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年代苏联教育的改革

苏维埃政权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国民教育事业,并着手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力图把旧教育制度改革为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学。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初几年的教育改革。第一,教育领导机构的建立和民主化、非宗教化的国民教育原则的实行。

十月革命前,沙俄的旧教育是封建农奴制性质,受东正教直接影响和控制,其主要特征是:双轨制,等级性、宗教性,男女不平等及民族歧视等。1917 年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教育体制未能根本改变沙俄旧教育特征。学校仍旧为资产阶级服务。劳动者仍然处于文化落后,无权受教育的状态。

因此,革命胜利后在教育上采取的重大行动首先是夺取教育领导权。1917 年 11 月 9 日,成立了领导全国国民教育工作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的主

席是安·瓦·卢那察尔斯基(1875—1933 年)。他于 11 月 11 日发表《告居民书》,宣布新政权在国民教育方面的基本原则与任务: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使人民普遍识字;建立世俗的、消除等级差别的统一学校;对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实行革命变革;培养教师队伍并提高他们的政治、经济地位;提高国民教育经费预算;吸引工农兵群众参加教育事业的管理;广泛地组织成人文化教育机构等等。1917 年 11 月中旬又分别发布《告全体教师书》和《告学生书》,要求教师与工农合作,学生接近工农。

1918 年 1 月,苏维埃政府下令取消官僚的学校管理机构——学区,各地中小学由工农代表苏维埃领导。并根据人民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教会同国家分离、学校同教会分离》的命令,宣布信仰自由,禁止在学校内讲授宗教科目和举行宗教仪式,教会不能干涉学校事务。这在制度上消除了宗教对国民教育的控制。同年 5 月又决定实施男女合校,改变过去教育上性别歧视现象。

第二,建立统一劳动学校。

1918 年 10 月,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了《统一学校规程》和《统一劳动宣言》。所谓“统一”主要是指学校类型是统一的,低、高两级是相互

衔接的;“劳动”主要指学校要进行综合技术劳动教育,所有儿童都要参加体力劳动,而且应该培养儿童社会生活的能力。

这两个文件提出尽快实施普及义务初等教育;使各级各类学校成为世俗的,真正民主的,劳动人民能受到教育的学校;取消革命前各种类型的学校。建立学制为 9 年的“统一劳动学校”;学校之前设幼儿园;各级学校互相衔接。文件规定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实行学校综合技术化的原则。文件中还提出尊重学生人格,反对对学生的惩罚。取消一切考试,以分组学习代替班级授课,并规定实行由全体学生和全体工作人员组成学校集体自治的基本原则。

1921 年新学制作了调整,主要原因是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造成经济困难,平定战争以后重建经济工作对技术人员和工人需求增加。原来的学制9 年缩短为 7 年,原来的 8—9 年级改为进行各种专业教育的中等技术学校。

第三,高等学校招生改革。

为了使工人和农民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开始实施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措施。

1918 年 8 月,人民委员会议通过了列宁亲自起草的《关于苏俄高等学校的招生问题》。指出要在高等教育中废除有产阶级的特权。无产阶级和贫困农民出身的人应该被招收进大学学习。根据这个指示精神所作出的高等学校招生规章中规定:“一切年满 16 岁的公民都有可能成为高等学校的学生,不需要什么考试,也不需要缴什么毕业证书。”

这个招生制度改革一方面扩大了工农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但另一方面也导致生源质量不能保证。为了弥补它的缺陷,在全国的高校设立“工人系”,后来发展为“工农速成中学”,实际上成为高校的预科,这些学校的任务就是补足工农青年文化知识,以适应大学教育。第四,扫盲。

1919 年,人民委员会颁发了扫除文盲的命令,动员识字的人参加扫除文盲的运动。全国到处建立扫盲站,提出每一个识字的人都应该教不识字的人。扫盲工作迅速取得了效果。苏联的扫盲运动,提高了国民素质,到 50 年代全国范围内消除了文盲。这是一项巨大的教育工程。

第五,重视少数民族教育。

十月革命后,建立了“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制定并实行了一条发展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的民族文化教育路线,积极扩大民族学校的学校网。到 1920 年,民族学校及其学生数都有成倍的增加。

②20 年代苏联教育改革实践。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学前教育只是为有钱人服务的。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决定学前教育必须成为国家事业,学前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1919 年苏联建立“儿童保护委员会”,大力扩展学前教育机关网。1929 年更在全国开展学前教育运动。

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幼儿教师。国家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所需人才。1918 年在莫斯科开办学前教育讲习班,20 年代初,又在新开办的克鲁普斯卡娅共产主义教育学院和国立莫斯科大学第二分校附设了学前教育科系。到 1928 年时,苏联已有 4 所高校培养学前教育的管理人才和教学法专门人才,有 23 所师范学校培养教养员。

同时,国家组织力量对幼儿教育理论进行广泛研究。

在普通教育方面,对教学内容、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改革。为了适应“统

一劳动学校”新体制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作了变动。1923 年至 1924 年,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发了苏维埃学校必须执行的教学大纲,该大纲把学生在校要学的知识分为自然、劳动和人类社会三个单元,称为综合教学大纲。这个大纲破坏了学科的系统性,学生不能学到系统的科学基本知识和巩固旧的技巧。这个大纲反映了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20 年代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在学校里广泛流行,其后果就是教学质量下降。

1918 年苏联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1922 年建立了少年先锋队组织。共青团员、少先队员都是学生中的学习、劳动的积极分子。他们在团结全体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劳动,培养自觉纪律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校外教育机关的各种活动中,青年团员和少先队员往往成为青少年中的模范。

20 年代,特别是在 20 年代后期,苏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专业人才。1928 年 7 月,联共(布)中央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培养新专家的改进措施的决议》,该决议制定了培养新型专家的计划,从 1928

至 1929 学年起在苏联统一技术教育制度,尽快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性强,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素养的新干部。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培养新型专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