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政策的涵义和特征

产业结构政策,是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在联系而揭示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及过程,并按照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演变规律,规定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比例关系,以及保证为促使这种结构变化应采取的政策措施,它包括对特定的产业、行业和产品所采取的扶植、鼓励、调整、保护或限制等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要符合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讲, 产业结构政策是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具体政策,而满足发展战略的要求,其中包括满足“经济性目的”和“非经济性目的”两种情况。可以说, 现实的产业结构政策要达到的目的,也无非是这两种目的。例如,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国防工业,抑制酒类和奢侈品的消费等,都可以看成是根据“非经济性目的”实行的产业结构政策。而根据“经济性目的”实行的产业结构政策,是指“针对在资源分配方面出现的‘市场失败’采取对策”

①。具体讲,是在市场供求与价格机制下,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引发

的资源分配方面出现的“市场失败”,而进行的政策性干预。

产业结构政策在产业政策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产业结构政策的对象是“产业”这一确定目标,而且更主要的是,产业结构目标是规划制约产业发展的前提。

产业结构政策的特征,可以从它与其他产业政策和非产业政策的比较分析中看出。

  1. 产业结构政策直接体现了供给管理的特征。

经济总量的需求管理与产业结构的供给管理二者必须结合起来。应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控制社会总需求规模,为总供给的发展速度、规模框定一个适当的边界,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大部分商品逐步形成买方市场, 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和合理竞争,这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仅仅靠紧缩需求或者扩大需求的总量管理政策,是无法解决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均衡问题,而且不可能真正解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大致平衡问题。因此,应在重视需求管理的同时,同样重视供给管理。这就需要运用产业结构政策等的作用, 加速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分配,加快企业规模的合理化,形成有效供给,使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有较快的提高,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要。

  1. 产业结构政策主要体现了以资本增量配置为主要手段的特征。

在产业结构转换中,与生产要素的使用价值量流动相适应,作为价值量的资本流动,是通过资本存量调整和资本增量调整两方面实现的,前者依靠实施产业组织政策,通过企业兼并、改组、集团经营等方式,促进要素重新配置组合;后者依靠实施产业结构政策和投资政策,通过投资兴建新兴产业, 投资发展瓶颈产业,增加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投资,通过对战略产业、支柱产业、一般产业和衰退产业的产业发展序列安排和采取相应的结构对策, 使资本增量调整确保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

① 小宫隆太郎等:《日本的产业政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 年版第 6 页。

置。

  1. 产业结构政策体现了战略全局性和中长期性的特征。

经济发展战略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谋划,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选择战略产业,确定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而战略重点产业的选择以及相应的扶植和保护政策,是与产业结构政策内容所规定的产业发展序列安排和分产业的结构对策密切相联系的。因此,产业结构政策要在发展战略指导下,体现战略全局性的要求,而发展战略只涉及到战略重点产业总的谋划。另外,产业结构政策必须是中长期性的政策。在一定意义上讲,产业结构政策是中长期产业结构走向的展望和结构对策,它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地、准确地谋划国家主要产业的走向和布局,分析在未来新的经济形势下产业结构可能出现的矛盾和新的运行特征,提出中长期产业政策的框架。

  1. 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强制性与间接引导性相结合的特征。产业结构政策并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但它所提供的资源流向和

产业转移空间,对企业具有一定强制力。企业活动如果违反产业结构政策指引的方向,将会承受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压力和后果。当然,实施产业结构政策也决不是靠一纸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通过规范产业活动空间,规定行为准则和参数调节机制(利率、税率、汇率、财政贴息和减免等),引导企业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