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占领福建

福建战场是北伐进军东南五省的重要战场,战略地位仅次于江西。北伐前,统治福建的是闽省督理兼第二师师长周荫人。所辖的军队号称 6 万。内

部矛盾重重,周荫人能指挥动的兵力不过 3 万余人。孙传芳成立五省联军后, 周荫人部编为第四方面军,周任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将所部改编为四个军: 张毅、李凤翔、刘俊分任一、二、三军军长,第四军军长周自兼任。周不是孙传芳的嫡系,但也属于孙的势力范围,奉命屯兵闽、粤边陲,牵制和威胁广州政府。

当时,闽、粤边界驻防的北伐军是何应钦第一军三个师:即谭曙卿第三师、冯轶裴第十师、钱大钧第二十师的一个团以及张贞的独立第四师,共计7000 余人,不及闽军人数的三分之一。

9 月中旬,周荫人奉孙传芳之命,兵分三路进攻粤东。令张毅第二军两个旅出潭州,攻诏安、饶平;李凤翔第二军曹万顺、杜起云两旅由岩前、大坝进袭蕉岭;刘俊第三军两个旅出永定、峰市,向松口、大埔、梅县推进; 第四军作总预备队,集结于长汀、上杭。共计兵力 2.5 万人,周荫人设行营于永定,坐镇指挥各路。

闽军的行动严重威胁着北伐军后方的安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命令驻防粤东的何应钦第一军,由驻防军转为攻击部队,率领所部进军福建。

福建战场的战幕拉开前,国共两党对闽军做了不少的策反工作。中共广东区委派共产党员到福建上杭策动曹万顺起义参加北伐。北伐军总司令部派出国民党左派在曹万顺部官兵中做争取工作。1926 年 10 月 8 日,闽军第二军曹、杜两旅在蕉岭通电起义,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曹任军长兼第一师师长,杜任第二师师长。曹、杜倒戈,削弱了闽军的实力,为北代进军福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伐军在福建战场作战,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军闽西南,击溃闽、粤边界闽军,攻占永定、松口、长汀。时间是 10 月初至 10 月底。

永定为闽、粤交通要道,是闽军补给中心和前线指挥首脑机关所在地。10 月 8 日,何应钦令谭曙卿师由大埔进攻永定,并命冯轶裴师攻占峰市,切断闽军永定至松口的交通,使永、松之敌首尾不顾。10 月 9 日,谭师两个团进击永定,战幕由此拉开。10 日,谭师第七、八两团分别从西南的老虎寨、城东的书院岗包围夹攻永定城之敌,守城卫队旅为周荫人之精锐,抵抗顽强。永定城内民众及城外民军积极配合北伐军作战,守城敌军在前后夹击和内外受困的情况下,大部分挂起白旗投降。周荫人于乱军之际,率少数卫队化装逃跑。永定一役,俘敌官兵 2000 余人,缴获各种枪支 1800 余支,守敌几乎全军覆灭。

北伐军占领永定后,回师进攻松口之敌。松口守敌为刘俊第三军 7000 余人,是闽军侵粤的主力。10 月 11 日,冯轶裴师占领峰市后,与第三师分左右两个纵队向松口攻击前进。12 日,迭克观音凹、大金坑等高地。13 日凌晨,合力猛攻松口,敌军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激烈。至下午 2 时,闽敌刘俊放弃抵抗,向隆文、松源突围逃跑,遭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的截击。除刘

俊率 200 余人突围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刘俊残部流窜闽西,沿途遭到民军袭击,途经连城附近,被民军乱枪击毙,至此闽军第三军全部覆灭。松口战役,俘敌旅长李宝珩及营团以上官佐 60 人,连以下官兵 5900 余人,缴枪

5700 余支。松口攻克后,10 月 15 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将入闽作战的北伐军合编为东路军,任命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

永定、松口被革命军攻克后,从永定败退之敌孙云峰第四军与驻守上杭闽军李凤翔第二军,慌忙撤退到汀州(长汀),妄图凭险固守,牵制北伐东路军,并策应江西战场孙联军作战。此时,北伐军曹万顺第十七军向汀州进击。赖世璜第十四军亦奉命从江西入闽加入东路军作战。10 月 27 日,该部东出瑞金,29 日占领长汀城西北高地。北伐军第十四、十七两军,分别从东南、西北两面夹击李凤翔、孙云峰残部,随即占领长汀城。李、孙率少数随从逃走。

永定、松口之役,北伐军以寡击众,以少胜多,连克永定、峰市、松口、长汀。闽军第二、第四两军和督暑卫队旅溃不成军,闽军劲旅第三军全军覆灭,主帅周荫人易服出逃,骁将刘俊阵亡,瓦解了闽军士气,扬了国民革命军的声威。此后,闽军纷纷向北伐军投诚,因而加快了国民革命军在福建作战的胜利进程。

福建战场第二期作战是进军沿海、闽北,肃清周荫人残部,占领省城福州。时间为 11 月初至 12 月中旬。

闽战初期,踞闽南的闽军第一军张毅部 1 万余人,曾一度占领闽粤边境韶安、饶平,拟向汕头推进。永定被北代军攻克后,张毅立即撤回漳州,与孔昭同部会合,在漳州、南靖、天宝一带筑阵防守,妄图阻止北伐军向福建沿海进军。

北伐军东路军奉命追剿闽南之敌。11 月 7 日占领南靖,8 日克复漳州。接着,连克同安、泉州、仙游、莆田、永泰,一路势如破竹,直抵福州附近。张毅余部节节向闽江下游败退,企图与驻福州的闽军会合。

