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直奉的反革命联合和国民军的退却

一、直奉联合进攻国民军

国民军势力的发展和北方革命运动的高涨,引起了帝国主义和直奉军阀的惊恐。帝国主义列强积极支援奉直军阀,并促使它们联合起来进攻国民军。1925 年 11 月间,日本政府向美、英、法政府递交了建议在中国建立列强的外交统一战线的信件。他们在支援奉直军阀上采取了一致的行动。这时, “英国根据其驻沈阳领事的建议,秘密给予了张作霖 500 万英磅的军用贷

款”。还供给吴佩孚 1.5 万支枪。1925 年和 1926 年头两个月,日、法、美三国供给了奉系集团 24.4 万支步枪、1.5 万支马枪、7000 万发子弹、4 架飞机及其他武器。在积极支援奉直军阀的同时,列强还促使张作霖和吴佩孚联合起来。他们认为,“使张作霖和吴佩孚达成协议”,不但“能够把整个华北和华中紧紧地掌握在铁拳之中”,而且在以后“对付革命的南方就不难了”。当时英国的《每日电讯报》等报刊已在散布:“张作霖和吴佩孚协商对国民军共同采取行动的谈判已在进行”

实际上奉直联合的酝酿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不久就开始了。1925 年12 月间,吴佩孚退居鸡公山时,张作霖曾派童好古往见吴,谋直奉联合对敌。浙奉战争爆发后,吴佩孚东山再起时,张作霖又派苏锡麟到汉口见吴,提出以驱段下台,释放曹锟,推荐王士珍任总统为合作的条件。张宗昌也派熊炳琦、童好古来汉向吴表示愿意退出徐州,并请劝告孙传芳和平解决。但这时各方反奉声势甚大,吴佩孚虽有联奉讨冯之意,暂时仍不能公开进行。不久, 冯玉祥支持郭松龄倒戈反奉,随后又爆发了国奉战争,使冯玉祥与张作霖的矛盾更尖锐起来。张作霖亟谋实现张吴合作,吴佩孚又认为公开与张合作的时机到了。1925 年 12 月,吴佩孚致电张作霖,大意说:“从前冯玉祥倒戈, 令我痛心,现在郭松龄的倒戈,想必你也是很痛心的。我生平所最恨的就是这些反复无常的小人。现在我很愿意援助你”。同月,吴佩孚派代表吴天民、杜孝穆等三人至奉天,商议联合进攻国民军之计。同月,张作霖派杨宇霆与吴佩孚派来的蒋方震在大连会晤,大体上“成立了谅解”。同月 31

日,吴佩孚通电声明讨贼军事结束,也就是说讨奉军事结束。1926 年 1 月 5 日,张作霖致电吴佩孚表示谅解。10 日,又派张景惠到汉口与直系张志潭多次会商,议定了共同消灭冯玉祥和国民党,事成之后,奉军出关,关外由张作霖处置;以直鲁归吴佩孚;以察、绥、热三特区归张宗昌、李景林。中央政权和陕、甘豫听吴主持。至此,直奉军阀在讨伐“南北二赤”的共同目的下,实现了反革命联合。

当直奉酝酿反革命联合时,国民军虽取得了直隶的地盘,但它面对敌对的奉军、直军、直鲁联军和晋军,处境是很严峻的。冯玉祥想与吴佩孚化敌为友,共同对付奉系。他曾派段其澍携其亲笔信到汉口会见吴,表示愿与吴合作。张之江也表示欢迎吴入京主政,但吴均不予理会。这时在国民军内部因冯推荐孙岳出任直隶军务督办也使矛盾加深。在此形势下,冯玉祥为转移敌人的目标,缓和国民军内部的矛盾,以保存其实力,采取了及时引退的办法。1925 年 12 月 27 日,冯玉祥发出致国民军一军将领电,除表示本人下野

外,并提出了保全实力的计划和人事上的安排。1926 年 1 月 1 日,冯正式发出通电宣布即日下野出游,同时向段政府辞去本兼各职。段政府根据冯的意见,任命张之江为西北边防督办兼察哈尔都统,刘郁芬为甘肃督办,李虎臣

