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 1918 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现代教育制度在东西方各主要国家中逐渐建立起来。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已进入了它的最高发展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其它各种矛盾十分尖锐,人民争取自由与民主的斗

争和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在社会生产力方面,从 19 世纪开始,以电的发

明和应用为契机,人类已进入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代。到 20 世纪上半期,各种新技术、新发明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中,为了适应帝国主义政治和经济的需要,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对本国教育进行了改革和调整,虽然各国因教育传统、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具体措施,但因处于同一发展阶段,受资本主义共同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各国进一步重视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

早在 19 世纪后半期,美、英、法、日等国就通过立法确立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原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普及义务教育进一步受到重视。1918 年,英国国会颁布《初等教育法》,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 14 岁,以后又增加到

18 岁。1923 年,法国政府规定,在 6—13 岁的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必须按照同样的教育计划实施教学,1936 年又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 14 岁。在德国,1919 年魏玛宪法规定,废除双轨制学校系统,建立统一的初等国民学校——基础小学,并将 4 年基础学校和 4 年高等国民学 校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

第二,重视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逐步普及中等教育,迅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1924 年,英国工党首次提出“人人有权受中等教育”的口号。1926 年《哈

多报告书》认为小学和中学是连续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并提出 11 岁是一个关键年龄期。1944 年英国“巴特勒法案”进一步谋求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规定儿童满 11 岁后,必须参加国家规定的“11+考试”,然后根据成

绩和能力的不同免费进入不同类型的中等学校。法国在 1930 年规定,所有国立、市立中学一律免费。1936 年,教育部设立初等教育指导局与中等教育指导局,以确保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在德国,中学的设置也考虑到与小学的衔接。

这一时期,不仅普通中等教育受到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1917 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史密斯——休士法”,规定由政府资助各州发展职业教育,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门类做了具体规定。这以后,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到 1940 年,美国职业学校的在校人数高达 2000 万人。法国在

1919 年通过了职业技术教育法案,将免费职业教育作为 18 岁以下青年的义务,规定每个市镇必须设立一所职业学校。英国、德国也将职业教育做为义务教育后的继续教育内容。同时,各国的普通中学也增加了一些实用性的课程。

资本主义国家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生产对劳动者素质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民主化的趋向。

这一时期,在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上,出现了以提倡儿童活动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比较著名的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儿童中心说”,它们对传统教育只注重读书而轻视儿童个性的做法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主张教育要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要以活动教学为主。现代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以及人类教育发展史上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17 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苏联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成立后,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经过 20 年代对旧教育的改造和 30 年代的调整与发展,苏联建立了社会

主义的教育制度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学,并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此时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俄国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借鉴西方民主革命的经验,转而学习苏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他们批判了各种资产阶级文化教育思潮,引导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教育具有为革命服务的显著特征。

20 世纪上半期,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对中国影响很大。为了寻求民族发展的道路,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借鉴西方经验。这一时期,西方各种文化教育思想也被介绍进来,尤其在新文化运动后,以杜威实用主义理论为核心的美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在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1922 年颁布的新学制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及美国学制的痕迹。杜威曾多次来华讲学,宣传以教育为手段的社会改良论,使“教育救国”论在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家中广为流行,并在二三十年代兴起了旨在改良社会的乡村教育运动。同时,美国的教育测验、智力测验、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等教学制度和方法也被引入中国课堂,并曾风行一时。美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及方法的传播,虽然并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但对反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革新教学思想,建立现代教育体制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