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民政府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组成

一、第一次东征和平定杨刘叛乱

1.广东革命军的第一次东征

1924 年秋冬,商团叛乱虽已被扑灭,广东局势仍然极不稳定,拥有较强实力的地方军阀盘踞广东大部分地区。其中尤以东江的陈炯明实力最强,对革命威胁最大。1923 年初,陈炯明通电“下野”后,拥兵惠州、潮梅一带, 与革命政府对峙。他在东江各地实行军阀、官僚、地主买办三位一体的残暴统治,欺压民众,盘剥农民;并与北洋军阀曹锟、段祺瑞以及邻省军阀互相提携、狼狈为奸。他们与帝国主义,特别是与港英当局紧密勾结。为了讨伐陈炯明,孙中山曾利用滇、桂军在 1923 年春和 1924 年春两次进攻东江,都

由于陈逆负隅顽抗,滇、桂军屡攻屡蹶,无所进展。从 1924 年起,以黄居素、吴稚晖为主的一批国民党内外人士,曾发起“调和孙陈运动”以撮合孙陈关系,最终因陈及其部属的反对而破产。是年底,孙中山离粤北上,卧病京师。陈炯明等认为广州大元帅府群龙无首,有机可乘,于是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下,在汕头组织“救粤军”(又称潮梅粤军),自任总司令,林虎、洪兆麟任正副总指挥。全军统编十个军,号称 10 万之众。1925 年 1 月,陈炯明以援助广州商团为名,悍然下达进攻广州的总动员令。

当东江战事行将爆发时,广州大元帅府所辖滇、桂、湘、粤各军多数将领对东征持消极态度,军事委员会对此也争执不决。而担任军事顾问的加伦将军则力主东征讨陈。正当东征问题议而未决时,中共广东区委发表《中国共产党檄告广东工农群众保卫革命打倒陈炯明》宣言,指出:陈炯明是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走狗,是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的代理人,他在反动势力支持下向广东革命政府进攻,是企图“剿灭中国人民解放运动”、“一网打尽工农群众”,号召广大工农群众发挥革命柱石作用“立刻起来,要求革命政府颁发全副武装,保卫革命!”共产党的鲜明立场和坚决态度,有力地促进革命政府作出东征的决定。在加伦的帮助下,在共产党的推动下,经过1 个月的酝酿和讨论,军事委员会终于决定于 1 月底前开始行动。

1925 年 1 月中旬,大本营发表《东征宣言》并决定将所辖之许崇智的建国粤军、杨希闵的建国滇军、刘震寰的建国桂军及谭延闿的建国湘军组成东征联军,以杨希闵为联军总司令,东征讨伐陈炯明。下旬,陈炯明军向广州进逼至虎门、石滩一线,广州局势告急。东征军以杨希闵的滇军为左路,由增城、博罗向河源、老隆、五华、兴宁攻击敌军林虎部,以刘震寰为中路, 进攻扼守惠州之敌杨坤如部,并策应两翼。以许崇智的粤军和黄埔教导团为右路,沿广九铁路向淡水平山进发,进攻敌军洪兆麟部,期以三路并进直捣东江,打破陈炯明的攻势,并消灭陈军。卧病的孙中山,十分关心东征,2 月 5 日来电督促各将士“努力破敌,以安内以立威信于外。”

东征军中,担任左、中路的滇、桂军首领杨、刘本是地方军阀,对革命政府怀有异志,虽迫于压力同意东征,却抱消极观战态度,徘徊观望,逡巡不前。担任右路的粤军和军校教导团以及铁甲车队,是革命政府的依靠力量。右路粤军由许崇智任总司令,蒋介石兼任参谋长,先后出发东征的有张达民第二师,许济第七旅、陈铭枢第一旅和欧阳驹的警卫团等等。其中以张达民任师长、叶剑英任参谋长的二师是东征右路军的先锋。共产党员古大存率领的中央政治宣传队,随该师到前线进行战地宣传。黄埔军校教导团及一个学

