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

产业发展战略的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二是最终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前者是质的方面,后者是量的方面。

发展经济学家在很长的时间内,从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方面看,认为可供选择的战略目标有三类:其一是以生产本身的发展为中心的目标。这种目标常常和“赶超”战略相联系,其目的在于解决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其二是以收入的提高为中心的目标。这种目标常常和向现代化过度阶段的战略相联系,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以扩大市场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传统战略”;其三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为中心的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就是近些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所谓“变通的”或“新的”发展战略,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伴随着发展经济学的成熟,产业发展目标已在经济增长范围内从减少和消灭贫困,消除不平等和充分就业方面重新加以解释, 发展经济理论把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人们的自尊感的培养和人类自身的解放一从异化的物质生活条件中获得自由或解放出来,这种从更为根本意义上去理解的自由作为发展的核心内容。与此同时,发展经济理论从相互联系的角度给出了产业发展的三个目标。第一,增加能够得到的基本生活必需品, 并扩大对生活必需品的分配;第二,提高生活质量。不仅有收入的增加,而且应提供更多的工作,更好的教育,并对文化和人道主义方面给予更大重视。要能给每个人和国家带来尊严。第三,通过把人们从奴役和依附中解放出来, 来扩大个人和国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选择的范围。①发展经济理论的目标选择,拓宽了产业发展战略目标选择的视野,并把发展经济理论所界定的一般性目标具体化在产业发展战略的目标选择中。通过产业的增长和社会福利, 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物质基础,提供日益增多的社会生活必需品。通过与分配有关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和自力更生的战略目标来提高人民和国家的自尊。“其他关于自力更生和民族自觉等国家目标在 70 年代已经是为多数发展中国家所关注的问题,它们的着重点已经转移到消除经济上依赖发达国家的残余方面。”②这里自力更生的产业发展目标,并不意味着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上的产业封闭的结构形成.而在于产业发展中民族自尊的培养。当然,这里首要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仍是增长。任何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都依赖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物质财富的增长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却不是充分条件。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无不包括产业或经济增长速度或一定时点上产业发展规模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

标的建议》提出到 2000 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到 2010

① 托达罗:《第二世界的经济发展》,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 127 页。

② 《世界各国工业化概况和趋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0 年版第 162 页。

年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再翻一备,到那时,我们的综合国力就会再上一个大的台阶。人民生活将显著提高,处于更加宽裕的小康阶段。我国这一战略目标的选择是建立在科学的客观基础之上的。既鼓舞人心,又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