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 年代:肯尼迪“也看孜写的军事文章,这可能是真的”

过去的成功经验,在军事上居多。毛泽东对自己的军事生涯,一向自信而满意,说是胜多负少。在这方面,他似乎用不着谦虚的。

哪怕是在外国元帅和军事家面前。

1960 年 5 月 27 日,毛泽东会见他很欣赏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谈到自己的军事生涯,有这样一段对话:

蒙哥马利:同时做一切事情是没有好处的。我是个军人,我了解这一点。你也是军人,你也应该了解这一点。

毛泽东:你有 35 年军龄,你比我长,我只有 25 年。

(大概是指 1927 年到 1949 年的 22 年,再加上三年抗美援朝战争。

——引注)

蒙哥马利:我有 52 年了。

毛泽东:可我还是共产党军事委员会主席。

蒙哥马利:那很好。我读过你关于军事的著作,写得很好。

毛泽东:我不觉得有什么好。我是从你们那儿学来的。你学过克劳塞维茨,我也学过。他说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

蒙哥马利:我也学过成吉思汗,他强调机动性。

毛泽东: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

蒙哥马利:是不是提到了更多的军事原则?” 毛泽东:一些很好的原则,一共有十二篇。

蒙哥马利:我们应该从两千年以前回到现在了。

两位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军事家,来自东方和西方,由不同的军事文化所培育,使用着不同的装备,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谈起战争,都是那样的自信和洒脱。对毛泽东来说,在军事上,他始终是很自信的,在中央苏区挨整时, 周恩来就向中央说过,“泽东的长处在打仗”。而毛泽东在建国后的自我评价中,在别的方面,多有谦虚之辞,而在军事方面,则颇有些当仁不让的气慨。

50 年代接见外宾谈到自己的经历,说:我们是打了 22 年的仗,如果包

括朝鲜战争,就是 25 年,我们这些人大半辈子都耗费在打仗上了。批彭德怀时,他说:我就不相信军队会跟你走,还说大不了,再上山。不行,就上山打游击,再搞红军,晚年批判林彪时,他也是经常说到这样的话。

的确,一直到晚年,毛泽东都保持着军事上的绝对权威。1971 年那次有重大意义的南巡,一路讲话,首先是政治家的成算,可他竟能于细微之处, 长驱回京,粉碎林立果的谋害,确也见出军事家的机敏和果断。后来的八大军区司令员的调动,显然也是为了消除林彪在军队里的影响的一个举措。他一声令下,10 天之内,司令员们就报到了,由此可见他在军队里的绝对影响力了。

1961 年 9 月,蒙哥马利元帅再次来访,两人又谈起战争。不过,这次不是说的遥远的古代,不是孙子、成吉思汗,不是克劳塞维茨,说的是现代核战争。蒙哥马利讲起核战争的威力,可毛泽东却说:“我对核武器不感兴趣⋯⋯

要打,还是用常规武器打。打常规武器还可以讲点军事艺术,什么战略、战术,指挥官可以临时按照情况有所变化。用核武器的战争就是按电纽,几下子就打完了。”

看来,对战争艺术,对战争中人的军事智慧的发挥,他总是情有独钟, 仿佛有一种审美上的愉悦。60 年代,他多次讲,打仗并没有什么神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么战略战术,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这四句话。如此简单明了轻松无比地谈论战争的真谛,正是传达着他对自己军事生涯的欣赏和自信。

其实,在实际操作中,在理论著述中,毛泽东却绝不是这样轻松,总是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留下一系列军事著作。由于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 特别是这种胜利是在长时期的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取得的,也就格外引起国外的注意,所谓“国外”,不光是处于战争状态的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也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政治家。这对毛泽东来说,当然也是件值得开心的事。

1965 年 1 月斯诺来中国时告诉他,说此前曾读了主席的军事著作,联系越南的情况,觉得有些像中国的解放战争。毛泽东未置可否,只说两场战争规模不一样。说到对国际上的主要矛盾的判断,斯诺又讲:“我相信主席可以回答,我无法回答,或者只好等主席的下一本书了。从主席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主席特别重视的那些事件,从这里是否可以认为帝国主义和亚非拉的新兴力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毛泽东回答:“我看美国总统也是这么说的⋯⋯有消息说,他(指前任总统肯尼迪——引注)也看我写的军事文章,这可能是真的。当阿尔及利亚问题不得解决的时候,阿尔及利亚人间我,我的著作他们利用,法国人也利用,怎么办?说这话的是当时的总理阿巴斯,他访问过中国。我说,怎么利用?我根据中国的经验写的书,只能适用于人民的战争,不适用于反人民的战争。蒋介石也研究我们的材料,我们的许多材料在战争中被蒋介石得到, 但是无法挽救其失败。法国人也没有因为看我的书而挽救其失败。”

毛泽东相信他的书是为人民而写,这是他一直的观点。随着世势的变迁, 他不否认甚至还有点希望,自己的军事著作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在亚非拉反帝斗争中,发挥特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