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克思主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它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马克思的经济学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开始,由研究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进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矛盾,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规律性。因此,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不解之缘。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早就关注产业组织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如本章第一节所述,在经济学史上,最早提出产业组织概念的是马歇尔, 但关注产业组织研究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更早时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宣扬自由竞争的“看不见的手”的优越性。后来的经济学主流派都是以自由竞争以及完全竞争模式为前提,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然而, 现实中的资本主义产业组织不断经历着新的变化,这就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重视。其中,比较早地关注这一变化,进行最系统的研究和作出最科学的精辟的论述的是马克思。他在划时代的巨著《资本论》中指出,谋求超额利润的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诱发减轻生产费用的新的生产方式,必然追求规模的经济性,结果导致企业的大型化,淘汰那些落后企业,发展为垄断。马克思的著名论断“竞争孕育了它的对立物一垄断”,正是马克思关注和研究产业组织问题的重要标志。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精辟地论述了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

产业组织论的渊源表明,竞争与垄断问题是产业组织研究的重要命题。而马克斯对此早有过精辟的论述:

  1. 关于竞争与垄断的起源问题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的利益所在, 他的唯一的动机和目的便是最大限度地吸取工人的剩余劳动和实现资本增殖。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但资本主义生产又是商品生产, 它不能不受价值规律的调节。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竞争与垄断的起因在于剩余价值规律的综合作用。

  1. 关于竞争与垄断的方式问题

马克思曾经阐明,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受剩余价值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剩余价值资本化即积累,导致恣本再生产规模的扩大,竞争将导致资本集中和市场结构的变化,导致垄断。

这是因为单个资本或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通过使商品便宜来进行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便宜取决于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又取决于生产规模的经济性。这里,马克思实际上指出了竞争与垄断的方式,价格竞争及规模经济问题。

  1. 关于竞争与垄断的机制问题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进一步指出了竞争与垄断的创新机制,积累讥制以及资本和劳动力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机制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力求获得超额利润或维持原有利润是刺激企业重视技术革命进行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激励企业通过创新技术和创新组织形式,以取得发展。马克思还指出,在竞争作用下,因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升到价值以上,这时会使有的资本和劳动

力流入价格上涨的部门,但又导致部门供给量的增加和价值的变化,引起价格下降,使一些资本和劳动力退出这些部门。这样,创新机制、资本和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分配机制以及积累机制便成为推动竞争与垄断的内在机制。

  1. 关于竞争与垄断的结果问题

马克思指出,竞争与垄断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其结果是调节着资本和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推动生产技术和产业组织的不断演进,促使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但是,马克思强调,竞争的激烈程度同互相竞争的资本的多少成正比,而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一方面许多较小的资本家垮台, 产生集中和垄断的趋势使竞争成为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另一方面,在竞争中又会有一些小资本保存下来或新产生出来。从而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力研究产业组织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采用辩证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相结合分析的整体方法。这种方法论体现 在关于竞争与垄断的科学论述中,为产业组织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依据。[日]簇原三代平,马场正雄在《现代产业论》一书中指出,日本学者认为,在战后的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事实上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主要采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沦。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中国产业组织问题,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业组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