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冶国”的衰国之君一汲元帝刘奭

据《汉书》卷九《元帝纪》载:汉元帝作太子时,柔仁好儒。见父亲汉宣帝用法严酷,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宽饶等只是说了点风谅话就获罪而诛,便对父亲说:“‘陛下持刑大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懦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 太子也!,”

汉元帝刘爽(公元前 76—前 33),在位 16 年。爱好儒术,任用宦官。统治期间,赋役繁重,西汉开始由盛而衰,毛泽东读《汉书》,对汉元帝很不感兴趣,这除了西汉是从他手上开始衰败以外,对他改变“霸王道杂之” 的治国之策,任用儒生很是反感。因此,他很同意《汉书》作者班固在《元帝纪》的“赞”里说的话:“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 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以儒术治国,似乎就是西汉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1957 年 4 月 10 日同《人民日报》负责人及有关领导谈话时,毛泽东强调:“历史上不是提什么‘文景之治’吗?实际上,文帝、景帝只是守成, 是维持会,庸碌无能。从元帝开始,每况愈下。元帝‘牵制文义,优游不断’。他说他父亲宣帝‘持刑太深’,主张起用懦生。宣帝生气他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并说:‘乱我家者, 太子也!’到了哀(帝)平(帝),更是腐败。”

几天后,毛泽东在召见吴冷西等人时,又重提他 4 日 10 日同人民日报负责人的谈话内容。据吴冷西在《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里回忆:1957 年 6 月 13 日晚上,毛泽东召胡乔木和他到卧室谈话。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对吴冷西说,中央正式决定调他到《人民日报》作总编辑,并仍然兼任新华社社长。由于涉及吴冷西去《人民日报》的工作,故毛泽东重提他 4 月 10 日同原《人民日报》负责人的谈话内容。他从领导的任务一是决策,一是用人讲起,评说汉代几个皇帝的优劣。他称赞刘邦会用人。他说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接着说,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所谓“萧规曹随”,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前汉自元帝始就每况愈下了。元帝好儒学,摒斥名、法,抛弃他父亲的一套统治方法,优柔寡断,是非不分,贤佞并进,君权旁落。他父亲骂他: “乱我者太子也”。

这两次谈话,毛泽东都批评了《人民日报》的工作,说不是政治家办报, 是书生办报,进而对汉代的几个皇帝作了一些评价。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读班固的《汉书》,对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的评价很高,对汉元帝则不以为然,言下之意,汉元帝以“书生”方式治国,而用“王霸之术”的刘邦、刘彻之类才算得上是政治家的。

10 年后,1966 年 3 月 18 日在杭州的一次小范围会议的讲话中,毛泽东又提出这个话题:“汉元帝,用《诗经》治国,‘儒学,治国。汉元帝的老子是汉宣帝,对他说汉朝要亡到你的手啊!班固说他优柔寡断。”

1959 年 5 月,毛泽东为鼓励他的英文秘书林克学历史,便把《后汉书》

推荐给他读,还说:西汉高、文、景、武、昭等读起来较有兴味,东汉两头均无意思,只有光武可以读。这个评论,当是从《后汉书》所记的内容面言, 因西汉从高祖到武帝这段时期,建国立基,开疆拓土,文治武功,景象不凡。东汉光武刘秀、乃为“中兴之帝”,经历一番征杀,遂承续汉家基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毛泽东不喜式微败落而好蓬勃进取的读史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