生总队,在大军出发之际加入右路军。

军校教导团成立于 1924 年 10 月。教导第二团成立于 11 月。教导团的特点是:(1)共产党人参与部队的领导。周恩来、茅延桢、金佛庄、曹石泉、曹渊、胡公冕、蒋先云、陈赓、许继慎、唐同德、孙一中、郭俊、彭干臣、卢德铭、周逸群、黄锦辉等一批共产党员,有的是部队的指挥官、党代表或骨干分子,有的是军校特别党部的执委或监委,实际上参与了对部队的领导。

(2)部队中开展了政治工作。周恩来以军校政治部主任身份,主持教导团的政治工作。该团规定政治工作的任务是振奋我军,团结友军,瓦解敌军;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主要做法是:加强各级党代表的职能,加强对官兵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坚持部队的正确政治方向;开展各种政治宣传,传播革命思想,扩大革命政府、军队的政治影响;扶助工农运动,发展革命形势。(3) 部队中聘有苏联顾问。

1925 年 2 月 1 日,革命军各路按计划出发,第一次东征之役宣告开始。

这次东征历时 2 个多月,经过的主要战役是:(1)肃清广(州)九(龙)路之敌。2 月 1 日,粤军和黄埔校军分别从驻地出发攻击敌人,铁甲车队也参与战斗,所向皆捷,11 日占领深圳,至此完全控制广九路。(2)淡水之役。控制广九路后,右路军乘胜追击,直指淡水城。15 日拂晓攻城开始,经过官兵奋不顾身、前仆后继的激烈战斗,于当日攻下淡水城。(3)进攻平山、海丰和潮汕之战。下淡水后,右路军于 20 日向平山挺进,与敌相遇,经过鏖战敌全线溃退,当即攻占白芒花,次日攻克平山。26 日又夜出奇兵,破敌于三多祝、占领洪兆麟的指挥部。敌军叶举、洪兆麟部全线溃败。27 日攻占陈炯明家乡——海丰县城。陈炯明已于前日逃往香港,洪兆麟、叶举也相继脱离部队各自从海上出逃。洪、叶残部土崩瓦解。为不给敌军以喘息之机,右路军各部协同作战,从 3 月 3 日至 7 日,相继攻克普宁、揭阳、潮安、汕头等地。(4)棉湖之战。这是第一次东征史上最著名的战斗。这次战斗,面对的是号称拥兵 2 万的林虎部。此役开始于 3 月 11 日,战斗延续竟日,教导团终

于以两个团打败林虎 6 个师,取得空前胜利。(5)夺取五华、兴宁。取得棉湖之役的胜利后,右路军分兵奔袭五华、兴宁。17 日至 20 日相继攻下五华、兴宁;接着又占领梅县、蕉岭、大埔各县,洪兆麟残部逃向闽边,林虎军窜入赣省。至此,潮梅地区全部被东征军收复。东征右路军所向披靡,迫使惠州的陈军所部接受改编。4 月 22 日,左路——滇军开进惠州城。至此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

第一次东征,历时两个多月,战斗数十次,东征军能每战皆捷,摧垮强敌,主要原因是:(1)东征右路军将士的英勇奋战,特别是黄埔校军的不怕牺牲、屡摧强敌。黄埔军校教导团,组建虽不足 4 个月,但由于军队的政治教育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它成为一支生气勃勃、纪律严明、充满活力的革命军队,成为东征军的中坚。在战斗中,国共两党党员密切合作、顽强奋战,建立了赫赫战功。这次一举打破陈军,荡平潮梅,黄埔校军起了关键作用。(2)人民的支援。东征军所到各地得到群众的积极支援,如为部队运送弹药、救护伤员、传递消息、侦察敌情、甚至拿起刀枪直接参战,是东征军获得胜利的力量源泉。(3)苏联政府的支援。苏联政府不仅资助了枪械弹药,而且派出顾问随军东征,帮助制订具体作战战略和策略, 纠正指挥中的失误,这也是迅速获胜的原因之一。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是:给陈炯明等反动武装以沉重的打击;发展壮大了革命军

