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创造适宜气氛法

为了培养某种兴趣,可以营造出一种适宜该种兴趣产生的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形成某种稳定的兴趣。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老师和家长可以做这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为学生找到一个适宜读书的场所。对于家庭来说,可以专门给学生一间清静的小屋,屋内光线充足,座椅舒适,书架内摆设各种书籍;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让学生在图书馆中,并为学生提供阅览和借阅的服务。其次, 老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例如家长平时在家休息时,多以读书做为娱乐方式, 并经常到书店或图书馆去购买或查阅新颖和实用的图书,并将书中内容应用到实际当中,使学生对书产生一种向往,认为读书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陶冶性情,增加乐趣,从而产生愿意读书的愿望。再次,就是多创造让孩子接近书的机会。比如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或书市,去购买适合孩子的书籍, 而且家长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读合适的书,保证其读书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最后就是对于学生由于读书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教师在学生中可展开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喜欢读书的同学介绍其读书的经验。还可以开展“读书的乐趣”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名人读书成才的事迹,在班会上讲给大家听,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读书的兴趣。

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教师和家长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由于此法要求创造一定的氛围,因而家长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对要培养的孩子的某种兴趣要有所了解,明确为培养该种兴趣需要如何创造外部条件。

  2. 家长要有献身精神,要舍得付出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例如要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时,家长就要牺牲很多时间去带领学生到图书馆或书市去,要多与孩子交流读书的经验和体会。另外就是凡是孩子提出的合理的购书需求时,都应在财力上给予保障。而不要因昂贵的书价而限制了孩子的读书兴趣。

  3. 教师和家长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兴趣产生首先起源于自身的喜好。在生产和活动中,孩子自己会表现出某种兴趣来,但此兴趣维持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稍纵即逝。这时家长和老师就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因势利导地培养兴趣,例如我国某省有一名 10 岁的学生获得了省绘画比赛第一

名。他 4 岁时一次由父母带着到公园玩,看到一群学生在画风景画,对此很感兴趣,回去之后就经常随意用笔在纸上画出他心中的形象。他的家长发现后就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请老师,孩子自己也参加学习班等等,最终使孩子的兴趣得到最好的培养和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