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武汉政府继续北伐和反经济封锁的斗争

一、武汉政府继续北伐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出现了三个政权鼎立的形势。革命势力以武汉政府为中心,统治着湘鄂赣三省地区;新军阀势力以南京政府为中心, 占据着闽浙两省和苏皖两省的江南部分以及粤桂滇黔川等省;以张(作霖) 吴(佩孚)孙(传芳)三股势力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着豫鲁直以及东三省。

蒋介石联合粤桂川黔等省的军阀从东南西三面分路向两湖地区进攻。他任命川军刘湘为第五路总指挥,杨森为第五路前敌总指挥,令其出兵进攻鄂西;令黔军李燊第四十三军开抵巴东;令贵州省长周西成第二十五军由黔东出兵湘西;又令李宗仁和王天培所部开至安庆、九江间,威胁武汉。

在武汉北面,奉军占领郑州、开封后,分两路南下。4 月初,右路军占领许昌,左路军由朱仙镇南下,前锋已进至上蔡。靳云鹗所部因反攻受挫, 兵力损失大半,继续南撤,请求武汉政府出兵援豫。

面对这种形势,如何打破新旧军阀的军事包围的问题,成了当时武汉政府面临的迫切问题。于是,武汉政府内部开展了一场北伐奉张与东征讨蒋的争论。在讨论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汪精卫、徐谦、顾孟余、孙科等主张先北伐。唐生智、张发奎等主张先东征。

在北伐与东征问题上,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是主张北伐的。斯大林认为武汉政府必须对奉军进攻,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奉军向武汉进发, 要肃清武汉,所以进攻奉军是刻不容缓的防御措施。第二,因为武汉派想和冯玉祥军队会师并向前推进以扩大革命根据地。”他认为如果武汉政府进攻上海,就会便利奉军南下,无限期推迟与冯玉祥的会师,而在东部又一无所得,反而会面临着与帝国主义进行更激烈的战斗,而“首先和冯军会师,在军事方面充分地巩固起来,以全力展开土地革命,加紧瓦解蒋介石的后方和前线,然后将上海问题全部提出”,则是比较适当的。而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鲍罗廷和罗易在这个问题上却存在分歧。鲍罗廷主张:“北伐到西北建立革命基础。”鲍罗廷的主张当时被称为“西北学说”。罗易主张:“不征不伐,在两湖深入革命”。“鲁(罗)易主张先深入然后广出,老鲍主张先广出然后深入”。这两种意见,当时叫做“深入”与“广出”之争。

在中共中央内部也有争论,多数人是不主张东征的,陈独秀、彭述之、张太雷赞成鲍罗廷北伐的主张,蔡和森主张在立即实行土地革命等条件下进行北伐、张国焘、谭平山主张南征,瞿秋白主张先打南京再北伐。起初, 罗易的意见在中共中央内部占了上风。4 月 16 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继续北伐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目前情况下,立即北伐去占领京津等地, 不仅不符合革命的需要,而且有害于革命”。并建议“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作出向北进军的决定之前,对中国共产党的意见应予考虑”。

自 4 月 16 日开始,在汉口南洋大楼连续举行了几天国共两党联席会议。国民党出席的是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徐谦、顾孟余五人,共产党方面是陈独秀、张国焘、瞿秋白,鲍罗延也参加了会议。会上“几次商量的结果都是关于应付现在时局的方法”,并认为“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工作,一是积极北伐,二是肃清东南的反革命派”。由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赞同,也由于鲍罗廷和国共两党主要负责人的同意,18 日,国共联席会议决定先行北

伐。中共中央撤销了《关于继续北伐问题的决议》,同意了国民党立即北伐的决定。在这期间,在上海的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陈延年、李立三在4 月 16 日特委会第一次会议后,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建议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未被接受。

武汉政府第二次北伐的军事计划分为两期:第一期是与冯玉祥会师京汉路;第二期是三个月打到北京。为了执行第一期军事计划,以唐生智及张发奎所部为主力,由唐生智任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统率三个纵队: 第一纵队司令官张发奎,指挥第四、第十一两军及贺龙独立第十五师,任右翼;第二纵队司令官刘兴,指挥第三十五(为总预备队)、第三十六两军, 任中路;第三纵队是新编的杂牌军队(包括田维勤、靳云鹗部以及梁寿恺暂编第三军、庞炳勋暂编第五军、安俊才新编第十四师、张万信新编第十六师等),任左翼。北伐军装备差,补充困难。奉军装备精良,供给充足。奉军兵力比北伐军多。

