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革命教育

①广东国民政府的教育。 1925 年 7 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1926 年 2 月广东国民政府设立教育行政委员会。许崇清任教育行政委员兼广东教育厅长,他拟定了一个“教育方针草案”,提出了 14 条具体纲领: “一、教育行政组织的改良及统一;二、义务教育的励行及教育经费的国库补助;三、中等学校的扩张及其设备教学训练的改善;四、产业教育组织的建设;五、乡村教育的改造;六、民众教育事业的扩张;七、贫困儿童就学的补助;八、优良教师的养成;九、大学教育内容的充实;十、军事训练的实施;十一、宗教与教学分离;十二、外国人经营学校的取缔;十三、革除偏重书本的陋习励行学校的社会化;十四、打破学科课程的一元主义”①。教育行政委员会还积极推行“党化教育”。他们要求在各校课程中加授三民主义,教师要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还通过决议,规定每星期举行纪念周,宣读总理遗嘱;建立中山大学。

1926 年 3 月,教育行政委员会决定设立教材编审委员会,4 月成立教育法规委员会,准备编审教材,制定教育法规。由于时间短促和北伐战争的影响,这些纲领和计划未能实现,但它反应了这一时期革命教育的基本要求。

②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第一次国共合作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为了领导革命武装,进行北伐战争,在共产党人的积极参与下,国民政府建立了几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其中著名的有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上海大学等。

1924 年 5 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黄埔创办。

1926 年 3 月更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校总理为孙中山先

生,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 1924 年秋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后由熊雄继任,军事顾问为加伦将军。黄埔军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能指挥作战, 能做政治工作的革命军官。从第二期起学校分设步兵、炮兵、工辎、宪兵等科,1925 年设政治训练班和军官政治研究班。军校有潮州、武汉、长沙、南昌、洛阳 5 个分校,并附有两个教导团。黄埔军校 4 期共培养军事干部 4981 人,成为保卫广州国民革命政府和进行北伐战争的一支骨干力量。第五期以后,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黄埔军校便成为蒋介石培养嫡系部队的军事学校了。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 1924 年 7 月为培养从事农民运动的骨干而设立的。第

一期的主任为彭湃。讲习所招收革命知识青年,从事工农运动的工人和农民。学习课程有革命基础知识,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军事训练等。学习期限大致为 1 到 3 个月。第一期到第五期,讲习所主要培养广东省的农运干部。

1926 年为适应全国农民运动迅速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倡议下,中国国民党农民部农民运动委员会决定将农讲所扩大,招收中学程度的学生,

① 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史料补编》,中华书局 1928 年版,第 8 页。

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由毛泽东任所长,肖楚女为专职教员。 1927 年 1 月,由于北代战争的胜利,广州革命政府迁到武汉。在毛泽东倡议下由湘鄂赣三省农讲所扩大成立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达 700 多人,1927 年 6 月结业。这时蒋介石已发动反革命政变,原定继续举办的农政训练班未能继续, 学员撤离武昌参加了伟大的“八一”南昌起义。

上海大学是 1922 年 10 月由原东南高等师范学校改组成的,由于右任担任校长,他去广州后由邵力子代理校长,教务长是陈望道。上海大学设社会科学院、文艺院和附属中学三部分。社会学系的创办人是著名共产党人瞿秋白,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许多共产党人曾在此任教。这是一所有广泛影响的革命学校,曾屡遭帝国主义的破坏。 1925 年“五卅”运动中, 帝国主义派海军陆战队包围学校,强令解散,上海大学被迫迁校。1927 年 4 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封闭了上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