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之家”教育训练的主要内容
蒙台梭利认为,让儿童自由发展,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听其自然,而要组织必要的训练,这是教育的基本方法。她提出在“幼儿之家”应对 3 至
6 岁的幼儿进行四个方面的训练,即筋肉练习,实际生活的训练,感官训练以及初步的知识教育。
①筋肉练习。作为医生,蒙台梭利特别重视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问题, 她认为 3 至 6 岁是练习筋肉最重要的时期。通过筋肉练习,不仅有益于健康, 而且可以训练儿童动作灵活,培养儿童独立自由的性格与能力,使他们养成适应周围环境的本领。她在“幼儿之家”为儿童安排了许多活动,如自由游戏、滚铁环、放风筝等等,并主张为儿童设置平行的木栅、摇椅、绳梯等, 让儿童充分地活动。
②实际生活的训练。她认为实际生活的动作训练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 而且有益于培养儿童的意志力、独立性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实际生活的训练包括穿脱衣服、清洗室内用具、种植、饲养等。
③感官训练。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她认为,对幼儿的每一种感官进行单独的训练,可以使他们的感觉更加敏锐,观察力得到发展,从而为高级智力活动打下基础。
蒙台梭利创造了一套很有秩序的教具与训练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儿童的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器官进行训练。她特别强调采用单独训练的方法, 使一种感官的训练不受其它感官的影响,以便培养一种感觉器官极度的敏感性。
蒙台梭利训练儿童感官的教育有一定的合理性。根据她的观点,与幼儿心理发展表现出的特殊敏感性相应地训练某一感官,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这种感官,而且可以及时地发现它的缺陷,以便进行补救、改善。但是,利用特制的教具,孤立地对某种感官进行单独训练,不仅脱离了现实生活,也割裂了儿童的认识活动,不利于发展儿童的思维认识能力,是不科学的。因此这套训练方法问世不久就遭到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怀疑与批评,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也只是部分地有选择地被采用。
④初步的知识教育。对儿童的初步知识教育包括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语言、阅读、计算、写字和唱歌等。在蒙台梭利学校,写字练习先于阅读练习。她提出练字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进行执笔的筋肉动作练习,让儿童描下各种几何图形的轮廓;第二步是摹写,用手触摸硬纸制的字母轮廓,好像在写字母;第三步是写字练习,从装有字母的匣子里挑出字母,拼写出简短的词或短句,或让儿童用笔任意地书写。运用这种方法教儿童写字,不仅简便易行,而且特别符合儿童的兴趣,效果非常显著。它一问世就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并广泛传播开来。
掌握了文字书写的技能之后,就转入阅读练习。蒙台梭利认为,阅读练习可分解为两部分,一是字形的识别与语音的辨别;二是语音和文字符号同该符号所意指的物体相联系。通过触觉和听觉的训练使儿童识别字形和辨别语音的能力得以提高,在此基础上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儿童抽出写有单词的卡片,走到盛有各种物体的大盒中,取出卡片上单词所指的物品。在识词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短语和句子。
初步知识的教育是在感官训练中进行的。蒙台梭利把感官训练和读、写、算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儿童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提前进行文字学习,这是很有启发性的。但是,在“幼儿之家”,语言的学习主要不是通过儿童间的语言交往来进行的,蒙台梭利认为它是一种“爆发式”的顿悟,这就忽视了语言交流的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机构及其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以其新颖、丰富和成效引起了各国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世界不少地方组织了“蒙台梭利协会”, 建立了“蒙台梭利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蒙台梭利的新教育思想影响更加广泛。在英国,尼尔建立了蒙台梭利式的萨默希尔学校,罗素开办了皮肯希尔学校等。在亚洲,蒙台梭利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日本大正时代兴起了新教育运动,开办了一些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新学校。在中国, 1914—1915 年江苏省教育会设置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各教育杂志也大力介绍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并有人采用和仿制她的教具。蒙台梭利对中
国的幼儿教育影响颇深。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在传播中也曾遭到批评,引起争论。60 年代后,她的思想又受到重视和好评,尤其是她强调探索儿童心灵的秘密,重视自出生即开始早期教育的主张受到了充分的肯定。直到目前, 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一直是影响最大的一位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