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测验

1910 到 193O 年间,由心理测验引起的测验运动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 出现了许多对人进行各方面测量的方法,仅 1927 年一年内所出版的论述测验

问题的书籍就有 200 余种。桑代克是这一运动的领导人物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心理测验的研究,并首先提出了成绩测验的理论和方法,创制了成绩测验量表。

桑代克认为,在进行智力测验的同时,还应通过对儿童学习成绩的测验来衡量儿童的天资与学习能力,并以此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他指出,对学习成绩的测验愈客观、明确、精密,则愈能诊断出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他认为以往学校中的成绩评定带有严重的主观因素,不能客观地反映教与学两方面的实际情况。例如,在同一班级,同一课程的教学中,由于不同教师在评分标准、态度和教学经验上的不同,使学生所获得的成绩评定前后有很大差别;甚至同一教师在不同时间、不同心情下评阅同一学生的成绩,前后也有明显的不同。至于对学生思想、品行等方面的评定, 更会因评定者的主观原因而不能得出科学的反映。为此,他提出,在教育上要采用科学而又精确的测量方法,也就是进行成绩测验,让教师能正确估计教学活动的结果,学生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桑代克提出,进行成绩测验应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编制具有严格规定的“标准测验”。第二,要应用统一的“量表”。桑代克还亲自编制了书法量表,他又与美国另一教学心理学家麦柯尔合编了“桑代克麦柯尔阅读量表”。在他的推动下,算术、默读、拼写、作文等成绩测验及量表都相继在美国问世。

桑代克还提出,根据分数量表的平均数,可编制年龄或年级的“常模”, 从中可以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或每一年级学生成绩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 以便进行相应的教学改进。

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如将成绩测验与智力测验相结合,便可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测验结果对天才生给予更多的功课,使其学得更多、更深;对天赋差的学生,则可精确地予以学习诊断,进行适当的补救教育,学生通过两种测验能够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成绩与能力,从而更加重视学习,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这种主张,美国当时还出现了“成绩年龄”、“成绩商数”等概念,并编制出许多计算公式,以便更好地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成绩商数=成绩年龄/心理年龄×100%,凡学习者的成绩商数超过100,说明其学习年龄超过心理年龄,属上等学习能力;反之则属下等学习能力。他们认为这样来衡量学生,不是仅按某项成绩的优劣,而是根据一贯的成绩与智力发展的比率来比较,是比较科学的。

不仅知识学习可以通过成绩测验予以推进,桑代克认为儿童的思考、判断、推理能力、运动行为能力以及兴趣欣赏力、理想等都可通过测量加以估价区分,以了解一个人的忠奸、善恶、好动与好静、善交际与不善交际等。总之,学生的“性向”也可以通过测验加以了解,并能用数量进行估计。

在桑代克这些主张的推动下,美国成绩测验运动有很大发展。各种学科的单一测验及综合测验都很盛行。后来,成绩测验在小学、中学以至高等学校中都被使用,所测学科范围也越来越广,扩及到职业教育乃至军队对新兵的录用中。不久成绩测验在其它国家也流行起来。

成绩测验是本世纪前半期实验心理学与实验教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一些具体细节和方法对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具有建设性的意义。成绩测验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区分儿童天赋的差异,了解儿童的特有性向,从而加强对教学的技术性指导,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它仅把对学习的卷面成绩的测量作为改进教学的基础,是不全面的;从生物化的心理学出发,企图用动物实验的数据来说明人的行为与学习规律,人为地编制各种测验与量表等等,都缺乏科学性与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