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发展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第一次产业为主到以第二次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次产业为主的演进过程,从产业特征看,相应地被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或服务业社会三大阶段。

从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分析,产业的形成、发展及其变化主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受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两方面的影响。纵观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进程,都是因技术革命引起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社会分工,由此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18 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第二次产业扩大了发展空间、纺织、煤炭、冶金、机械、交通等产业部门逐步取代传统的农业而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体。

20 世纪电子和微电子技术革命,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使第二次产业的发展实现了飞跃,而且以信息服务为特色的服务业迅速掘起, 使产业发展迅速向第三产业转移。这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必然不断优化升级,并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

还应当看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表明,各次产业的发展次序,是以社会需求的导向为转移的。第二产业是在第一产业基础上客观上有了社会需求才派生出来的,第三产业又是在第一、二产业基础上有了社会需求才派生出来的。换句话说,第三产业是一种“引致的”

(induce)产业,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壮大起来,形成社会需求,才能拉动服务业的真正发展;没有强大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做后盾和基础,第三产业是不可能真正繁荣起夹的。这就告诉我们,第一、二、三产业存在一个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问题,应当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一、二、三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二、三产业都有很大发展。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的关系还不协调,如何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呢?日前理论界有一种主张超前发展第三产业的观点,理由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已占到 GNP 的 2/3 左右,而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为了迅速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应当加速和超前发展。这种观点孤立来看无疑是有道理的。但是,从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与均衡发展来看,片面强

调加速和超前发展第三产业,脱离一、二产业的基础,不是与第一、二产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去发展第三产业,显然是不正确的。要处理好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现阶段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产业演进的渐进性。现阶段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和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加强,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人均占有水平不高。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还需要工业提供大量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消费资料,因而工业仍然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力,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需要逐步提高,但必须使之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因此,处理好三大产业协调与均衡发展的正确方针是: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