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和反对封建复古主义教育的斗争

  1. 收回教育权运动

1840 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开始在中国传教、办学校,进行文化侵略。清朝末年,学部颁布《咨各省督抚为外人设学无庸立案文》,这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更是毫无顾忌地在华办学,不受中国教育行政当局的管辖,不在中国政府立案。教会学校用种种手段强迫学生信奉宗教, 压制学生参加爱国运动。

面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中国人民一直进行着反“洋教”的斗争。1922 年,“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要在中国清华学校举行第 11 次大会,以此为导火线,爆发了空前的非基督教运动,进而发展为收回教育权运动。“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是由美帝国主义分子穆德组织的。”早在 1901 年他就透露了

企图通过控制中国学生的办法在中国培养代理人的意图。 1912 到 1913 年,

他在中国 11 个城市布道,并提出要在北京举行下届“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 大会。

针对这个新的侵略行动,1922 年 3 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发起“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发表宣言,通电全国。宣言指出,基督教和教会是英、法、美等国侵略中国的“先锋队”,这次会议是一次“强盗会议”,所以“愤然组织这个同盟,决然与之宣战”,通电中揭露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为“殖民之先导”,“挟金铁之威以临东土,金铁奴我以物质,福音奴我以精神”, 并呼吁“吾爱国青年之血泪未干,焉能强颜以颂上帝?”①

通电发出后,全国立即响应。北京发起组织全国“非基督教大同盟”, 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胡汉民、汪精卫、吴虞等都参加了。蔡元培在“非宗教同盟”第一次大会上发表演说,他提出:“(一)大学中不必设神学科, 但于哲学科中设宗教史,比较宗教学等;(二)各学校中,均不得有宣传教义的课程,不得举行祈祷式;(三)以传教为业的人,不必参与教育事业”②。除北京外,全国 30 多个地区也建立了类似的组织。

1924 年以后,特别是 1925 年“五卅”运动前后,教会学校中的帝国主

① 《非基督教学生同盟通电》,《先驱》第八号,1922 年 5 月。

② 《非宗教运动》,《蔡元培选集》,中华书局 1959 年,第 193 页。

义分子破坏学生运动,迫害进步师生,甚至公开叫嚣:“已入教会学校读书, 应该断绝国家关系,爱国二字断无存在的余地”③。对此,各学校的师生针锋相对,纷纷举行罢课,示威游行以致全体退学,并提出收回教育主权的口号, 将运动推向高峰。1924 年 7 月,“广州学生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提出了4 条收回教育主权的具体办法,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讨论通过了收回

教育权的决议案。同年 10 月,全国教育联合会开会通过“教育实行与宗教分

离案”和“取缔外人在我国办理教育事业案”两个提案及 11 条具体办法。东北三省也掀起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斗争。收回教育权运动给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以沉重打击,教会学校被迫关门改组,数量急剧下降。1925 年,“中华基督教教育会”不得不承认“应向政府注册,遵守政府之规定, 受政府之监督、指导”④。同年 12 月,北洋政府公布了“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规定外国人捐资办学应作为私立学校向中国政府请求认可, 校长需为中国人,学校董事会中中国人应占董事名额之过半数,学校不得以传播宗教为宗旨,课程必须遵照部定标准,不得将宗教科目列为必修课等。至此,外国人在华所办学校形式上要向中国政府注册,按统一课程标准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