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模型中。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时,把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考察了两大部类之间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条件,科学地揭示了两大部类在再生产过程中的比例关系,阐述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部门间动态平衡的重要性。马克思指出,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I(V+m)=Ⅱ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前提条件是:I(V+m)>Ⅱ

C 和Ⅱ(C+m- m )>I(V+ m )①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扩大再生产才有可能。

X X

但是,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还需要对社会总产品的构成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之成为实现条件:I(V+AV+ m )=Ⅱ(C+△C)②。两大部类只有通过这

X

种交换,扩大再生产才能实现。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在列宁的著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列宁指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① 公式中的 ,是指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m- 是指供积累用 的剩余价值。

② 公式中的△C 代表迫追不变资本的需求部 分,△V 代表追加劳动者的工资支出部分。

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消费资料生产。”③这是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逐步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的客观必然性。以上论述是马克思和列宁对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③ 列宁:《论所谓市场问题》《列宁全集》第 1 卷,第 7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