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孔大子的书,我“都注意看”

对孔夫子,学术界向来有不同评价。“文革”前夕,毛泽东越来越悉心地关注起反对孔夫子的论著。

1965 年第 4 期《哲学研究》发表了赵纪彬的《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来源及其矛盾调和论的逻辑归宿》一文,是其著作《释一二》初稿的第三章, 约二万字。文章对《论语·子路》里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分析。

文章提出:“在孔门内部,‘先进’的颜回与子贡是一个对立面,‘后进’的有若与樊迟亦是一个对立面。樊迟与子贡同近于变革派别,⋯⋯均为春秋末期的进步思潮在孔门内部的反映。”认为,“矛盾只能通过斗争来解决,不能利用调和来避免,凡调和矛盾者必陷于自相矛盾;孔子当过渡时期因反对变革而调和矛盾,其自相矛盾亦必更为露骨。正因如此,孔门遂亦不能不成为矛盾集合体。”结论是:“凡此史实证明:孔子从‘和而不同,的‘君子’维新立场出发,力求将过渡时期的阶级矛盾‘一以贯之’,而历史辩证法的铁则,却使孔子的‘从周’愿望彻底破产。”

《哲学研究》是毛泽东经常阅读的学术杂志之一。他 1965 年 12 月在《哲学研究》上读到赵纪彬的这篇文章,在文内作者名下划了双杠,在文章题目上面写道:“孔门充满矛盾。”看来是同意文章观点的。如果联系当时对杨献珍“合二为一”观点的批判,赵纪彬文章提出的“矛盾只有通过斗争来解决⋯⋯凡调和矛盾必陷入自相矛盾”;在哲学观点上,也是吻合毛泽东当时的思路的。

这期《哲学研究》的扉页上,毛泽东还写有“1965 年《哲学研究》第 2 期”、“赵纪彬,《论语新探》”等字样。前者指的是赵纪彬发表在《哲学研究》1965 年第 2 期上的《关于“一”“二”范畴的形成过程问题》一文。这是其《释一二》初稿的第二章,第 4 期上赵文标题的注中提到了第 2 期上

的这篇文章。毛泽东记下来,也可能是表示有兴趣找来第 2 期《哲学研究》

读一下这篇文章,也可能是表示因读第 4 期的这篇文章而联想到读过的第 2

期上的文章。《论语新探》是赵纪彬 1948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一本专著,初版时怕“有碍销路”,改题为《古代懦家哲学批判》,1959 年人民出版社再版时,特恢复《论语新探》原名。该书影响较大,曾由美国学者译成英文出版。分“历史证件”、“儒学究元”上、下两部,10 余万字。作者在书中强调:“孔门所代表的古代前期儒家,是‘人’中的‘君子’学派,而以继承西周维新路线,维护氏族遗制、调和春秋矛盾为自觉的历史任务;⋯⋯先秦孔墨显学的对立,即为当时奴隶主阶级内部维新与革命两条政治路线的派别斗争在学术上的反映。”由此可见,赵纪彬发表在 1964 年第 5 期《哲学研究》上《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来源及其矛盾调和论的逻辑归宿》一文的观点, 同他此前的《论语新探》一脉相承,对孔夫子持学术批判态度。

毛泽东读过赵纪彬的《论语新探》,并且是在 1965 年 12 月读《哲学研

究》上的这篇文章之前读的。在同年 10 月 8 日的一次谈话中提到日本人写的基本粒子的对话文章时,毛泽东还顺便让康生去研究一下《论语新探》这本书。

不久,毛泽东发动的旨在彻底破旧立新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从思想方法上讲,这场运动同孔儒显然是南辕北辙。于是,毛译东厌孔、批孔、

反孔的情绪也愈益强烈,对一些批判孔儒的论著也就更有兴趣了。

1968 年 10 月在一次会议上的谈话中,毛泽东又一次表白:广东的那个杨荣国,我也没有见过这个人,看过他的书,听说怎么样也不好,也逮起来了。在党校教书的那个赵纪彬,这两位都是反对孔夫子的。所以我对于这两位的书都注意看。此外,还有北大一个教授叫任继愈,他也是反对孔夫子的。

杨荣国是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学家,当时是广州中山大学教授。他的代表作之一是 1954 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作者在该书“序言” 中说:“孔子虽是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的,但他讲学的内容,即他的思想体系, 是属保守的一面,是维护那日趋崩溃的种族统治的。他之阐扬礼治,又从阐扬礼治之余,提出了那维护统治者种族的‘仁’,其用意就是如此。”这自然属于“反对孔夫子”的书,毛泽东是读过的。在 1966 年 3 月的杭州会议上的一次讲话中,他便说过:广东中山大学教授杨荣国,是个党员⋯⋯写了两本书,一本叫《中国古代思想史》。

谈话中提到的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第一册,于 1963 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该书第五章《孔子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中,作者说:“从孔子一生的活动看来,凡是当时发生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体现封建地主阶级要求的重大事件,他都从维护奴隶制度的立场坚决反对。”在毛泽东看来, 这也自然是属于“反对孔夫子”的书,他也是读过的。1972 年,毛泽东还号召要读几本哲学史。此外,任继愈对赵纪彬的《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来源及其矛盾调和的逻辑归宿》一文的基本观点,也颇为赞成,在 1966 年第 1 期《哲学研究》上发表《旧经新见》一文,说赵纪彬的这篇文章“读后对人有启发”,“可以说明孔子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的政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