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

这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独立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部分思考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再根据各个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分别进行重点指导。这里的“自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预习”是截然不同的。“预习”往往被置于课外,学生无法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这项工作,质量难以保证;而“自学”是在课内,是在教师的督促和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和思考。

在这个“自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有层次的。第一阶段为基础阅读阶段,主要为使学生具有基本独立阅读教材的能力,对教材的基本内容能理解;第二阶段为逻辑整理阶段,即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整理出某一课题内容的逻辑结构;第三阶段为结构迁移阶段,这时学生能把自学的内容和自己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对其中结构不同或差异较大的新知识也能找到突破点,并通过所学习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自学”的进行大致有三种情况:①教师先指出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 然后由学生自学;②学生先自学,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理解,从而领悟自学的内容;③教师边作指导,学生边学习。

自学,不是学生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自由随意性”学习。自学必须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一个“目的性”,一个“计划性”,是自学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师在“自学”阶段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两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