驻福州的闽军是福州城防司令李生春部和海军第一舰队,兵力雄厚。北伐军兵临福州城时,中共福州地委书记方尔灏,国民党左派代表施秉政以及何应钦的代表,先后同李生春谈判,争取其“易帜反正”。中共中央特派员王荷波、国民党人林森、中共福州地委负责人,还做海军司令杨树庄、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秀良的工作,充分肯定他们同情北伐的进步倾向,希望同他们携手合作,经过多番谈判争取,李生春、陈秀良等联合一致,拒绝张毅入驻省城。12 月 2 日,李、陈发表联合宣言,表示服从国民政府,加入北伐阵线。国民党福建省临时省党部推李生春任保安司令,维持省城秩序。李生春、陈秀良等附义北伐,为国民革命军占领福州,消灭张毅顽军创造了条件。

江西战争结束后,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奉命进军闽北,协助东路军第一军和第十四军,歼灭周荫人部。11 月下旬,该师官兵在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肖劲光(共产党员)、师长戴岳、副师长朱耀华率领下,从南昌出发, 经抚州、资溪,进入福建,连下光泽、邵武、建阳,直驱建瓯。在此,与闽北陆军警备队何麓昆 3000 余人相遇。何部在北伐军重兵压境的情况下,缴械投降。与此同时,闽北民军卢兴邦部袭击了驻延平(南平)的苏埏第三十混战旅旅部和孔昭同第二十九旅,配合北伐军打击闽军。12 月初,东路军第十四军赖世璜部连克邵武、建阳、顺昌、将乐、泰宁等地。第六师在党城、政和两地歼敌 3000 余人,并乘胜追击,周荫人率领闽军残部,从松溪等地逃

入浙江境内。至此,福建战事遂告结束。12 月 18 日,何应钦率第三、十四两师进驻福州。

北伐军在福建作战的胜利,消灭了孙联军的第四方面军,粉碎了孙传芳利用福建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的阴谋,打通了北伐军由闽入浙的通道,有效地配合了北伐军在江西战场同孙传芳决战,为进军苏、浙、皖准备了条件。北伐军在福建战场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首先是闽军内部矛盾重重,没

有形成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核心。闽战初期,孙传芳命周荫人掌握福建军政大权,将福建境内各军统编为第四方面军,但闽军各部仍各占一方,没有真正统一过。就是北伐初期周荫人统治最得势的时候,他能指挥得动的军队不过一半。张毅自成系统,与周荫人分庭抗礼,周派旅长孔昭同,跟踪监视张毅的行动。第二军李凤翔同周有矛盾,周派亲信刘俊第三军尾随李凤翔部,随时准备缴第三军的械。此外,闽系陆军和海军的矛盾也很深。由于闽军内部矛盾重重,各军之间互不协调,貌合神离,按剑相防。因此,在战争中势必导致兵力分散,指挥不一,作战不配合。福建战场,闽军人数虽几倍于北伐军,但北伐军能有效地利用闽军的矛盾和弱点,各个击破,战而胜之。

其次,国共合作积极开展对闽军的争取和瓦解。东征福建,国共两党在北伐军中,在福建民众和闽军中做了大量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闽战前夕, 周恩来派共产党员李木赓,北伐军总司令部派孙祥夫等赴上杭,争取闽军第二军曹、杜两部起义。共产党人王荷波、郭滴人、朱积垒、徐琛、陈明,国民党左派陈卓凡、张旭高等,以东路军政工人员,国民政府地方干部,工农运动特派员等身份,在军队中进行政治教育,治理整顿地方政权,建立和健全工农团体,组织民众积极支援北伐战争。中共福州地委书记方尔灏、蔡姗, 共产党员陈烈、国民党人钮永键、林森、国民党左派施秉政等,亲自到闽军中做统战和策反工作。策动福建海军起义,争取福州城防司令反正,分化瓦解敌军,对加快福建作战的胜利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再次,人民群众的支援和福建民军的配合。广大工农群众支前参战,福建战场也不例外。北伐军入闽后,福建人民都以各种形式踊跃支援前线。革命军打永定城时,群众自动组织起来,割断电线,破坏交通,使周荫人与各部队失去联络。北伐军所到之处,福建的工人、农民纷纷组织运输队和交通队,为军队挑行李、运粮食、送弹药、侦察敌情、联络交通。人民群众踊跃支援是北伐军克敌制胜的重要原因。

周荫人督闽期间,横征暴敛,人民不堪其苦,以“抗周自卫”相号召, 自发聚众反抗。各地民军,应时而起。闽省境内,南起永定、龙岩、上杭, 东到蒲田、会安、晋江,西至连城、清流、汀州,闽北、闽中的延平、戈田、龙溪,纵横数十余县,“民军蠭起,多至不可胜数”,“大者拥众三四千, 小者亦有三四百,对周军均取敌意”。福建战役打响后,闽西民军罗伟部, 在清流、连城等地截断长汀闽军逃窜的去路。闽南的陈国辉、叶定国、陈烈臣、林志民各部,或合攻泉州,或进击长泰,或袭扰漳州。闽北的卢兴邦部, 阻止延平南下增援之敌,骚扰袭击周荫人部。总之,各部民军在“肃清省内各敌”方面,“所在有功”。福建民军大都来自农民,深受军阀的剥削和压迫,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对北伐军在福建战场的作战,起了很重要的配合作用。闽战结束后,东路军将福建民军收编成三个师、一个独立旅和三个独立团,组成新编第一军,委谭曙卿为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