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及其以后(二):回顾历史,“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1959 年以后的毛泽东,在经济工作上,意识到自己懂得太少,可在其他方面,他还是相当自信的,对自己过去的成功,特别是战争年代的成功经验, 看得更重了。也是从庐山会议开始,他时常谈起革命年代的一些往事。其中也有一些自我解剖的内容。

在 8 月 1 日中央常委会上,批评彭德怀,不知为什么,扯到了 30 年前在闽西苏区的一些事情,他说:“闽西时我有责任,那时个别谈得少,公事公办,好像一切真理都在我手中。别人讲得不多,违反原则事即斗,必须立即当众回答。横直公事公办,那时方式大生硬。后来慢慢学会一条:谈话。现在方法又少了。谈话,小型会议,像这次庐山会议,少了。”

这是从历史的回顾角度,多少觉得自己在 50 年代后期工作方法,特别是在联系群众做细致的意见交流方面,有些不足。

接着又说:“中央苏区整我,也睡不着觉。整我狭隘经验主义,山上无马克思主义,这是第一次反‘围剿,以后,我们这些人早几天也是在城市的。⋯⋯而土包子,是毛派,但整狭隘经验主义,给我很大刺激,因而读了几本书,到后来,说我一贯右倾,机会主义,这是政治结论。”

这多少是借过去的经验来意味深长地指今日之事了。

这以后,到 60 年代,毛泽东接见外宾或在中央会议上,以及同身边的工作人员的谈话中,谈论自己的历史,特别是在中央苏区挨整的事,明显多了起来。

1960 年 12 月 25 日,毛泽东在自己 67 岁生日的前一天,把在北京的亲

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共 13 个人,叫到自己的家里,搞了一个聚餐会。其实, 是借为自己祝寿之名,对这些亲近的身边人来一次小小的“整风”教育。身边的人多了,相互之间就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意见。毛泽东日理万机,仍不放过对身边人的思想教育。再说,作为政治家,大党领袖,这也是倾吐很细微的心里话的难得机会。

人到齐了,说什么好呢? 那就谈历史吧。

毛泽东先讲了一大段战国时张仪和苏秦两个纵横家交谊的故事。说张、苏二人本为同学,苏秦先在赵国做了相国,张仪却在楚国混不下去,跑到赵国来投奔苏秦,苏秦怕他在赵国依靠自己,安居下来,不求上进,做不出大事,便有意冷淡他,使张仪决心要赌气到别的地方去,苏秦又暗中出钱并派人把他送到了秦国,还为他打通了升官的各种门路。后来,张仪果然在秦国当了相国,一提起苏秦还是咬牙切齿。这时,苏秦派来帮助张仪的人对他讲了实情。

讲完后,毛泽东把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出的体会告诉聚餐的人们:“你们看,苏秦对张仪是好意还是恶意?⋯⋯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

这是古人的历史。毛泽东接着这个话题,说开自己的历史: “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我就受过压的,得过三次大的处分,‘被

开除过党籍’,撤掉过军职,不让我指挥军队,不让我参加党的领导工作。我就在一个房子里,两三年一个鬼也不上门。我也不找任何人,因为说我搞宗派主义,什么邓、毛、谢、古。其实我连邓小平同志的面也没有见过。后

来说在武汉见过,但是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可能见过没有谈过话吧!那时, 给我戴的‘帽子’就多了。说什么山上不出马列主义,他们城里才出马列主义,可是他们也不调查研究,我也不是生来在山上的,我也是先在城市里, 后来才到山上来的。说实在的,我在山上搞了几年,比他们多了点在山上的经验。他们说我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狭隘经验主义、枪杆子主义等等。那时我没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担架上,做什么?我看书!他抬他的担架,我看我的书。他们又批评我,说我凭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指挥打仗。其实,《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我看过几遍,但指挥作战时,谁还记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忘了。我就反问他们:你们既然说我是按照《孙子兵法》指挥作战的,想必你们一定是熟读的了,那么请问:

《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章?第一章开头讲的是什么?他们哑口无言。原来他们也根本没有看过!后来到陕北,我看了八本书,看了《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的书(指《战争论》——引注)看了,日本人写的军事操典也看了, 还看了苏联人写的论战略、几种兵种配合作战的书等等。那时看这些,是为写论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为了总结革命战争的经验。

“写《实践论》、《矛盾论》,是为了给抗大讲课。他们请我讲课,我也愿意去当教员。去讲课,可以总结革命的经验。讲一次课,整整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作准备,而且其中还要有两个通宵不睡觉。准备一个星期,讲上两个钟头的课,就卖完了。课不能照书本子去讲,那样讲,听的人要打瞌睡。自己作准备,结合实际讲,总结革命经验,听的人就有劲头了。”

在 1962 年 1 月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也讲了一大段自己在中央苏区挨整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可以锻炼革命意志。”

在各种场合下讲自己过去的遭遇,自然有不同的用意。但他用自己的经历要说的道理,无论是“人没有压力不会进步”,还是“锻炼革命意志”, 意思实际上是一样的,就是在挫折面前,要进取,把坏事变成好事。

这个意思,或许毛泽东在女儿李钠大学毕业时送给她的四句话里表达得更详细:“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昔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2.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3.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4.在命运的迎头痛击下头破血流但仍不回头。”毛泽东送女儿的,无疑是自己的经验,是对自己的经历的反思,以及自己的现实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