应加的敌克松放在木瓢内,用少量水调成糊状,然后倒入桶中,

边倒边拌(不能把清水倒入硫酸中,以免爆炸伤人),成混合液。

③用木瓢将混合液泼入干土床中,拌匀后能抓成团、一触即散的状态, 然后搬进室内堆盖好、备用。

  1. 秧田选择和整理:选择排灌和运输方便的稻田或菜园地作秧田,肥力不拘,先除净秧田杂草,不要犁翻,锄高填低,平整好秧田。

( 5)播种育秧 先将营养土按宽 1.4m 左右,长 10m 左右铺于畦面, 厚度为 2.2cm 左右,铺好营养土后,将破胸露白整齐,稍露根尖的谷芽分畦定量播种。杂交水稻每平方米播 50—75g。播后用床土均匀盖种,然后灌水淹过全部床土,待全部床土湿透后排干水,插起低拱竹片,盖上地膜。

(6)秧田管理

①密封期 从播种到现青前,以密封保温保湿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 28

—30℃,不超过 30℃不揭膜透气;保持秧田湿润,促使出苗整齐。

②通风炼苗期 1—2 叶期是决定秧苗素质的重要时期,此期以控温为主,膜内白天温度为 20—25℃,夜间 10—12℃为宜,温度过高易于徒长。如果晴天膜内温度过高,要在上午 9—10 时,结合灌跑马水,揭开地膜两头通风降温,下午 4 时再盖回地膜。一叶一心期泼一次稀粪水,2—3 叶时把地膜两头打开通风炼苗。

③揭膜期 经过炼苗后,当气温稳定上升,且最低温度不低于 10℃,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把地膜全部揭去,然后灌浅水护苗,以后看苗酌情施一次速效氮肥,叶色不褪绿的不施,以防徒长,3.5—4.5 叶移栽。

  1. 小苗旱育秧 选择便于淋水的旱地作秧地,先作成 1.4—1.5m 宽,6—

7cm 高的浅畦,把表土打碎整平。用筛过的细泥作床土,按培育 0.067ha 本田的秧苗计,约需 100kg 细土加入细碎的过磷酸钙 40g,尿素 20g,氯化钾11g,将其拌匀后,平铺畦面 2cm 厚即可播种。育秧面积按 0.067ha 大田用杂交水稻种子 1.5kg 计,约需秧地 3.2m2,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12℃时播种。播后用剩余的苗床土盖种,并淋水,搭拱架盖地膜保温防寒。一叶一心时揭膜淋一次稀薄粪水或氮素化肥,施肥后继续盖膜保温,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农(地)膜拱式育秧。2.2 叶期即可移栽到本田。

(三)合理密植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 0.067ha 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的。实践证明,杂交早稻要获得高产,一般是在争取多穗的基础上攻大穗,做到穗粒兼顾。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多少和每穗粒数的多少同栽插密度及每 0.067ha 基本苗的多少密切相关。在一定范围内,栽插密度和基本苗增加,每 0.067ha 穗数和粒数也相应增加。杂交水稻具有强大的分蘖优势,但要充分让其发挥,必须要有较长的生长期和足够的养分,而杂交早稻生育前期,即有效分蘖期正处在温光资源不足,肥料分解释放慢,不能有效供给前期生长需要,因此,它的分蘖优势难以发挥,这就需要靠适当增加基本苗来获得高产。

插什么样的密度,每 0.067ha 插多少基本苗,因地区不同,田块肥力水平不同,组合不同而不同。据广西各地高产实践经验,大穗型的迟熟杂交组合,如汕优桂 33、汕优桂 99、汕优 63 等,采用 23cm×13cm 的规格,每 0.067ha 插 6—7 万基本苗;多穗型生育期较短的组合,如汕优 63、汕优桂 8、汕优64、汕优 41 等,采用 20cm×13cm 的规格,每 0.067ha 插 7—8 万基本苗。分蘖能力较弱和每穗粒数较少的组合,如威优 35、威优 1126 等组合,要获得

高产,每 0.067ha 要播足 10 万基本苗。如果平均每株秧苗带 1 个分蘖,每蔸要插 2 粒谷子的秧苗。

(四)搞好田间管理夺高产

杂交早稻与常规早稻相比,在生产上的表现有两个特点:一是杂交早稻基本苗比常规早稻插得少;二是一般常规稻在开花后 30 天左右,灌浆基本结

束,只有一个高峰,而杂交稻要在开花后 35—40 天才能灌浆结束,存在两个

灌浆高峰期,分别出现在开花后 10 天和 25 天左右,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两段灌浆”现象。因此,在栽培措施上要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前期要想尽一切办法促早发,争多穗,后期采取有力措施防早衰,争取两段灌浆结实理想, 夺取最后高产。

  1. 返青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水稻从插秧至幼穗开始分化前的一段时间称为返青分蘖期。在广西,一般早稻早熟品种在本田的营养生长期为 15—20

