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能否协调发展,从而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取决于这个国家能否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应符合以下几条判断的标准:1.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自然资源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2.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顺畅进行,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发展;3.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社会需求

得以实现;4.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就工业产业而言,其合理化的判断标志是:1.结构内部比例关系协调。每一工业部门的社会必需的需求都能从一定的供给源得到满足,每一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都能找到合理的需求方向;2.经济效益较好,结构中各部门的最终产品率较高,部门中间消耗系数降到最低标准,资源得以合理利用;3.工业部门结构具有开放性;4.有序变动性。能够保证工业部门结构依次有序地从低级向高级转换。

目前国际上在识别和论证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分析方法。

  1. 国际比较法。国外学者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资料和一定时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不同,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相应的对比,得出结论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产业部门结构按一定规律变化着。其变动总趋势是农业部门比重下降;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比重上升。

  2. 影子价格分析法。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当各种产品的边际产出相等时,就表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各种产品供需平衡,产业部门结构达到最佳组合。这可用各产业部门的影子价格与其整体影子价格平均值偏离程度来衡量,偏离越小,产业结构就越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