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稻主要虫害

水稻的害虫种类有很多,估计有 200 多种。但较常见的害虫有 30 多种。对水稻威胁性较大的有稻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瘿蚊等。

(一)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图 1-5)又名“稻纵卷叶虫”,土名叫“白叶虫”、“刮青虫”,广西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早、中稻,以丘陵稻区发生较严重。

  1. 为害症状 水稻从分蘖至灌浆期均受为害。幼虫纵卷叶片,咬食叶肉, 留下下表皮成为白条斑,严重时全苞枯白,影响水稻正常生长,造成减产。

  2. 虫源及世代数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广西的虫源主要来自东南亚。一年发生六代,第一代为迁入代,第二、三代为害早稻,第四代既为害早稻,也为害中稻,第五、六代为害晚稻。桂南地区上半年以第二、三代为主害代,下半年以第六代为主害代;桂北地区上半年以第三代为主害代,下半年为害较轻,第三代幼虫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 6 月中下旬,为害较大的是第二高峰期,成为全年主害代,也是防治的重点。

  1. 发生条件
  1. 温湿度 日平均温度在 25—28℃,雨多、闷热,有利于卷叶虫的大发生。在桂北稻区第三代的第二个高峰期正值 6 月中下旬至 7 月初,这时降雨多,天气闷热,气温在 25℃左右,所以稻纵卷叶虫发生严重。

  2. 食料 6 月中下旬,正值早稻孕穗抽穗期,稻株生长繁茂,为稻纵卷叶虫的繁殖提供丰富营养,所以卷叶虫发生的数量多。8—9 月份,因气温增高,第五、六代发生的数量较少,为害轻,但某些年分,如雨水多,也可大发生。

  1. 防治 当田间稻纵卷叶螟每百丛稻株有幼虫 30—40 头时,应喷撒农药进行防治。每 0.067ha 每次可选用下列农药之一:2.5%溴氰菊酯 4—5g,50

%杀螟松乳剂 60—75g,50%辛硫磷 60—75g,50%甲胺磷 50g。使用时均对水 60kg 喷雾。由于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幼虫盛发期较长,一般用药 2 次,第一次在幼虫孵化盛期,相隔 5—6 天再喷第二次药。

(二)稻飞虱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一般早稻比晚稻受害普遍和严重,某些年份晚稻受害也严重。

1.种类 为害水稻的稻飞虱,目前已有 8 种,其中以褐飞虱(图 1-6)和白背飞虱为害最为严重。褐飞虱食性专一,主要为害水稻;白背飞虱除为害水稻外,还能为害大麦、小麦、小米、甘蔗和茭白等。广西以褐飞虱为主,白背飞虱也普遍发生,特别是桂北稻区某些年份白背飞虱的为害相当严重。 2.虫源及发生代数 在桂南少数县份稻飞虱可以成虫、若虫或卵在再生

稻、野生稻上越冬,而在广西的其余地区仅在暖冬年份才可查到零星越冬虫体,早春主要虫源由东南亚随西南气流迁入,秋季随东北气流由北回迁。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广西一年可发生 7—8 代。第一代不明白,第二代发

生在 4—5 月间,第三、四代发生在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这时正值早稻孕穗、

抽穗、灌浆期,第五、六代发生在 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或 10 月上旬,此时正好是晚稻抽穗灌浆期,如平均气温在 21—27℃,连续降水 10 天,雨量达100mm,就有可能引起褐飞虱大发生。

  1. 为害 稻飞虱的若虫、成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刺入稻株吸取汁液,成虫用产卵管刺裂稻茎的表皮组织,将卵产于组织内。稻株被刺伤处常呈褐色条斑, 严重时稻株基部茎秆腐烂,并影响稻株生长,甚至枯死,被害禾蔸明显“落窝”,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

  2. 发生与环境 稻飞虱的发生与气候、食料、天敌等因素关系密切。

  1. 气候因子 稻飞虱喜温暖高湿的气候。褐飞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 20—30℃和湿度为 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最适温度是 26—28℃,若高于30℃或低于 20℃,就不利于成虫产卵以及若虫的生长发育。白背飞虱对湿度要求同褐飞虱,但对温度适应范围稍广,15℃下尚能正常生长发育。故盛夏

不热、晚秋不凉,雨水多的年份适宜稻飞虱的大发生。在广西褐飞虱发生为害高峰期为上半年 6—7 月,下半年 9—10 月。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期较褐飞虱早。

  1. 食料 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稻株生长繁茂,体内营养物质多, 最适于稻飞虱的生长发育,此时若温度和湿度适宜,就会出现短翅型成虫, 预示着稻飞虱将大发生。

  2. 天敌 稻飞虱的天敌种类颇多,较常见的有稻虱缨小蜂、螯蜂、线虫、黑肩绿盲蝽和蜘蛛类等对稻飞虱的种群数量有明显控制作用。

  1. 防治
  1. 加强肥水管理,避免田间小气候湿度过大。

  2. 药剂防治 防治指标一般在孕穗至抽穗期,每 100 丛禾有虫 500 头,

    天敌未能控制时,每 0.067ha 常用 20%叶蝉散乳油 150—200ml;或 45%马拉硫磷 1000—2000 倍稀释液;或 50%混灭威 1000—2000 倍稀释液,向稻株基部喷撒,一般可配成毒土撒施,并在田间需保持 3—6cm 水层,以提高杀虫效果。