  1. 月 19 日,武汉政府在武昌南湖飞机场举行第二次北伐誓师典礼。军事委员会发出了第二次北伐的通电。20 日,第四军最先出发,29 日,第十一军出发,至 29 日北伐军完成了在信阳和驻马店附近的集中,准备分左、中、右三路北进。右路军经汝南、上蔡进攻开封,中路军沿京汉路北迸,进攻郑州, 左路军沿京汉路西侧地区前进。28 日和 29 日,唐生智、张发奎也离开武汉, 北上督师。

  2. 月 13 日,北伐军下达总攻击令,开始与奉鲁军展开激战,其中以西平、上蔡、临颖三次战役最为激烈。

  1. 西平战役。西平、上蔡是奉军的前沿阵地,再往南之遂平、汝南则驻着暗投奉军的张万信师和段国障师。当时,奉军有一如意算盘:以张、段坚守遂、汝,牵制北伐军于驻马店地区,然后奉军两路南下,一路至西平阻击, 一路由上蔡经汝南,迂回北伐军后方,围歼北伐军于驻马店地区。但是北伐军一开始就在西平、上蔡扭住了敌人,打破了奉军的如意算盘。担任西平战役的主力是第三十六军。5 月初,三十六军由广水进至驻马店集中,原拟会合靳云鹗部,一鼓击破漯河、郾城之敌而北上,但敌方早有准备,奉军一面勾结豫南反动分子,利用土匪假冒红枪会,在东河、柳林一带破坏交通,掠夺给养,一面自郾城南下,直薄西平、遂平,并包围靳云鹗部于驻马店以北地区。三十六军接到总攻击令之后,立即对当面之敌,施行反包围,与敌之铁甲车及骑兵连展开激战,于 14 日占领焦庄,肃清西平附近铁路沿线之敌。

15 日,经过反复争夺,占领西平车站,敌一部退入西平城,闭城固守。16 日,战斗重心转为攻城。敌为解西平之危,急调兵两旅和骑兵一团增援,总兵力达 3 万人。北伐军全力猛攻,两日鏖战,终于在 17 日攻破西平城。北伐

军乘胜追击,于 21 日攻克漯河,并分兵三路围攻郾城,敌败退临颖。在西平

战役中,北伐军冲锋七八次,牺牲 1000 余人,破敌阵地 10 余处,毁敌精锐

7 团以上,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第二次北伐开辟了道路。

  1. 上蔡战役。担任上蔡方面攻击任务的是北伐军第四军之第十二师,第二十五师之七十三团、七十四团,第十一军之第十师,第二十四师之七十团、七十一团和第二十六师。敌军为奉军第十一军第六旅、第十二旅、第四十六旅和骑兵、炮兵各一个团。

5 月 14 日下午,北伐军第二十五师在蔡部口东北地区与奉军第十二旅接触,经激战后,敌退至上蔡城郊。15 日晨,上蔡西门外之敌反攻,被击退。

北伐军进占上蔡外围之西洪桥、水寨。16 日至 17 日两军在东洪桥、西洪桥、水寨等地进行了激烈战斗。由叶挺独立团改编的七十三团猛打猛冲,击溃了西洪桥方面敌人。随后,水寨、东洪桥方面的敌军也全线溃退。北伐军包围了上蔡城。守城之敌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十二旅旅长富双英被迫投降,接受改编,北伐军遂和平进占上蔡城。

上蔡战役自 5 月 14 日下午 2 时至 17 日上午 10 时,激战三昼夜,“其牺牲之巨为素来所未有”,但我军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伤毙敌人约 3000,俘虏数百人。这次战役“植二次北伐胜利之基”。武汉政府军事委员会特电令嘉奖,指出经过此役“第一期会战胜利完全达到”。

  1. 临颖战役。临颖为许昌之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奉军自失去漯河天险之后,即大批增援,集中临颖,反攻正面,企图由漯河城长驱直下,直逼武汉。张学良亲赴前线誓师,撤换军长赵思臻,枪决旅长一名,团长三名, 企图以此振奋其溃退的军队。奉军司令部急由开封、郑州调来了第十军全军, 及由郾城方面退来之第十七军大部与第八军残部及飞行队。所有坦克、轻重迫击炮都调集临颖。共计 6 万余人。同时,修筑环城 20 余里坚固工事,作最后之抵抗。