天,中熟品种为 20—25 天,迟熟品种为 25—30 天。

  1. 返青分蘖期的主攻方向和任务

①主攻方向:早生快发。

早生 要求插后 3—5 天能返青。水稻移栽后,要经过一段恢复生长时期, 这段时间一般需要 5—7 天,若条件不良,可延迟 10 天以上。做到插后 3—5 天能返青,也就做到早生。

快发 意思是发生分蘖快,要求插后 10 天能发生分蘖。例如,威优 48, 五叶期移栽,在第六叶抽出时,要求第三叶位的分蘖能产生,抓住第三叶位的分蘖,也就抓住了早发。

②主要任务 创造有利于早生快发的环境条件,缩短返青期,增加有效分蘖期。

  1. 分蘖期的生育特点

    以长分蘖为中心的发根、长叶、长粗时期,不断扩大营养体,对氮素要求特别迫切,在稻株体内表现以氮代谢为主的生理特点。禾苗吸收和同化大量氮素后,用来合成蛋白质,促进细胞分裂,加快根、叶和分蘖的生长,特别是加速分蘖的生长,为穗多、穗大奠定基础。若氮素供应不足,稻株老化、矮小,分蘖发生得少,就不可能获得高产。

  2. 促进分蘖发生的措施

①早施、重施分蘖肥 杂交水稻具有分蘖优势,要充分让其发挥,在施肥方法上必须抓好早施、重施分蘖肥。所谓早施,要求插后 7—8 天就要施第一

次分蘖肥。为什么要提倡早施?因为早稻有效分蘖期短(约 9 天左右),而有效分蘖期正处在温光资源不足,土温水温低,肥料分解慢,不能有效供应分蘖生长的需要,因而杂交稻的分蘖优势难以发挥,这就必须靠早施、重施分蘖肥来促进分蘖的发生。第二次在播后半个月施下,促使分蘖生长健壮, 提高成穗率。所谓重施,就是将总追肥量的 60%—70%在这两次肥施下,第一次多施,第二次少施。分蘖肥以氮肥为主,配合施钾肥。每 0.067ha 施尿素 10—16kg(两次施用量),氯化钾 4—5kg。通过两次施肥,就可促进禾苗早生快发,争取在插后 18—20 天,每 0.067ha 达 20 万苗左右,为高产打下基础。

②浅水分蘖 早稻生育前期,气温低,肥料分解慢,为提高土温,加快肥料分解,要坚持浅水湿润灌溉、露田通气的原则,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促进禾苗早生快发,为穗多打好基础。特别是冷浸田、深脚泥田、赤枯病严重的田更要坚持露田。

  1. 稻穗发育期的田间管理
  1. 稻穗发育期的主攻方向和任务

①主攻方向 抑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促壮秆攻大穗。

②主要任务 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巩固有效分蘖,争取壮秆大穗。

  1. 稻穗发育期的生育特点 稻穗发育时期约在插秧后 25—60

    天这段时间,经历时间一般为 25—30 天左右。这段时期以幼穗分化发育为中心,继续进行根、茎叶的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在生理代谢上,由前期的氮代谢为主,转变为氮、碳代谢两旺,并过渡到以碳代谢为主的阶段。这时伴随着茎秆的伸长,新叶的出生,根系的扩大,除需要氮素外, 还需要相当数量的纤维素使茎叶变得坚实、健壮,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幼穗正在分化发育,需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作为幼穗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 所以,这时氮代谢随之减弱,碳代谢逐步加强,碳代谢由原来的从属地位逐步上升为支配地位。因此,在栽培管理上要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 巩固有效分蘖,争取壮秆大穗。

  2. 田间管理措施

①及时适度晒田 晒田或露田主要是通过土壤、水、肥、气、热等方面来影响水稻生长,达到促根、控蘖、保穗的目的。晒田的好处:第一,增加土壤通气性,氧化土壤中有毒物质,促进根的生长。第二,抑制土壤中的氨化作用及肥料分解,减少土壤供氮、供磷水平,削弱氮代谢,相应地加强碳代谢,促进禾苗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晒田的时间和轻重程度应根据生育进程和分蘖苗数的情况而定。一般早熟品种在插秧后 18—24 天左右,中、迟

