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为什么喜欢孙悟空和《水浒传》? 1.“猴气”和革命家

1966 年 7 月,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群山环抱的滴水洞,来到林荫密布的武昌东湖,这里很静,此时的北京,一场空前的“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茶地发动起来。毛泽东冷静地观察着,思考着。他冷静地观察着那位后来折戟沉沙的“朋友”,也冷静地解剖着自己。于是禁不住给江青写了封信,正是在这封信中,他说出自己的性格“以虎气为主,也有猴气”。

“虎气”和“猴气”指的是什么呢?他自己没有明说。

我们当然可以从这两种动物的属性特征上来揣摩。譬如,老虎,使我们想到威风,凶猛,严酷,山中之王的权威。霸气;猴子,使我们想到机灵, 好动,敏捷,超兽的精明和应付各种环境的能力。毛泽东当然只是在打比喻, 背后主要是指其文化性格上的选择。也就是说,他的虎气似乎大半来自法家, 崇尚法、术、势,类似秦始皇那样的雄壮、严厉、庄重、豪放。那“猴气”, 则多少源于道家,有者庄一般的即兴随意,浪漫洒脱,不拘成规,在冲突中灵活多变,以退为进,示弱以胜强⋯⋯。

在中国古代神怪小说《西游记》所描写的诸多人物中,毛泽东最喜爱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他在许多重要的文章、报告以及谈话中,时常信手拈来, 用孙悟空的故事来阐述政治、军事和哲学等问题。这些大概是把握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及天赋禀性中“猴气”一面的重要线索。

在毛泽东的眼里,《西游记》的故事主脉,同他所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几乎有着异乎寻常的同构关系。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推倒三座大山这一目标,如同唐僧师徒四人为实现西天取经的目标一样,要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进取者队伍中的各色人等的信仰、意志、毅力、作风、胆识、智慧及其相互关系,都必然要经受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

1938 年 4 月底,在对“抗大”第三期二大队毕业学员的讲话中,毛泽东便用《西游记》里的人物来阐述他提倡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他说:唐僧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孙猴子很灵活很机动。猪八戒有许多缺点,但有一个优点,就是吃苦。你们别小看那匹小白龙马,它不图名,不为利,埋头苦干,把唐憎一直驮到西天,把经取回来。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是直得我们取法的。他还同一些干部谈到《西游记》里的人们去西天取经,有坚强的信仰。虽然途中闹了些不团结,但是经过互相帮助,团结起来,终于克服了艰难险阻,战胜了妖魔鬼怪,到西天取了经,成了佛。一位领导同志听后的体会是:主要讲的是不要怕有不同意见,不要怕争论,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团结一致,坚持奋斗,总会成功。

唐僧师徒四人,是靠什么东西凝聚成一个团结整体的呢?1945 年 5 月 31 日,毛泽东在“七大”会议上,谈到翻译工作时,有过别具一格的发挥,他说:中国历史上也有翻译,如唐僧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回来,唐僧就是一个大翻译家,取经回来后就设翻译馆,就翻译佛经。唐憎不是第一个留学生也是第二个留学生。讲他们的个性也是典型。唐僧、孙猴子、猎八戒、沙僧,他们的个性各个不同;他们那个集团的党性,就是信佛教。

取经的佛教师徒,直通通成了今天共产党提倡的党性和个性相统一的比

喻。

孙悟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精灵。其个性是多侧面的,就像他那七十二变的神通一样。起初,毛泽东对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借用是外在的客观的,孙悟空这一形象还没有特定的社会价值取向。

1938 年 5 月,在谈到同日本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反包围的斗争时,他说: “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为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新式孙悟空——法西斯侵略者压倒在底下,形成无处逃跑的天罗地网。这丝毫不是笑话,而是战争的必然。”这里说的是《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玉皇大帝清来如来佛镇压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的故事。

《西游记》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中孙悟空借芭蕉扇的故事。《毛泽东选集》中曾引用过两次。1942 年写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说:“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呢?那就有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为例。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钦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把她战败了”,是说得稍早了一点。孙悟空这一次借的是一把假扇,扇不灭火焰山的火。这以后孙行者费了许多心思力气,化作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形象去骗取扇子,也没有成功;最后是出动了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才降服了铁扇公主,借得了宝扇。毛泽东不是要讲这个完整的故事, 只是借题发挥,比喻钻进敌人肚千里面去作斗争的方法。全国胜利前夕,在六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他又说:“我们既然允许谈判,就要准备在谈判成功以后许多麻烦事情的到来,就要准备一副清醒的头脑去对付对方采用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兴妖作怪的政策。只要我们精神上有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就可以战胜任何兴妖作怪的孙行者。”因为主客之势已变,所以前者以铁扇公主为妖,后者以孙行者为妖,可说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1957 年 7 月 9 日,在上海干部会议上作题为《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的讲话中,谈人要锻炼:“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头一锻炼就更好了。孙悟空不是很厉害的人物吗?人家说是‘齐天大圣’呀,还要在八卦炉里头烧一烧。不是讲锻炼吗?”这里引用的就是《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的故事。孙悟空就是在这八卦炉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的。

在同一篇讲话中,还引用了《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中的故事:“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毛泽东借这个故事来抒发他对知识分子的某种反感:“我历来讲,知识分子是最无知识的, 这里讲得透底。知识分子把尾巴一翘,比孙行者的尾巴还长。孙行者七十二变,最后把尾巴变成旗杆,那么长。知识分子翘起尾巴可不得了呀!”

