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孙中山逝世

长期艰苦的革命工作使孙中山积劳成疾,得了肝癌。他这次北上,由于长途跋涉,操劳不息,病情加重。他扶病进京后,在病情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仍坚持同帝国主义和军阀进行斗争。1 月 26 日,入协和医院施行手术。经多方医治无效,于 3 月 12 日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 5 号寓所与世长辞。

孙中山在逝世前一天,签署了《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他在《国事遗嘱》中,总结了一生革命的经验,指出:要求得“中国之自由平等”,“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殖民地国家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经验的最宝贵的总结。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对列宁所缔造的苏联寄以很大的期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取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 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他要求宋庆龄代替他访问莫斯科,以实现其未遂之愿。

孙中山的逝世,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哀痛,国内外进步人士纷纷发来唁电、唁函,表达着亿万人民对一代伟人的无限哀思,赞颂他伟大的革命的一生和他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所建树的不朽功勋。3 月 15 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发出唁电,对孙中山毕生反抗帝国主义、反抗军阀的革命业绩表示极大的敬意,并希望国民党能继承孙中山的革命遗志。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发表了告民众书,指出“为中国民族自由而战的孙中山死了,自然是中国民族自

由运动的一大损失,然而这个运动是决不会随着孙中山先生之死而停止的。”

号召全国人民加倍努力,一方面继续开展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反抗段祺瑞、张作霖对于这次运动的破坏;一方面保卫南方革命根据地

——广东。

国际友人也纷纷哀悼孙中山的逝世。苏联在各主要报刊上登载了孙中山逝世的消息和哀悼文章。共产国际和俄共中央都发来唁电。俄共中央唁电指出“孙中山的伟大事业是不会和孙中山一同死去的,孙中山的事业将活在中国的工人和农民心里,而使中国人民的敌人发抖。”国际妇女书记部等国际进步团体亦发来悼念孙中山逝世的唁电。世界各地的华侨和外国友人,也召开追悼大会或举行悼念活动。

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行追悼大会,哀悼孙中山的逝世和缅怀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功勋。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积极参与组织,使各地区的追悼活动,成为一次大规模的广泛传播孙中山的革命精神的政治宣传运动。4 月 2 日出殡那一天,10 万北京市民为他送丧,形成了一次悲壮的示威游行。广州举行了 30 万人参加的追悼大会,会后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孙中山的伟大,在于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孙中山早年怀着救国救民的志愿投身革命,他奔走于国内外,组织革命团体,宣传民主革命纲领,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的立场,同资产阶级改良派作尖锐的斗争, 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一面旗帜。他领导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后,为维护这个共和国,领导了“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与北洋军阀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的主张,同中国共产党结成革命统一战线,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他在晚年,为实现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带病北上和北洋军阀开展斗争。他的一生,正如毛泽东所说:“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 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的伟大,还在于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他为推翻清王朝统治,吸取了欧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政治纲领,开始了比较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屡遭挫折之后,又根据不断发展的世界潮流和人民的需要,接受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使他的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他弥留之时,还提出“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遗嘱。正如鲁迅所赞扬的那样,“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但他也和伟大历史人物一样,有他的缺点方面。他站在资产阶级立场来观察和处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所以不能提出正确解决中国革命基本任务的纲领,从而无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