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经济分析与产业经济学
虽然早在古希腊就有了“经济”一词,但真正的经济分析却并未随人类经济活动的最初起源而开始。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寻地位或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们即使对经济问题有过议论,也是零碎的、局部的。他们不是以研究社会经济如何有效率、有效益为目的,而是服务于政治的、社会的或家族的,文化的、伦理道德的以及个人的其他目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以前各种生产方式而在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政治经济学才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应运而生。最初的经济分析是以社会财富或如亚当·斯密所说的“国民财富”如何有效增长作为考察对象。他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以及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把它看作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 由此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李嘉图继承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建立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科学地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坚持经济上的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进一步发展了斯密建立在地域分工理论之上的国际自由贸易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于成熟,尤其是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之后,社会关系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促使以社会经济过程为对象的经济分析进入新的阶段。客观经济过程最大的变化是:垄断的出现带来的抑制垄断与实现有效竞争问题;周期性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形成的经济“滞胀”问题。显然,传统经济分析所奉行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思想,已难以继续维持和保证社会经济过程的均衡。
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说明,经济分析便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微观经济分析又叫个量分析,它是研究毕个经济单位(工厂、农场、商店等)如何将其拥有的有限资源适当地分割于各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经营上,以求得利润最大化。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微观经济分析要研究分析厂商行为、市场结构、要素价格等问题,使企业通过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的完满结合,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宏观经济分析又川总量分析,它比之于微观经济分析更直接地适应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的客观需要,因为“防止”或“克服”危机,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已难以奏效, 还必须依靠“国家调节”,即依靠政府运用“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干预需求与供给的总量平衡。宏观经济分析就是围绕着如何刺激和控制社会总需求这根轴心、以达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均衡。为此, 宏观经济分析要研究诸如社会总收入、总支出、总消费、总投资、总储蓄、
经济周期波动、失业率、物价水平、通货膨胀,以及由此所牵涉到的财政、金融、保险、社会保障与各种总量因素及相互关系。
产业经济分析是上述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的延伸和发展。它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现代经济在规模上日益扩大,在结构上日益复杂, 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和日新月异。产业经济分析已由微观经济分析以厂商为对象深入到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结构为对象;由宏观经济分析以经济总量为对象延伸到以产业为对象。这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经济过程内在联系和趋向的认识程度日益深化、日益精确和严密,反映了人们支配和驾驭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动性日益增强的历史趋势。产业经济分析目标或者说要达到的目的, 是要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总量均衡的基础上,寻求结构效益的提高。在二战后特别是对于发展国家来说,重视和加强产业经济分析,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以期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水平和产业组织水平,使本国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具有极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