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中华通讯社到新华通讯社

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于 1931 年 11 月 7 日创办于江西瑞金,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通讯社。

红中社有自己专用的发报台,向全国播发文字新闻。该社还编印《参考消息》和《红色中华报》。红中社办有油印刊物《工农通讯员》,刊登中央的指示和要求,介绍采访和写作方法,以培养工农通讯员。据 1933 年 12 月

统计,红中社有工农通讯员 400 名。

西安事变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 1937 年 1 月,《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红色中华通讯社也改名为新华通讯社。改名后仍是报、社一家,社长由博古兼任,社址在延安,每天播发两千字左右的新闻稿。

红中社改名为新华社的同时,红中社西安分社也改名为新华社西安分社,这是新华社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分社。

新华社建立初期,报道范围比较小,仅限于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发稿范围和数量逐渐扩大,除了播发中共中央的重要决议、宣言、声明以及陕甘宁边区的建设成就外,还有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消息,发稿字数增加到四五千字。在抄收电讯方面,除抄收中央社、同盟社的电讯外, 增加了抄收路透社、海通社、塔斯社和美国国际新闻社的电讯。

1939 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将新华社与《新中华报》社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组织机构,由向仲华任新华社社长。从此,新华社进入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

1939 年 6 月,新华社进一步调整组织机构,设立了编辑科、通讯科、译电科和油印科。12 月,创办了业务刊物《通讯》。1944 年 8 月,新华总社成立英文广播部,9 月 1 日起,正式对外播发英文电讯广播。到 1945 年,新华

总社职工人数已由抗战开始时的 20 多人增加到 110 多人。

1939 年 11 月,新华社华北分社在山西成立。在这前后,各地党组织陆续建立起一批通讯社,但由于名称不统一,组织不统一,任务不明确,在新闻发稿上常出现混乱状况,影响了党的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从 1941 年到 1942 年对各地的通讯社进行了整顿,各地方通讯社一律改为新华社地方分社,各分社独立建立业务组织,并和新华总社建立直接的业务关系,规定各分社的任务是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为新华总社采访当地新闻和抄收新华总社播发的电讯。整顿以后,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凡带有全国、全党、全军性质的新闻电讯,均由新华总社统一发布。全国性电讯广播的统一,是新华社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对搞好党的宣传工作和推动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