为陕西督办,李鸣钟为绥远都统,鹿钟麟为京畿卫戍司令。冯下野后,由张家口到平地泉,准备去苏联考察。

但是直奉军阀并不因冯玉祥下野而停止向国民军的进攻。直奉军在 1926

年 1 月 20 日前后开始从山海关、山东及河南三处向国民军发动进攻。

在山海关方面,郭松龄失败后,其驻山海关的魏益三军于 1926 年 1 月 3 日宣布与冯玉祥合作,改编为国民军第四军。1 月 11 日,张作霖以讨伐魏益三为名发出通电,进兵关内。18 日向山海关发动进攻,魏军退守昌黎、滦州。国民军任鹿钟麟为援魏总司令,出兵援魏,并准备由朝阳进攻锦州,截断奉军后路。这时,段祺瑞劝张作霖收兵出关,以免引起大战。奉系吴俊升、张作相鉴于奉军元气大伤,反对继续用兵。同时因中东路与苏联发生纠纷、张作霖也不敢积极向关内用兵。1 月 25 日,张作霖召集重要文武官员开会,决定东三省宣布独立,与北京临时政府脱离一切关系,实行“保境安民”。同日,张宣布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军务总统官职。26 日,张电令山海关奉军将领着所有入关部队即日撤退,守卫奉境。国民军因处境不利也停止进攻。山海关战线形势暂时缓和。不久,国民军第四军被调往丰台整顿,后又调驻保定。到 3 月中旬,直鲁联军向天津反攻时,张作霖又向关内发动了进攻。

山东方面,国民军占领天津后,第二、三军对山东采取攻势,由马厂克青县,进驻沧州,与直鲁军相持于沧州与德州之间。1 月 18 日,鲁军第二十师师长方振武在肥城通电与国民军合作,所部被编为国民军第五军。方部在开向直鲁豫边境途中,击退张宗昌的追击部队,与国民军取得联系。19 日, 张宗昌向大汶口以南的国民二军李纪才、田玉洁两部发动进攻。这时驻邹县、滕县一带的靳云鹗军已与张宗昌勾结起来,李、田两部处于背腹受敌的地位, 不得不撤出汶上、宁阳、兖州,退守洛宁。24 日,张宗昌与靳云鹗在泰安签订了以尊崇吴佩孚,一致行动为宗旨的和议协约,商定了合击国民军计划及互助办法等 66 条。24 日起直鲁军在靳军配合下,先后攻占嘉祥、巨野、郓城、曹州(荷泽),方振武部退往大名,李纪才等部退回河南。至此,国民军全部退出山东。

河南方面,1 月 20 日,吴佩孚发出讨冯通电,并下令由东、西、南三路进攻河南。东部靳云鹗由山东进攻豫东;西路刘镇华收集镇嵩军残部由陕西进攻豫西;南路由寇英杰率鄂军由湖北进攻豫南。同时还派人收编河南红枪会等地方武装为“豫卫军”、“自治军”与国民军为敌。这样就使河南国民二军处于三面受敌和内外夹击的极为不利的地位。26 日,寇英杰部向信阳进攻。2 月 1 日,岳维峻通电讨伐吴佩孚,接着 6 日、9 日国民一军张之江、三军孙岳也相继通电讨吴。

2 月 7 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表《为吴佩孚联奉进攻国民军事告全国民众》书,指出:中国政局发生了最大的变动,即“由进步势力结合进攻反动势力的局面,转而成了反动势力结合反攻进步势力的局面。”号召民众“打倒吴佩孚,援助国民军”,并“请求广州国民政府出兵北伐”。16 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训令,指出:国民军陷于奉直两系军阀夹击围攻之中,号召党员造成全国反吴空气,同时应促成国民会议。

吴军寇英杰部进攻信阳不下,绕道北进,于 2 月下旬攻占确山、驻马店

等地。东路吴军靳云鹗部 2 月 17 日进占商丘,2 月下旬攻占柳河、归德、兰封等地。3 月 1 日占领中牟。同日,寇部占领郾城、许昌。3 月 2 日,国民二军退出郑州,一部向北退往安阳、汲县、邢台一带,大部向西往荥阳、洛阳

撤退。吴军占领郑州后,分兵追击,北路占领彰德。山西阎锡山乘机出兵于3 月 6 日占领石家庄。北撤的国民军大部溃散,仅弓富魁一旅转到津浦线与

国民一军会合。向西追击的吴军 5 日占领洛阳。3 月 4 日日,刘镇华军出潼关截击。国民二军在敌军追击、截击和红枪会袭击下,人员和武器辎重损失惨重。岳维峻渡黄河逃入山西,被晋军俘获看管起来。李虎臣率少数残部逃回陕西。国民军在河南完全失败。

国民二军在山东、河南失败的原因,在客观上是直奉军阀联合进攻的力量占了优势,而且国民二军是处于三面受敌的不利地位。但更重要的是在胡景翼去世后,岳维峻任人唯亲,政治上日益右倾,大肆扩军,对人民搜刮苛刻,从而引起了人民的反感,战争一起,不仅遭到红枪会的打击,而且使部队的战斗力也受到影响。此外,部队派系复杂,没有共同的政治目标,指挥难于统一等也是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