熟品种在插秧后 25—30 天左右,够苗晒田。所谓够苗,即在进入幼穗分化前, 包括主茎及具有三片叶以上的分蘖苗超过计划有效穗(杂交稻每 0.067ha 产稻谷 400—500kg,每 0.067ha 有效穗为 20—22 万左右)数的 10%—20%左右,即可晒田,这叫够苗晒田。如到了幼穗分化期,未达到计划苗数,也应晒田,这叫到时晒田。因为进入幼穗分化期,主茎的营养物质主要输送到顶部供幼穗发育,而不再供应分蘖生长,这时已有三片真叶的分蘖已能发根营独立生活,可发育成穗。不到三片叶的幼小分蘖则不能独立生活,便停止生长,成为无效分蘖。故到幼穗分化期,即使不够苗也应晒田,通过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主茎及具有三片叶以上的分蘖健壮生长成大穗。晒田程度有轻、中、重之分。一般早、中熟品种,以及土层浅,基肥少,长势不旺, 叶色较淡,封行较迟的,只能轻晒;反之,迟熟品种或施肥较多,叶色浓, 分蘖多,长势旺,封行早的可以重晒或中晒。所谓轻晒是晒到田面结硬皮, 用手按田面不粘泥,距田边 1m 左右的田面出现微裂;中晒是人踩进田内略有脚印而不下陷,田面出现鸡爪状裂缝;重晒是田中央较硬实,人踩入田中无脚印,田边出现大裂缝。需重晒的田,不能一次晒得过重,应由轻到重,分次晒够,使禾苗逐步适应。总的来说,晒田并不是水稻正常生长的需要,而是对生长过旺田块的一种补助控制措施。一般不宜重晒。农谚说“禾怕胎里旱”,意思是指水稻进入孕穗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需要水分,对水分很敏感,因此,晒田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即应终止,应及时灌水养胎, 否则部分花粉和颖花败育,增多空秕粒。

②慎施穗肥从幼穗分化开始至抽穗前所施的追肥称为穗肥。穗肥的作用因施用时间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幼穗开始分化时施用,可使每穗的枝

梗数和颖花数增多,具有促花增粒作用。在孕穗期施用,可减少颖花退化, 具有保花增粒作用。但必须指出,单位面积产量是各项产量因素的乘积,虽然穗肥有增粒作用,但施用不当,就会使空秕粒增多,粒重降低,最终产量反而不高。因此,穗肥的增产效果,往往是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必须按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施用。早稻生育期短,前期气温低,肥料分解慢,而后期气温高,肥料分解快,在基肥和分蘖肥施用较充足的情况下,一般中、后期不会缺肥,因而通常不施用穗肥。但较瘦瘠的田块,或前期施肥不足, 长势较差,或晒田后叶色过淡的田块,则需补施少量穗肥,一般每 0.067ha 施 2—3kg 尿素,可防止颖花退化。

  1. 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
  1. 抽穗结实期的主攻方向和任务

①主攻方向:增粒、增重。

②田间管理任务:养根保叶防早衰。

  1. 抽穗结实期的生育特点这个时期经历抽穗、开花、灌浆结实、成熟等生育阶段。从抽穗到成熟,早稻一般为

    30 天左右。这时叶片已停止生长, 生长中心以穗粒发育为主。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养料,光合作用的产物及贮藏在茎秆叶鞘内的养分,都向谷粒中输送,以供灌浆结实需要。据试验,米粒中 2/3 的营养物质,依靠抽穗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供给,可见,抽穗后水稻光合作用强度与谷粒饱满密切相关。这 2/3 的碳水化合物依靠哪些叶片制造的呢?湖南农业大学用早籼南特号进行剪叶试验,证明最后三张叶对结实率的提高起着决定作用。在最后三张叶中,倒一叶(即剑叶)同化和供应能力最大,其次是倒二叶和倒三叶。因此,高产田块要求蜡熟期保持 3—4 片绿

叶,黄熟期保持 1—2 张绿叶,防止早衰或贪青,减少空秕粒,达到青枝蜡秆, 丰产丰收。

  1. 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

①科学管水抽穗结实期的灌溉原则应是:浅水抽穗,湿润灌浆,干湿黄熟。水稻抽穗开花期,对水分反应敏感,要求田中保持一定的水层,如这时缺水,则会造成抽穗困难,形成“包颈”或花粉、柱头因缺水枯萎,不能完成授粉,形成空壳。杂交稻谷粒灌浆因有两个高峰期,即一个稻穗上的强势花与弱势花开花时间相差不大,但受精的弱势花要等到强势花灌浆充实后才开始灌浆,两者相差 10 天以上,如果脱水过早,弱势花就会因水分不足而不

能充实,并成为秕粒。因此,杂交早稻一般要到收割前 5 天左右才能干水。水稻灌浆结实期需要水,但不宜深灌,以湿润为宜。湿润可增强土壤通气性, 增加氧气供应量,满足根系呼吸需要。这是因为最后 3 片叶没有通气组织,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和从气孔吸收的氧气不能输送到根部,根呼吸需要的氧气还得靠土壤供给,而湿润灌溉可增加土壤供氧量,有利于提高根系活力, 达到养根保叶,增粒增重的目的。

②巧施壮尾肥早稻后期气温高,田中养分易分解,一般不必施壮尾肥。如在中期晒田叶色落黄不转青,剑叶短小,长势差,可在抽穗前后追一次壮尾肥,促进抽穗整齐,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