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区间投入产出分析

一个国家可以分为若干地区,每个地区又可分为很多小的区域,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商品交换关系。地区间投入产出分析就是研究地区间经济联系,以便发挥各个地区优势的一种方法。

(一)地区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一般地说,假定全国分为 m 个地区,每个地区有几个产业,则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如表 3.16 所示。

在下述符号中我们用上标表示地区,下标表示产业,如上标 pq 表示 p 地区供应 q 地区,下标 ij 表示 i 产业产品用于 j 表业。

X pq 表示 P 地区生产的 i 产业产品供应 q 地区 j 产业生产消耗的数量;

Y pq 表示 P 地区生产的 i 产业产品供应 q 地区用作最终产品的数量,当 q 等于 m+1 时( Y pm+1)就表示 p 地区生产的 i 产业产品用来满足全国性最终需

求的数量;

Y pD 表示 p 地区生产的 i 产业产品用作各个地区及全国的最终产品的数量之和。

Y oq 表示 q 地区从各个地区得到的 i 产业最终产品的数量之和。

DqV q , M q , X q 分别表示 q 地区 j 产业的折旧,劳动报酬。社会纯收

j j j j

入及总产品量。

表 3.16 从横行看,有如下等式:

m n

∑∑ X 1q + Y10 = X 1

1 j 1 1

q=1 j=1

m n

∑∑ X 1q + Y10 = X 1

nj n n

q=1 j=1

m n (3-48)

∑∑ X mq + Ym0 = X m

1 j 1 1

q=1 j=1

m n

∑∑ X mq + Ym0 = X m

nj n n

q=1 j=1

这个方程组说明了分地区的各产业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它可以简写为:

m np = 1,2, m

∑∑ X pq + Y po = X p  

(3 − 49)

ij 1 i

q=1 j= 1

i = 1,2, n

表 3.16 从纵列看,有如下等式:

m n

∑∑ X p1 + D 1 + V 1

  • M 1 = X 1

i1 1 1 1 1

p =1 i=1

m n

∑∑ X p1 + D 1 + V 1

  • M 1 = X 1

in

p =1 i=1

n n n n

(3 − 50)

m n

∑∑ X pm + Dm +V m + M m = X m

i1

p =1 i=1

1 1 1 1

  1. n

∑∑ X pm + Dm +V m + M m = X m

in n n n n

p =1 i=1

这个方程组说明了分地区的各产业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它可以简写

为:

m nq = 1,2, n

∑∑ X pq + Dq +V q + M q = X q

 (3-51)

ii j j j j

p =1 i=1

j = 1,2, n

我们把表 3.16 作简化处理以便进一步说明,假设全国分为三个地区,每个地区分为三个产业。具体数据见表 3.17。

从表 3.17 中可以看出,地区 1 的产业 1 产值为 100 亿元,地区 2 的产业

1 产值为 200 亿元,地区 3 的产业 1 产值为 50 亿元。同时最终产品被划分为四个部分,即用于地区 1,地区 2,地区 3 的最终产品,和用于满足全国件最终需求(如增加国家储备、国防支出、进出口等)的产品。

表 3.17 的横行说明了各个地区每个产业产品按经济用途的使用情况。例

如地区 2 的产业 1 产值为 200 亿元,它作为中间产

品使用的为 l00 亿元,作为最终产品使用的也为 100 亿元,中间产品又按地区和产业详细划分,如在地区 3 产业 1 生产过程中消耗 5 亿元等;最终

产品也按使用地区划分,如用求满足地区 1 的最终需求为 10 亿元等,最后地

区 2 的产业 1 横行等式为:

(5+5+50+25+5+10)+(10+45+5+40)=200

表 3.17 的纵列说明了各地区每个产业产口的价值构成。例如地区 2 的产

业 1 产品价值中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为 95 亿元,新创造价值为 105 亿元。它

还把消耗的生产资料按地区来源详细划分,如地区 2 的产业 1 产品价值中包

含所消耗的地区 1 的产业 2 产品 15 亿无等,以及新创造价值中劳动报酬为

55 亿元,社会纯收人为 50 亿元,最后地区 2 的产业 1 纵列等式为:

(15+50+20+10)+(55+50)=200

(二)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可以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分析。我们以表 3.17 为例说明如下:

首先,可以计算社会产品的地区构成,根据表 3.17 的数据可以得到表

3.18 的结果。

表 3.18

总产值

国民收入

社会最终产值

绝对数(亿元)

绝对数(亿元)

绝对数(亿元)

地区 1

300

30

135

30

160

30.48

地区 2

350

35

165

36.67

200

36.02

地区 3

350

35

150

33.33

165

33.50

合计

1000

100

450

100

525

100

利用总产值计算的地区构成和用国民收入计算的地区构成不同,如地区3 产值占总产值 35%,而国民收入占总国民收入的 33.33%。这是由于地区 3 的产值中转移价值的比重较其它两个个地区为高造成的。

其次,可以计算各个地区的产业构成,计算结果如表 3.19。

表 3.19

地区 1

地区 2

地区 3

产值(亿元)

产值(亿元)

产值(亿元)

地区 1

100

33.33

200

57.14

50

14.29

地区 2

100

33.33

100

28.57

100

28.57

地区 3

100

33.34

50

14.29

200

57.14

合计

300

100

350

100

350

100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地区 2 产业构成的特点是产

业 1 占的比重很大,而产业 3 比重较小;地区 3 的特点是产业 3 的比重很大,

而产业 1 的比重较小。

第三,计算各地区各产业单位产值的平均生产成本。表 3.20

表 3.20

单位产值平均成本

地区 1

地区 2

地区 3

全国

产业 1

0.80

0.75

0.80

0.77

产业 2

0.70

0.70

0.70

0.70

产业 3

0.80

0.96

0.725

0.78

从表 3.20 中可以看出,地区 2 的产业 1 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其他两个地区

低,而它的产业 3 产品的生产成本又比其他两个地区高。所以地区 2 适宜于

发展产业 1 产品,而不宜发展产业 3 产品。地区 3 的情况正好相反。因此, 这两个地区应当加强协作,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第四,利用表 3.17 可以研究各种产品在地区间的流动状况,例如地区 2

的产业 1 产值为 200 亿元,其中 120 亿元满足本地区需要,其余 80 亿元供应

外地区,其中供应地区 1 及地区 3 的数量各为 20 亿元,满足全国性最终需求

为 40 亿元。

利用表 3.17 的数据还可以计算各地区各种产品的自给率:自给率=本地

区生产量/本地区使用量。例如地区 2 的三种产业产品的自给率( S 2S 2

1 2

S 2 )分别如下:

S 2 =

S 2 =

200

50 + 25 + 45

100

= 1.67 > 1, 该产品需要调出;

= 0.95 < 1, 该产品需要调入

2

S 2 =

20 + 40 + 15 + 30

50

10 + 15 + 15 + 10 + 15 + 15

= 0.625 < 1, 该产品需要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