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变的一般规律一、产业结构的涵义

产业结构这一经济范畴,从经济学发展史上考查,它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概念。当时日本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讨论中,研究产业之间的关系就是用产业结构一同来概括表述。到 60 年代产业结构的含意和用法还争论不休,有的把产业结构视为某个产业内部的企业间关系,也有的把产业结构视为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还有的把产业结构视为产业的地区分布状况,直至七十年代初,日本研究这些方面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极力做了一些澄清,一般公认产业结构专指产业间关系结构。但还是有人把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的“产业结构理论”视为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认为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中还应包括研究产业内的企业间关系的“产业组织理论”。在产业之间关系结构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理论:一是以研究产业之间比例关系及其变化力宗旨的“产业发展形态理论”;二是以研究产业之间投入、产出联系为宗旨的”产业联系理论”。

研究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使用两类指标:一是各产业的就业人数及所占比例,各产业的资本额及所占比例等;二是各产业所创国民收入及其在全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一般在西方产业结构的研究中,为避免重复计算的干扰,而不使用总产值作为分析指标。

上述两类指标,前者是各种“资源”在各产业部门的分配形态,抽象他说,反映一个国家在社会再生产的起点上,在各产业之间分配劳动力,资金等的状况及比例关系;而后者——国民收入是社会再生产的结果。前者决定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