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进步主义教育原则发展的中小学教育
为适应战后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教育在二三十年代进行了有重点的整顿与重建。其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调教育的社会效益,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要适应个别能力,把公共教育看作是对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1918 年,美国教育协会提出“教育七大原则”,它们包括:“(一)保持身心健康;(二)掌握基础训练;(三)成为家庭有效成员;(四)养成就业智能;(五)胜任公民职责;(六)善于运用闲暇时间;(七)具有道德品质”①。与这些原则相适应,美国教育以实施进步教育为主,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起着指导作用。教育讲求适合个人生长和民主社会进步的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讲求多方面运用科学方法。在这种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普通学校的学生人数增加了;学校课程有了很大的变化,注重儿童个人经验的活动课程迅速发展,而传统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的教学被看作保 守主义受到批判;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际运用;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单纯讲授向解决问题方面发展,提出了许多新式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如设计教学、单元教学、分班、分组教学等;以前统一的教科书也逐步发展为使用教学手册,参考资料等自选教材。
美国教育七大原则的提出对战后美国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具体的教育领域,它的影响随处可见。这些基本原则在国际上尤其是英语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1938 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为全国教育提出了四大中心目的:自我实现、人的关系、经济效率和公民责任。这四大目的突出了教育在培养公民, 提高经济效率方面的政治经济目标,强调了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与别人的合作关系和实现自我的意志。在这种统一的教育目的的制约与现代教育理论的影响下,美国在初等教育方面非常重视围绕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为中心的活动,要求在突出儿童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加强“自我概念”、善于解决问题和能够应付社会环境的需要。中等教育方面,建立多种多样的中等学校,如以普通课程为主的普通中学,为选拔高材生,进行专门文理或技术、艺术科教学的专门中学,以职业课程为主的职业中学,开设学术性、实用性和职业预备三种课程的城市综合中学等,所有这些类型的中等学校,都体现着重视培养活动能力和进步主义的教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