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效竞争

(一)有效竞争的含义

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与“马歇尔困境”有关,马歇尔在 1890 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充分肯定了规模经济效益。他认为,大企业通过内部分工,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和技能,有利于使用和不断改进专业化机器设备;大企业由于大批量采购而减少采购成本,降低运输费用;大企业因销售量大而有利于节省销售费用和广告等促销费用;大企业因品种多而便于顾客选购,满足多种需求,从而增加顾客对他的信赖;大企业容易发挥人的才能和知识,有利提高管理效率。同时马歇尔也认识到,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中会出现垄断,而垄断使价格受到人为因素的控制,扼杀他所一贯推崇的自由竞争,从而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使资源不能在价格机制作用下得到合理配置。这样,规模经济和垄断就成了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就是说,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成为两难选择,这就是所谓的“马歇尔困境”。

如何克服“马歇尔困境”,把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有效地结合起来,1940 年,克拉克提出了有效竞争的概念。所谓有效竞争,就是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协调起来,从而形成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

有效竞争的两个基本决定因素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动,都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途径,可见,有效竞争问题就是经济效率问题,有效竞争的实质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率。

(二)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

衡量市场竞争是否有效的标准至今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这里介绍两个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1957 年,美国学者梅森在总结许多学者对实现有效竞争的客观条件和度量所做的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角度提出了两个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

  1. 市场结构标准。这条标准是在寻求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以及形成这种市场结构的条件。它的内容包括。1.市场上存在相当多的卖者和买者;

    2.其中的任何卖者和买者都没有占有市场上的很大份额;3.任何卖者集团和买者集团都不存在“合谋”行为;4.新企业能够在该市场上出现。

  2. 市场绩效标准。这一条标准是从竞争带来的市场绩效出发,寻求竞争的有效性。它的内容包括:1.市场上存在着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的压力;

    2.在费用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价格将能够向下调整;3.生产集中在不大不小

的最有效率的规模单位下进行,但未必在费用最低的规模单位下进行;4.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是协调的,无慢性设备过剩;5.可以避免销售活动中的资源浪费。

1958 年,美国学者索斯尼克提出了从结构、行为和绩效三个方面,包括

15 条内容的有议竞争标准,市场结构方面的内容有:1.不存在企业进入和流动的人为限制;2.存在对上市产品质量差异的价格敏感性;3.交易者的数量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市场行为方面的内容有:1.厂商间不相互勾结;2.厂商不使用排外的,掠夺性的或高压性手段;3.在推销时不搞欺诈;4.不存在有害的价格歧视,5.竞争者对其他人是否会追随他们的价格变动没有完备的信息。市场绩效方面的内容有;1.利润水平刚好足以回报刨新和投资;2.质量和产量随消费者需求而变化;3.厂商尽其努力引进技术上更先进的新产品和新的生产工艺;4.没有过度的销售开支;5.每个厂商的生产过程是有效率的;6.最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卖者得到最多的报酬,7.价格变化不会加剧周期的不稳定。

这些标准虽然已提出多年,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操作性不强。因为这些标准里有许多含糊不清、没有量的界限、难以确切把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