的力量;扩大了革命势力在东江的影响,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2.平定杨刘叛乱

1925 年 5 月,正当东征军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杨希闵、刘震寰发动反革命叛乱。杨、刘统率的滇、桂军虽然在驱逐陈炯明出广州和讨伐沈鸿英叛乱等战役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他们进驻广州,实为争夺广东这块地盘。他们千方百计地扩充军事实力,以控制南方政府的实权;并凭借手中的军事力量,在粤称王称霸,胡作非为,干尽祸国殃民勾当。他们开烟馆、设赌场坑害民众;霸占税收机关,袭击政府财政;武装包庇不法商人,走私牟利;克扣军饷,纵兵抢劫等等,无恶不作。他们倒行逆施,使人们怨声载道。他们虽然参加了东征战斗行列,但心怀异志。当右路军与叛军苦战之际,他们却按兵不动、袖手旁观。杨、刘此时不仅暗与林虎有勾结,而且还北结段祺瑞、西联唐继尧,以谋对广东的统治。1925 年 5 月,当东征军取得决定性胜利时,他们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经过赴港密谋后发动了反革命叛乱。

对杨刘谋叛,大元帅府早有察觉,但是胡汉民、汪精卫、谭■恺等态度软弱,主张调和,欲以妥协方法挽救时局,但遭到杨刘拒绝。以廖仲恺为首的国民党左派在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支持下,主张兴师讨伐。胡、汪等迫于形势才同意。5 月 13 日,廖仲恺、朱培德和加伦到汕头,与许崇智、蒋介石等东征军领导人举行会议,决定“放弃潮梅,全部回省,铲除革命障碍之杨、刘,以巩固革命根据地”。21 日东征军班师回省城,并令湘军谭延闿部及滇军朱培德等部开进省城一带,以资策应;并对杨、刘叛迹进行揭露。这时, 杨、刘在“拥护革命政府”的词藻掩盖下,喊打喊杀,妄图与革命政府“较量”。6 月 3—4 日,杨、刘指挥叛军攻占省长公署及财政厅等机关,并发表伪令,任命广州卫戍司令和广东省省长。

面对杨、刘公开叛变,广州大元帅府迁到河南之士敏土厂办公,5 日下令免杨、刘之滇、桂军总司令职,随后宣布他们的罪状。为一举歼灭叛军, 大元帅府动员各军协同作战。各路人马组成对叛军的大包围圈,形成瓮中捉鳖之势。10 月 11 日,政府各军先后开展总攻,势如破竹,锐不可挡。12 日, 叛军基本被消灭,杨、刘逃往沙面转赴香港。15 日,杨、刘残余全部被消灭。不久国民党中央公告开除杨、刘党籍。

平定杨、刘叛乱的胜利,固然是靠革命军的英勇作战,但工农群众的支援及政治宣传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广东工会组织的推动下,广九、广三、粤汉三条铁路和电船、民船工人罢工,使滇、桂军无法调遣;水厂、电厂工人停止供水、供电,使市内外电话不通、交通中断,各路叛军彼此情况不明, 坐困一隅,以致败逃。在广东农民协会号召下,农民和农民自卫军协助政府镇压叛乱。政治攻势对平定杨、刘叛乱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滇、桂军将士作了大量工作;黄埔军校的滇、桂系学生组成宣传队对滇、桂军开展宣传工作;国民党中央和大元帅府发表宣言揭露叛逆罪行,号召滇、桂军将士们服从命令,巩固革命政权,等等。士兵们受到宣传教育,多不愿为杨、刘卖命,因而革命军能在一周之内平定了扬、刘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