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最能打仗的人——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毛泽东很欣赏的一代雄主。

《智囊》“孙膑”一条,叙孙膑到齐国住在田忌家里,在田忌同齐国公子比骑射时,他给田忌出主意,让他用最差的马与对方的最好的马比赛,以最好的马同对方的中等的马比赛,以中等的马与对方最差的马比赛。结果田忌二胜一负赢了这场比赛。这种制胜之法被后人称为“驷马法”。

作者在说完这件事后,又引唐太宗李世民自述的“用兵之要”:“唐太宗尝言,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 反而击之,无不溃败。盖用孙子之术也。”

读至此,毛泽东十分有兴趣地批注道:

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 四面包围,聚而歼之。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显然,毛泽东对李世民的用兵之道十分赞同,并对他的“以弱当强,以强当弱”之法,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其要旨在以少数兵力佯攻敌大军, 再以优势兵力聚敌兵围而歼之。这个观点,也是毛泽东从自己的军事指挥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毛泽东对李世民、朱元璋的军事指挥才能做了高度评价。这二人都是横刀立马,南征北战,从战乱中打出一统天下的封建帝王。关于李世民军事指挥特征,毛泽东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 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

毛泽东还看重李世民的工作方法。

据《旧唐书·李百药传》记载,李百药在贞观二年任礼部侍郎时,朝廷讨论封建诸侯,他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封建论》中的一段文字,概括了李世民临朝执政的四个特点,即:平定四方,用怀柔政策,不急功近利,劳民损兵;不贪图游乐,每早视朝,用心听取各种建议,出言周密;罢朝之后, 和大臣们推心置腹讨论是非;闲暇中孜孜不倦地学习经典。毛泽东对此很感兴趣,一一加以圈点,并批注说:“李世民工作方法有四。”

当然,毛泽东也注意总结李世民的一些失误。

李世民手下有一勇将叫盛彦师,别人不敢迎战李密时,曾自告奋勇率几千人在熊耳山甫侧伏击李密,并斩杀之,遂以功封葛国公,拜武卫将军。后在讨伐叛乱的徐圆朗时,战败被擒,徐圆朗让他写信劝降其军,他在信中只字不提劝降之事,反而表达了“誓之以死”的气节,徐圆朗也不得不钦佩他, 因而也没有杀他。

待徐圆朗被讨平后,盛彦师竟被李世民赐死。毛泽东在《旧唐书·盛彦师传》的开篇处批注道:“盛彦师名将冤死。”

毛泽东读《新唐书》的批语中,还批评了李世民在立皇储问题上的失误。李治、李恪是李世民的儿子,李世民生前很喜欢文武兼备、“英果类我”的

李恪,并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教导,封为远地藩王。还常常对左右说:“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藩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足见倚重之深。李治则为人柔弱,思虑不精,少雄主才略。这一点, 唐太宗是很清楚的,故打算废李治立李恪为太子。但因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为其外甥争位,他又放弃了这个打算。结果酿成李唐宗室的谋杀争权的政治祸患。李治即位,即唐高宗。他封武则天为皇后,自己不理朝政,导致武则天专权,并称“二圣”。李治死后,武则天又连废两个皇帝,自称圣神皇帝, 还改了国号,诛杀宗室大臣。其祸根,当自李治始。毛泽东在《李恪传》上批注说: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懵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