27 日晨,北伐军第四军十二师,第十一军十师、二十六师,三十六军以

及独立十五师分途向临颖前进。是日下午 2 时,十二师前进至十里头附近,

与敌之警戒部队接触,一面驱逐其警戒部队,一面侦察敌情。下午 7 时,北伐军向北里头攻击,敌步步后退,步步增援,北伐军步步进展,因敌有大部队驻扎北里头附近,至 9 时许,两军相持于此。北伐军乃令二十六师七十七团蒋先云所部开赴新庄,抄敌左翼,俟拂晓一齐动作。28 日拂晓,北伐军全线进击,因故多我数倍,器械精足,工事坚固,地势优越,以致愈战愈烈, 双方交互冲锋,几成混战状态,虽正面之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各团奋勇拼杀,但不能将其冲破,此时所希望者在抄敌左翼之七十七团蒋先云部,但蒋阵亡,官兵伤亡三分之二。遂派七十六团增援,但未几团长参谋长受伤, 又先后急调七十一团和十师增援。下午 2 时,十师先头部队到达阵地,经北伐军猛攻,敌全线动摇。坚守北里头之北伐军亦乘机反攻,敌军大败,即弃临颖城而逃,是日晚第十一军二十六师进驻临颖城。“这是在讨奉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次战斗”。

是役北伐军伤亡过半,仅十二师就死伤 8000 以上。重大的牺牲换来了重大的胜利,歼灭了奉军在豫的主力,为占领郑州、开封铺平了道路。

在北伐军出师河南的同时,4 月底,武汉国民政府将冯玉祥所指挥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命冯玉祥为总司令。“五一”节,冯玉祥在西安红城召集军民大会,宣誓就职。宣誓之后,即改组为第二集团军的编制,以石敬亭为总参谋长,何其巩为秘书长,刘伯坚为政治部长。根据作战的任务,将所部组成中路军、左路军、右路军、东路军、南路军、北路军。

  1. 月 5 日,冯玉祥发布命令,率师东征。以国民军联军方振武第一、三两路为先头部队,由潼关直趋灵宝等地,首先打击刘镇华、张治公等部。6 日,冯玉祥进驻潼关督师。8 日,国民军联军击败了刘镇华,占领了陕州, 并向渑池前进,刘镇华退往洛阳。22 日,冯部将新安包围,猛烈攻击,张治公部溃败逃往巩县,乞援于奉军。23 日,当方振武部进至滋间时,即有万福麟率奉军五旅之众来援,连同张治公残部,不下 4 万余人,与方振武部激战数日。25 日,孙良诚率石友三、王和民等部赶到,又以郑大章部骑兵抄袭洛

阳以东至郾师一带,于是万福麟东走,张治公率残部入南山。第二集团军跟踪追击,于 27 日占领洛阳,俘敌 2 万余人,缴获火车 6 列。攻克洛阳后,即兵分两路,一路由孟津渡河向新乡进发,以截敌归路;一路由铁路东进,进攻郑州。28 日,过郾师。29 日,击败奉军增援部队于黑石关。30 日,占领孝义。同日,第二集团军的骑兵集团,出巩县以东,向汜水、郑州方面追击, 遂于当日午后进占郑州,并进而向开封方面追击。31 日,骑兵集团张华堂旅进据开封。

奉军在临颖战败后,被迫向许昌总退却。为了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北伐军乃选编精锐组成挺进队,以铁甲车为掩护,沿京汉路向前急追。北伐军飞机队也进行侦察和轰炸。右路军张发奎部于 21 日下午占领许昌,两路纵队联合北进,30 日又占领新郑。

这时,奉军由于正面受到北伐军的猛烈进攻,侧面受到冯军的攻击,后路又受到阎锡山的威胁和红枪会的困挠,决定放弃郑州、开封和徐州,退守山东、直隶,并从关外急调军队 5 万人至京汉路,掩护退却。29 日,张学良、韩麟春转车退至河北。30 日晨,奉军数万人从铺木板的黄河桥北撤,急于逃命,狼狈不堪。当日,奉军全部撤至黄河以北。

  1. 月 1 日,北伐军第三十六军进驻郑州,与国民军联军会师。同日,北伐军先头部队进入开封。次日,第四军、十一军、独立十五师及靳云鹗部进驻开封。至此,武汉政府第二次北伐的第一期计划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