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体系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 SCP 框架

一般认为,1959 年贝恩所著《产业组织论》的问世,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框架的确立。根据是:

(一)贝恩确定了产业组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他认为,产业组织理论是以产业、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评价为主要课题,具有明显的实证性特征,因而实证性研究方法成为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贝恩建立了正统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和市场成果(Market Performance),构在 SCP 分析框架。s 指市场结构,包括企业所在行业的集中程度、生产差别、进入壁垒。C 指企业的市场行为,包括企业目标、战略和企业的各种竞争行为(如创新、合并、广告等)。P 指企业运行的市场效果,主要包括盈利率、技术进步等效果。贝恩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从而市场结构经过企业行为这一环节决定企业的市场成果。以这一分析框架为基础的产业组织政策则指向对市场结构的控制,即反对任何导向垄断或企业导向垄断的市场结构的行为。

(三)贝恩把三个基本范畴和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公共政策(即产业组织政策)联系起来,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框架简图如下: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体系 - 图1产业组织理论框架简图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体系 - 图2

自贝恩等人的 SCP 分析框架建立以来,各国经济学领域基本遵循了贝恩的这一理论框架,加强了对本国产业组织状态的研究和分析,积极地为制定

本国的产业组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这一 SCP 分析框架至今仍是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表明了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三者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市场、企业、政府与资源配置

(一)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指经济活动中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合理分配,在资源供给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把各种资源分配于各种不同的用途,以便这些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这是经济研究与经济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资源配置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为较高的层次,它是指资源如何分配于不同产业(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单位,其合理性在于如何使每一种资源能够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使用方面。二为较低的层次,它是指资源分配为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单位如何组织并利用这些资源,其合理性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使之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资源配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在于:一方面,就全社会范围而言,现有的资源总量是一定的。它们在不同使用方向的配置,必然影响到每一个具体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宏观上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必然使相当一部分生产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假定大多数生产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必将导致可供资源总量增加,而资源总量增加与资源总量不变相比,显然前者将有利于调整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向的分配,有助于资源配置合理化。这两个层次的资源配置的区别是:二者目标不同。较低层次的资源配置目标主要是提高生产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投人产出率。较高层次的资源配置目标主要是使每一种资源进入最适宜的使用方面,使生产要素发挥更大作用;实现的途径不同。较低层次的资源配置可以在不转移生产要素的前提下,通过生产技术措施或内部组织管理措施来实现。较高层次的资源优化配置,主要通过生产要素流动、产权关系规范化、固定资产的转让、政府宏观调控等来实现。

在较高层次的资源配置中,又可以分为两个具体层次:一是资源在产业

(行业)之间的配置;二是资源在产业(行业)内企业之间的配置。前者将在本书第八章中产业结构优化理论进行研究,后者主要在本书第五、六、七章进行深入研究。

除上述资源配置层次外,还需研究影响资源配置的因素和资源配置方式等问题。影响资源配置的因素,诸如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产业政策、国际环境等。其中,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是经常地起着支配作用的因素。资源配置方式问题将在下面展开分析。

(二)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

从总体看,资源配置方式与配置效益是密切相连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作用的是市场与市场机制。这样的资源配置方式才能带来理想的配置效益。

人们在商品经济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利用商品经济规律,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利率机制、供求机制等市场机制,调节资源分配,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机制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

下方面:1.市场机制能够十分灵敏、迅速地协调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促使企业努力按照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2.市场公平与公正竞争对企业职工形成一种强大的外部压力,并促使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索质,形在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3.市场竞争机制促使企业优胜劣汰,进行更大空间的资产重组,从而使资源在产业间、产业内得到优化配置。当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市场的发育、市场体系的完善、合理价格机制的形成、企业投入产出各项要素的自由流动、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等。这样,才能克服和消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在充分肯定市场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市场配置方式有“市场失灵”的方面。市场机制不能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原因是:1.在市场调节下,企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决策的,往往会出现不符合政府宏观调控的要求。2.受短期利益的支配,市场价格通常只反映现有的生产结构和需求 结构,而企业依市场价格作出的产销决策未必能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目标和结构相吻合。3. 由于企业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异,市场调节对企业的外部效应无能为力,虽然能伴生外部经济效应,但往往导致诸如环境污染等外部不经济性,甚至阻碍公用事业的发展。4.市场机制不能调节国防、消防、公共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这类无利或少利产品,难以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供求平衡。5.在市场机制下,由于经济主体多元化和经济决策分散化,市场价格只能反映商品供求的短期动态,难以反映商品供求的长期动态,市场调节属于事后调节,无法预防偏差和失衡等等,这样必然造成经济活动的自发性和巨盲目性。6.单纯的市场调节无法实现公平的收人分配,甚至会导致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

(三)企业组织与资源配置

在商品经济中,企业与市场是鱼和水不可分离的关系,二者构成市场机制得以实现的磁场。

企业的活力及内部经营机制是产业内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企业对产业内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是:1.企业的性质和目标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其行为的基本准则,它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接受市场竞争压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生产与经营、存量与增量等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从而使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得以优化配置。2.企业对组织的重组与创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即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依据生产社会化和规模经济的要求,通过自身的力量采用投资、控股、兼并、联合等手段发展壮大企业集团,开拓国内外市场,是企业国际化经营和跨国公司的道路,从而为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更广阔的范围与空间。3.企业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来自市场的信号产生积极灵敏的反应,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信号引导下,运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投向到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领域,实现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

(四)政府与资源配置

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是:1.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规划各产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2.政府集中足够的资源,直接调控那些公益性强的产业与行业,或者关系国计民生、投资大、风险大的产业与行业,或者资源稀缺的产业。3.建立维护市场公平、有效的竞争秩序,以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政府行为应有利于

促进有效竞争,既要鼓励企业集中,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又要防止由于企业的市场过分集中而产生的垄断;既要反对不正当竞争和不充分竞争,又要防止企业过度进入市场而诱发的过度竞争。4.在经济发展的非常时期,政府在必要时可以采取临时应急的非常手段。例如,对价格、信贷、收入分配可以采取冻结的措施。

我们把资源配置中市场、企业和政府三者联结起来,便有以下图示: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体系 - 图3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体系 - 图4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体系 - 图5

  1. 表示政府将体现宏观调控目标的可控变量(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以各种经济参数和政策等形式输入市场。

  2. 表示市场机制的作用将上述变量转化为市场信号(价格、利率、工资等),使企业接受市场信号并按市场导向调整生产方向和规模,以追求利润最大化。

  3. 表示企业信息反馈于市场。由于企业与市场处于横络联系中,对市场信号能及时反应,能缩短市场信息传递的通道距离和处理时间,提高信息的灵敏度,减轻信息的失真,扭曲度,从而提高信息反馈效应,便于企业调整生产规模和方向,使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4. 表示市场机制检验输入的可控变量是否与客观经济运行过程相一致,

    为政府提供修正可控变量的信息,保证政府宏观调控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