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秦始皇,林彪插话自讨没趣

毛泽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反感孔夫子的呢?

这不好说。在延安的时候,第一次高级干部整风,是 1941 年 9 月 10 日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通俗地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路线是王道, 纪律是霸道。”这是借用儒法的概念,强调革命队伍的建设,即要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指导(王道),也要靠铁的纪律来约束(霸道)。看来,对儒法各持的王霸之术,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是兼容并收(当然,正确的思想路线和钢铁般的政治纪律同儒法两家的主张及做法不好完全等同)。

大概从 50 年代末开始,毛泽东的评价重心发生了转移。

1958 年 5 月 8 日下午 5 点。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大跃进推波助澜的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正在这里举行。人们屏息聆听着毛泽东那不拘一格的新颖讲话——破除迷信。

说着说着,毛泽东岔开了话题:范文澜同最近写的一篇文章,我看了很高兴,这篇文章引了许多事实证明厚今薄古是我国的传统,引了司马迁、司马光,可惜没有引秦始皇。秦始皇主张“嗜古非今者杀全家”,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看来,秦始皇引起毛泽东兴趣的,除了他的功业外,他敢于否定传统, 敢于蔑视被人们当作神圣不可犯的“先王”,也是一个方面。其实,要干点前人没有干过的事,就不能太尊重陈规,这是必然之事。这时的毛泽东恰恰觉得他和他领导的党正干着空前的事业。

一旁的林彪,在这种场合本来是很少即兴说话的,前段时期,他主要是在养病。但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他竟忍不住插话:“秦始皇焚书坑儒”。毛泽东对“焚书坑儒”这个话题很敏感。建国后,不少民主人士曾就此

话题暗示过共产党的一些做法。毛泽东反复同他们表白过自己的立场。他甚至对章士钊说:“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

秦始皇的声誉在历史上一直不大好,毛泽东要重新评价他了。

在八大二次会议召开的两个多月前,2 月 23 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毛泽东便就如何评价秦始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一股风一来,本来是基本上好的一件事,可以说成不好;本来是基本上一个好的人,可以说他是坏人。比如我们对于秦始皇,他的名誉也是又好又不好。搞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没有人讲他好的,自从资本主义兴起来,秦始皇又有名誉了。但是, 共产主义旨不是每个人都说秦始皇有点什么好处,不是每个人都估计得那么恰当。这个人大概缺点甚多,有三个指头。主要骂他的一条是焚书坑儒。一个古人,几千年评价不下来,当作教训谈谈这个问题,同志们可以想一想。毛泽东的这些话,是个性化的,有要做翻案文章的味道,但毛泽东视之为“教训”,让人们“想一想”,却不乏深意。

林彪可能没有参加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否则,以他的性格,是会好好地“想一想”,不会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冒然插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

毛泽东瞟了林彪一眼。他就是这样的性格,认准了的,你越反对,他越坚持,特别是他的威望开始达到顶峰的时候。接着,索性把话挑明: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 460 个儒。我与人辩论过,说我们是“秦始皇”,我们一概承认。可惜的是,他们说的不够。往往要我们加以补充。

一番话,说得人们哄堂大笑。也说得林彪一脸尴尬。

林彪是固执的。这个不起眼的插曲,为后来他儿子主持炮制的《“571 工程”纪要》中的一个提法,埋下了一个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