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针与政策
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工农民主政府,并拟定了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大会宣言中提出:“工农劳苦群众无论男子和女子,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一切工农劳苦群众及其子弟,有享受国家免费教育之权,教育事业之权归苏维埃掌管”,“取消一切麻醉人民的封建的、宗教的和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教育”。大会通过的《宪法大纲》中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群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在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所能做到的范围内,应开始实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首先应在青年劳动群众中施行并保障青年劳动群众的一切权利,积极地引导他们参加政治和文化的革命生活,以发展新社会力量。”①1933 年 4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训令(第一号)规定:“苏区当前文化教育的任务是要用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启发群众的文化水平与政治水平,打破旧社会思想习惯的传统,以深入思想斗争,使能更有力的动员起来加入战争,深入阶级斗争, 和参加苏维埃各方面的建设”②。
1934 年 1 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会上毛泽东对教育工作作了总结,提出苏区教育的总任务是:“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为着动员民众一切力量,加入于伟大的革命斗争,为着创造革命的新时代,苏维埃必须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所加在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而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苏维埃文化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文化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①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教育的纲领是:“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1938 年又进一步提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因此全民族的第十个任务,在于实行如下各项的文化教育政策。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的课程及发扬学生的积极性为原则。第二,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
① 见《苏区教育资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1、6 页。
② 见《苏区教育资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1、6 页。
① 《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8 年版,第 15、33—34 页。
干部。第三,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第四,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后代。”“一切这些,也必须拿政治上动员民力与政府的法令相配合,主要的在于发动人民自己教育自己,而政府给以恰当的指导与调整,给以可能的物质帮助,单靠政府用有限财力办的几个学校、报纸等,是不足完成提高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之伟大任务的”②。
根据地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强调工农群众及其子弟同等的受教育权,政府要采取一切办法来提高工农的文化水平和政治水平;同时教育同革命的任务紧密相连,始终坚持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这些都体现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性质与特色,符合当时革命实际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对支援革命战争,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