(三)三化螟

三化螟(图 1-7)又名钻心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幼虫蛀食稻株心部,造成枯心苗和白穗。

  1. 发生规律 三化螟在广西每年能发生 4—5 代。其中以第一代和第三代,为害水稻苗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第二代和第四代,在水稻孕穗期出现,为害稻穗,造成“枯孕穗”或“白穗”。第四代幼虫有 2—3 个高峰期,

从 9 月上旬至中旬,有些年份延迟到下旬,这时正值晚稻孕穗抽穗期,被害稻株造成“枯孕穗”或“白穗”,是为害水稻最重要的一代,故称为主害代。

  1. 防治措施
  1. 消灭越冬虫源 三化螟以幼虫在禾蔸内越冬。第二年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雨水增多,越冬幼虫开始化蛹,在它接近化蛹时,应及时犁耙灌水沤田,淹没禾蔸 7—10 天,可杀死在禾蔸内的越冬幼虫。

  2. 调节播种期和插秧期,使水稻容易受害的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与三化螟幼虫发生盛期错开,避免或减轻螟害。

  3. 药剂防治

①预防枯心苗在水稻分蘖期撒毒土或泼施药液。每 0.067ha 每次用 50% 杀螟松 100—150g、或 3%颗粒杀虫双 1.7kg、或 50%磷胺乳剂 50g,任选一种加干湿适度的细土 15—20kg,拌成毒土或对水 200—300kg 泼施。

②预防白穗 在稻株破肚期施用,每 0.067ha 用 90%敌百虫 50—100g 对水 60kg 喷洒,或用 50%杀螟松 100—150g 对水 50—60kg 喷洒。

(四)稻瘿蚊(稻标葱)

稻瘿蚊(图 1-8)只为害水稻,被害稻株不能正常生长而形成“标葱”, 不能抽穗结实。在广西晚稻秧苗期和本田分蘖期受害较重,标葱率一般为 20

%—30%,重者达 80%。

  1. 主害代与水稻被害期 稻瘿蚊在广西每年发生 8 代,但对晚稻为害较大,造成损失严重的主要是第三、第四和第五代,这三代称为主害代。因为这三代发生时间正值晚稻秧苗期和移植到大田处于分蘖阶段,处于这两个阶段的水稻最易遭受稻瘿蚊的为害,是水稻一生中的被害危险期。

  2. 主害代发生期与水稻被害期 稻瘿蚊第三、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发生期与

早、中、晚稻的被害期见表 1-2。

  1. 症状 稻瘿蚊以幼虫侵入水稻芽体内为害生长点,被害芽不能正常生长而形成“标葱”,不能抽穗结实。

表 1-2 稻瘿蚊主害代发生期与水稻被害期(桂林)

代别

发生时期

水稻被害期

第三代

第四代第五代

  1. 月下旬中( 25 日)

至 7 月上旬初

  1. 月中下旬到 8 月上旬

  2. 月中下旬

早播晚稻秧苗期和中稻分蘖期

晚稻返青分蘖期及移栽期 7 月下旬迟播迟插的部分杂

优,正值分蘖期

  1. 防治方法
  1. 减少虫源 游草是稻瘿蚊越冬的重要寄主。广西各地在每年的 4 月上旬以前,越冬代稻瘿蚊的成虫尚未羽化,这时铲除田边、沟边的游草,是一项减少虫源的有效方法。

  2. 改进栽培技术 选用抗虫品种,改变早、中、晚稻的混栽局面,尽量减少转移为害的桥梁田。

  3. 药剂防治

①秧田期 当晚稻秧苗长至 1.5—2 片叶时,每 0.067ha 用 3%味喃丹颗粒剂 3kg 或 3%甲基异柳磷 3.5—4kg 拌细土撒施。

②药液浸秧 用 90%敌百虫 800 倍液或 40%乐果 800 倍液浸秧 10min, 再堆放 2h,能杀死秧苗中 90%的稻瘿蚊幼虫。

③晚稻插秧后 5—7 天,每 0.067ha 用 5%钾拌磷 2.5—3kg 或 3%甲基异柳磷 4—5kg,拌细土撒施。

(五)稻蓟马

稻蓟马(图 1-9)的成虫和若虫均能以锉吸式锉破稻叶表皮,吸食汁液。被害稻叶出现枯白小斑或点状小孔,叶尖枯黄卷缩,为害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焦黄如火烧。孕穗期严重受害时,影响小穗发育。抽穗期受害,花器受损, 不能授粉结实,造成空壳。

早稻播种出苗后,成虫迁入秧田为害;秧苗移栽时,成虫迁入本田,继续繁殖为害,因此,秧苗带虫和成虫直接迁入,是虫口向本田传播的主要途径。一般 5—6 月转移至中、晚稻秧田为害,7—8 月晚稻分蘖盛期转移为害晚稻。

防治方法 结合冬季积肥,铲除田埂、沟边、塘边、路边杂草,集中沤肥, 以消灭过冬虫口,减少秧田和早栽本田发生量。

抓好秧苗三叶至分蘖期的检查工作,掌握初龄若虫盛发,叶尖初卷期施药。一般在叶尖初卷期,秧苗被卷率达 5%—10%时及时喷药防治。常用的农药有 50%马拉硫磷乳剂或 25%的亚胺硫磷或 40%乐果乳剂或 90%敌百虫的 1000—1200 倍稀释液喷洒,喷药时田面保持 3cm 左右的深水,以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