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年代影响苏联的几种教育思潮

①“自由教育论”。“自由教育”原是 19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以资产阶级人性论、生物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教育理论,后来传到沙俄。十月革命胜利后,一些从旧社会过来的资产阶级教育家,仍然企图用这种理论来论述教育问题,其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教育家文特策利和高尔布诺夫—

—波沙多夫。

他们都认为学校教育要脱离阶级意识,否则便不是真正的“自由教育”。他们反对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这对苏联初期教育改革起了消极作用。

②“儿童学”。这种理论由资产阶级的生物化教育理论和实验教育学演变而来,20 年代、30 年代初在苏联受到一些教育家的极力推崇。

所谓“儿童学”标榜有一种以研究儿童为中心的科学理论,

它宣称,教育应以对儿童发展的研究为核心,而影响儿童发展的最根本的东西是生物学的规律和不变的环境影响。

在苏联,20 年代“儿童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隆斯基(1884—1941 年)。他认为以对儿童的身体、智力测验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学”才是真正的教育科学,而教育学只不过是“儿童学”的附属部分。这样,就把“儿童学”代

替了教育学,以至形成了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期把“儿童学”理论凌驾于一切教育之上的情形。

根据不变的环境影响论,他们认为人受环境所主宰,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儿童,而在恶劣、贫困环境下生活的儿童必然智力落后而不能受教育,这些儿童只能送往特殊学校。这就戕害了大批儿童,并降低了教师应起到的作用。1936 年 7 月,苏联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作出《关于教育人民委员部系统中 儿童学的曲解》的决定,批判和纠正了儿童学的错误。

③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杜 威的实用主义教育传入苏联,并被全盘接收。根据这一理论而派生的许多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被搬到教育改革实践中来,如“单元教学”、“道尔顿实验室制”、“设计教学法”、“综合设计教学大纲”等等。

④“学校消亡论”。“学校消亡论”是苏联 20 年代的“学校工作方法研究所”所长、当时教育改革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舒里金提出的。他的这种观点一提出,即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与争论。

“学校消亡论”涉及到教育的本质、作用、内容和方法、组织形式以及劳动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理论认为,整个国家在向共产主义发展过渡的时期中,由一个政权管理机构逐渐转变为对她的人民群众具有重大教育作用的机构,国家的专政性质逐渐朝着教育性质转变,实质上即是国家在逐步“消亡”。而随着国家的“消亡”,专门行使教育职能的学校也一定会“消亡”, 它的职能将由人们所生活、工作、劳动的一切场合和机构所代替。根据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教育是人在一生中的社会形成的过程,人在整个周围生活中所接受的“自发教育”要比“有组织的教育”即学校教育重要得多,广泛得多。他们主张加强劳动教育,为学校“消亡”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