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业发展的周期波动一、产业发展的波动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上都是一个波浪式的、周期性的演进过程,与哲学家们所论述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相吻合。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中经济扩张和经济收缩的交替。一个经济周期是由一个扩张期和接下来的一个收缩期所构成。然而实际上,经济周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在世界各国,早期的经济增长很不稳定,经常出现经济绝对下降的情况,所以当时人们往往把经济扩张和经济收缩理解为经济绝对上升和绝对下降。这被称为古典的经济周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凯恩期学说的影响下,各国政府纷纷采用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一些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相对比较稳定,经济绝对下降的年份已不多见。因而另一种经济周期的含义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根据这种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波动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率上的变化,而不是增长方向的逆转。在扩张期,经济增长率呈上升的趋势,而在收缩期,经济增长率呈下降的趋势。这种经济周期被称为增长周期。

产业波动是经济波动的产业体现,是产业自我调整的周期现象,这里波动的主体是产业,波动的内容是增长率的跌宕,一般来说,产业波动是经济波动的一部分,就其增长率的变化而言,二者表达的是同一经济现象,都是反映的国民经济产出增长速度的变化。

产业波动是产业增长率起伏的反映,但这并不是说任何的产业增减变化都可视为产业波动,在产业增长变化的诸多形式中,只有由一个扩张期和接下来的一个收缩期构成的呈周期性的变动,才可视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波动。值得注意的是,应把因天灾、人祸和政治动乱等造成的产业增减变化排除在产业波动之外。产业波动是产业成长过程中自我调整的周期现象,是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带规律性的发展运动。

在任何社会制度下,经济的调节机制从增长的角度看都可分为两种,即扩张机制和收缩机制,两者互相制约造成经济呈周期性的变动,导致产业也在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跌宕中缓慢发展。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指出:“社会生产一经投入扩张和收缩交替进行的运行中也是这样。结果会反过来变为原因。会不断把自身各种条件再生产出来的这全部过程的沉浮变动,采取着周期性的形式。”①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有两种相反的因素对立着。一种是由于追逐超额利润,采用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所引起的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和市场扩大的因素;另一种是由于群众购买力的增长落后于生产增长所引起的一系列限制生产和市场扩大的因素。正是因为有对立的两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一方面使生产扩大,另一方面又破坏着再生产的条件,使扩大再生产发生中断,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呈现出扩张和萎缩的周期性。资本主义国家已从其市场经济的长期演变中总结出经济周期的一定规律性, 如 3 年左右的基钦周期,9 年左右的米格拉周期,20 年左右的库兹涅茨周期, 以及 50 年左右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②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 696 页。

② [美]刘易斯:《增长与波动》,华夏出版社 l987 年版。

自苏联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相继出现,遗憾的是,经济周期在很长时期得不到承认,许多经济学者总是照搬经典,把经济的周期波动同资本主义经济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着经济周期波动,而且其经济波动的形式有其自身的特征。目前,不少社会主义经济学者不仅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而且就社会主义条件下产业波动的特征和原因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证。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实践反复证明,产业波动是世界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客观经济现象。无论社会制度如何,现代生产总是在不断的波动中进行自我调整,调整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发展速度,调整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要素供求关系,调整产业部门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