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革命前的国内国际状况

一、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重新加紧,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转入萧条, 农村经济破产

  1.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由繁荣转入萧条

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采取了一些便利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914 年至 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欧洲各国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于战争的影响,他们甚至还要向中国进口大量面粉和一些民用工业品。1915 年中国人民为反对日本强迫中国签订出卖国家主权的《二十一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1919 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更把抵制日货的斗争推上了最高峰。这几年时间,成了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 1912 年民国成立到 1920 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情况如下表:

行业

项目 1912 1920 年

发 展 速度1912=10

0

年平均增长率%

棉纱

棉纱产量指数 100.0 422.4 422.0 17.4

面粉

面粉产量指数 100.0 516.9 516.0 22.8

缫丝

厂丝出口量(担) 57157.0 77855.0 131.6 3.5

卷烟

资本额(万元) 137.8 168.0 1220.0 36.7

火柴

资本额(万元) 294.2 745.9 253.6 12.3

电力

发电容量(千瓦) 12013.0 20602.0 246.4 11.9

水泥

启新厂产量(吨) 59405.0 119741.0 184.7 8.0

矿冶

生 产 指 数

( 1913=100 )

79.1 158.0 199.7 9.0

引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述略》,见《中华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重点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虽然也有一些发展,但远不如轻工业,而且绝大部分控制在帝国主义者手中。

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他们在“回到市场”的口号下大幅度地增加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1919 年以后, 中国进口贸易总值激增,加以 1913 年为 100,则 1919 年为 113.6,1920 年为 133.7,1921 年为 158.9,1922 年为 165.8,1923 年为 162,1924 年增至

178.6。为了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把战前已在中国设立的许多垄断公司扩充,增设分公司,进一步控制中国市场。1921 年以后,英、美、日三国在中国展开了剧烈的投资竞争,他们通过增设工厂、开办银行及“中外合办”企业等形式加强控制中国的产业资本和金融事业,使中国的金

融和产业变成其附属品。

在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猛烈冲击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渐转入萧条。

首先是一些商品失去了国际上的市场。例如上海福新面粉厂的产品1915~1921 年间远销西欧,1921 年英国经济恢复后即借口福新面粉掺有杂质禁止输入。1922 年以后欧美列强各国的面粉大量输入中国,国产面粉由出超转为入超。

其次是民族工业在国内同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竞争中亦处于劣势,因而利润缩减甚至亏本,一些工厂被迫停工减产以至倒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建厂高潮至此转为低潮。1920 年新建工厂还有 70 个,1922 年降为 46 个, 1923 年猛降为 14 个,1924 年只有 11 个。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便转入萧条。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扩大了,经济力量也增长了。而战后帝国主义的重新加紧经济侵略,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更大的阻碍,这就促使力量增长了的民族资产阶级增强了其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积极性。

与此同时,中国工人阶级更迅速的成长壮大起来。到 1919 年,中国产业

工人已有 261 万人。其中半数集中在工厂、矿山,而且在地域上大多数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和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因此,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易于形成强大的战斗力。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在党的领导下,1922 年掀起了罢工运动的高潮。

  1. 农村经济破产

辛亥革命没有触动中国农村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集中的现象仍在发展。佃户比重不断扩大,自耕农日益减少。如江苏省昆山县 1905 年佃农占农户总数 57.4%,1914 年上升为 71.7%,1924 年则升至 77.6%,南通县 1905 年自耕农占农户总数 20.2%,1924 年下降为 13%。

土地兼并的结果是军阀官僚拥有大量土地。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在河南彰德(今安阳)、汲县、辉县等地占有土地约 400 顷。北洋军阀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以及地方军阀张敬尧、李厚基等占有土地都在数万亩以上,黑龙江省军阀吴俊升“攫取土地几遍全省。”

与军阔官僚疯狂兼并土地的同时,商人、高利贷者以及外国商人也大量购买土地。例如:英美烟草公司在 1914~1915 年间,在河南许昌西门外用“半霸占、半收买”的手段攫取了数百亩土地。帝国主义用各种手段占有农田、榨取地租已成为普遍现象。

在军阀、官僚、地主、中外商人和高利贷者掠夺下的中国农村,其经济形式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实物地租仍占主导地位。地租不断增加,小农日益陷入困境,高利贷者接踵而至,把小农迫上了破产的道路。如江苏南通县, 1920 年谷价比 1905 年上涨 2.72 倍,而钱租竟涨至 3.46 倍。在松花江流域, 高利贷的利率月息从 1909 年的 1%上升至 1922 年的 3%,最高的达 6%。湖南桃源县甚至有每月一对本的高利贷,借洋 1 元,1 个月期满,即须还 2 元。农民遭受极其凶残的剥削。

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发展的影响下,中国

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是产品的逐步商品化,并未给中国农村经济开辟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因为中外商人、高利贷者和地主不是把从农民身上榨取的利润投入农村以发展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农业,而是通过土地兼并和商业垄断,对小农进行日益严重的榨取,使整个农村经济处于停滞、下降的状态。据统计:加以 1914 年全国耕地面积指数为 100,则 1915 年为91,1918 年降至 83。全国荒地面积指数如以 1914 年为 100,则 1915 年上升为 113,1918 年达 237。

农村经济的破产,迫使广大农民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剥削和压迫。各地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