孙行者这个计策,却是被二郎神破了的,小说里二郎神说:“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杆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主弄喧。”

1953 年 9 月,在批判梁漱溟时,毛泽东把这个故事引述得更完全一些: “孙猴子七十二变,有一个因难,就是尾巴不好变。他变成一座庙,把尾巴变作旗杆,结果被杨二郎看出来了。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就是从那个尾巴看出来的。实际上有这佯一类人,不管他怎样伪装,他的尾巴是藏不住的。”

上述几例,或正面设喻,或反面取譬。对孙悟空这一形象,均只取一点, 不计其余,并未对其整个形象作出思想评价。这便仿佛是语言表述中的比喻

修辞格的运用,只要比喻与被比喻的事理二者有某一相似点就行了。

大致从 50 年代中期开始,孙悟空在毛泽东的眼里,越来越有了确定的历史内涵和正面价值。

1954 年 2 月号《人民文学》上发表了著名作家张天翼的长篇论文《(西游记)札记》,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究竟闹出怎样一个局面,起先连孙悟空也模糊,直到如来佛问起他,他才想到玉帝的尊位——“只教他搬出去, 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可见,即使孙悟空成功了,也不过是把玉皇大帝改姓了孙,就像刘邦、朱元璋之乘农民起义而爬上龙位一样。那是当时的作者们所见到的历史现实,只能如此。于是,在前七回孙悟空造反不成,作者们就只看见这么两条路摆在孙悟空面前:或者是像赤眉、黄巾、黄巢、方腊他们那样,被统治阶级血腥镇压;或者像《水浒传》里所写的宋江那样,接受“招安”。《西游记》写孙悟空走了后一条路。

毛泽东读了这篇文章,表示特别欣赏,并根据该文的一个重要观点,进一步提出:不读第七回以后的章节,不足以总结农民起义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于是,孙悟空的大闹天宫似乎与古代的农民起义有了某种对应联系。

既然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可以引伸为农民起义造反,用它来比喻现代革命斗争中的共产党,自是顺理成章的了。

最早的比喻,是 1945 年。那时,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同国民党的许多人物有过接触,他认为国民党是一个政治联合体,有左中右之寸,不能看作铁板一块。为了促进谈判,也要找当权派。有一次,他去见陈立夫,从回忆大革命前期国共合作的情景谈起,然后以孙悟空自喻,批评国民党十年内战的反共政策:“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王皇大帝封他为粥马温,孙悟空不眼气,自己鉴定是齐天大圣。可是你们连弼马温也不让我们做,我们只好扛枪上山了。”

1956 年《西南文艺》刊登了一篇题为《试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的文章,认为小说是“借神佛妖魔讽刺揶揄当时世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丑恶本质,借孙悟空这个英雄形象,反映了在封建统治者压迫下的中国人民,在阶级斗争中,坚持反抗,在生活斗争中,征服自然,克服困难的伟大的创造能力。”毛泽东读后在这段话下面画了着重线。有的地方还画了两道,表明他是重视这个分析的。作为中国的领袖,在日理万机之余,详读一本地方文艺刊物所载关于古代神话小说的评论文章,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在这里,孙悟空的价值进一步扩展为敢于斗争、勇于进取。

1957 年春,毛泽东从北京一路南下,摸情况,作动员,宣传“双百”方针,提倡整风,反对官僚主义。于是,孙悟空又有了新的含义。

4 月 5 日,在杭州召开的四省一市省市委书记思想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党的领导要允许有不同意见,要开明,不要压制。毛泽东说:“孙悟空到龙王处借一件兵器,兵器那么多,借一件有什么不可以,到后来又不给不行, 压也压不服。总之生怕出妖怪,不要怕世界上出妖怪。”在这里,孙悟空虽仍然被称为“妖怪,”但却已是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象征了。

更有意思的是,一个月前,3 月 8 日在北京出发前同文艺界谈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不怕的时候,他告诉人们:孙悟空这个人自然有满厉害的个人英雄主义,自我评价是齐天大圣,而且做来国的群众——猴子们都拥护他,玉皇大帝不公平,只封孙悟空作“粥马温”,所以他就大闹天宫,反官僚主义。

同年 5 月 12 日,毛泽东在北京会见阿尔巴尼亚外宾。不知怎么,话题转向了有关上帝的问题,他随即发挥:中国也有上帝,就是玉皇大帝。他的官僚主义很厉害。两千年前有个最革命的孙猴子反对过他专制。这个猴王虽发生不少困难,像列宁被抓去了一样被玉皇大帝抓了去,后来他又逃了出来, 大闹一番。玉皇大帝是很专制的,像蒋介石一样。⋯⋯帝国主义一定会被打倒。孙行者很多的,就是人民。

对孙悟空的同情与欣赏和盘而出。至此以后,孙悟空在毛泽东的心目中, 一直是处于下层而又敢于挑战、反抗的英雄形象,是“最革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