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市民政府的建立

  1. 月 23 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联席会议在决定停止暴动的同时,还确定了“扩大武装组织,准备(第三次)”暴动”的方针。会议决定建立特别委员会,作为武装起义和自治运动的最高领导机关。特委会由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尹宽等八人组成。会议还决定组建以周恩来为首的特别军事委员会和以尹宽为首的特别宣传委员会,具体负责武装群众、宣传群众等项工作。

特委会成立后,连续召开多次会议,就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指导思想进行了热烈讨论,统一了认识。陈独秀主张要在总同盟罢工的基础上进行有广大群众参加的武装暴动,在暴动中夺取武装,召开群众的代表会议,进行代表选举的工作,成立“民选市政府”。为了确保工人阶级对市政府的领导权, 他还提出工人代表应占市民代表会议代表的一半。周恩来也提出应“使工会代表加多,各产总都要派代表,且组织党团”,以加强共产党对市民代表会议的领导。由此可见,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在纠正了右倾错误之后,确立了对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正确指导思想,即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动员广大市民群众,用暴动推翻封建军阀统治,建立以共产党为领导的市民政权。

在特别委员会的领导下,特别军事委员会和特别宣传委员会为第三次武装起义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宣传工作。为了把武装起义变成广大工人和市民自觉的行动,特别宣传委员会通过印发报刊等宣传材料,组织宣传队、讲演队,向群众大力宣传中共提出的“罢工、罢市、罢课,武装暴动,打倒直鲁联军,响应北伐军,建立上海民众政府”这一总口号。同时,上海总工会拟定的《上海总工会对于今后之进行方针》,提出了工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共 22 条,把武装起义和工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这就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发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特别军事委员会则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工会组织,扩大工人武装力量方面。从 2 月底到 3 月中旬,仅半个月的时间,上海工会会员就由 28.9 万人增

加到 38.9 万人。工人纠察队也增加到 5000 人。同时还组织了 1000 人的自卫团。特别军事委员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武器,武装工人纠察队;又委派一批军校出身的共产党员到各区加强对武装工人的训练。上海总工会配合军事委员会,加强对各级工会的领导。3 月 4 日,总工会召集全上海各工会代表大会。到会代表 150 余人,代表 80 多个工会。大会通过了第二次总同盟罢工的

议案。3 月 15 日,上海总工会发出通告,提出总同盟罢工的 8 条纪律,要求全体工人遵守,以加强工人阶级在斗争中的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

此外,特委会还为起义胜利后建立民选的上海市民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组织准备工作。2 月 25 日,中共中央发表《为上海总同盟罢工告民众书》,号召全市人民在罢工取得胜利后,应“由市民公会召集全上海市民代表大会。一切权力归市民代表大会,实现国民政府之北伐目的——市民会议的政权!” 在政权问题上,特委会明确指出国共两党存在着分歧,其焦点是“我们要群众的,而他们必是领袖的。我们要选举的,而他们要委任的。”特委会就此问题,专派罗亦农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以及国民党特派员钮永建、吴稚晖等反复协商。钮、吴等反对民选市政府,主张“以党治国”;市政府委员应由国民政府委任;认为“军政时期,人民未训练,所以不能实行代表会议”

。在选举方法上,他们反对中共提出的以职业为单位,主张以区域为单位。其实质是企图排斥工人群众当选为代表。中共代表在原则问题上没有让步, 坚持市民政府必须是民选的,以共产党为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包括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1. 月 12 日,上海临时市民代表会议召开。到会代表 300 余人,代表 200 余团体。会议通过决议,剥夺一切“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工贼学阀、洋奴土贩以及曾效忠帝国主义者与一切反革命分子”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会议发表宣言宣告:“本会之责任,即在执行全市公民之意志,接收上海政权, 建设民选市政府”。会议选出执行委员 31 人,其中工人 8 人,大、中、小

商人 8 人,学生 3 人。共产党员 11 人,占总数的 38.7%。上海临时市民代表会议的召开,“是上海市民开始争取民主政权的具体而积极的表现,是组织未来市政府的第一步工作”。

3 月 18 日,北伐军占领吴江、苏州。当日,上海总工会召开工人代表大

会,到会代表 300 人,大会决定组织 60 万工人罢工,援助北伐军。次日,上海区委各部委各产总召开联席会议,发布了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预备动员会。这时驻上海的奉鲁军第八军军长兼渤海舰队司令毕庶澄派代表与钮永建谈判,表示愿意投降。条件是投蒋不投国民政府;将上海和无锡划归他管辖; 应有军长以上头衔等。钮见毕无诚意,予以拒绝。何应钦、白崇禧等原准备待毕投降后再进驻上海的计划落空,遂率部向上海进发。3 月 20 日傍晚,北伐军先头部队薛岳师进至上海南郊龙华。至此,响应北伐军,举行武装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

3 月 21 日晨,中共上海区委发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命令。12 时,上海总工会发布第二次总同盟罢工令。上海市民代表会议执行委员会举行紧急会议,宣布于 12 时全市同时举行总同盟罢工、罢市、罢课。

第三次武装起义和总同盟罢工几乎是同时进行的。21 日,上海 80 万工人参加了罢工。他们纷纷走上街头,向预定的地点集中,旋即转入武装起义。按照计划,武装起义又分别在南市、虹口、浦东、吴淞、沪东、沪西、闸北等 7 个区发动。特别委员会指派周恩来、赵世炎担任正、副总指挥,组成作战指挥部。

从下午 1 时开始,起义队伍以武装工人纠察队为先锋,群众队伍紧随其

后,起义者的目标是夺取各区警署和兵营。经过激烈的巷战,至下午 5 时,

除闸北区外,其余 6 个区全部为起义者占领。

闸北区是直鲁军重点防区,设有军事据点 20 余处。周恩来、赵世炎坐镇

该区,指挥战斗。10 万罢工工人和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的学生纠察队,分头向北火车站、湖州会馆、商务印书馆俱乐部、警察五区总署、广东街分署、中华新路警察分所等 6 个主要目标进攻。在激烈的巷战中,街道居民自动献出木板、砖石、麻袋,帮助修筑街垒工事。各处饮食店昼夜赶制熟食,供战友们充饥。佩戴着红十字袖标的男女济难队员,冒着弹雨硝烟,抢救伤员。敌军警自恃武器精良,企图顽抗待援。起义者以人多势众,采取包围战术, 将敌人团团围住。经过通宵激战,敌军虽多次企图突围,均被阻挡回去,最后不得不举起白旗,缴械投降。至 22 日下午 4 时,起义者已攻占了湖州会馆

等 5 个据点。总指挥部立即指挥各路工人纠察队一齐向北火车站发起攻击。直鲁军困兽犹斗,发炮向市镇狂乱轰击,焚烧民房一片,以阻止起义者前进。愤怒的群众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拼死向前。经过 1 小时的殊死战斗,终使敌军失去战斗力。毕庶澄眼看大势已去,遂只身逃入租界。毕部群龙无首, 纷纷溃散。下午 6 时,起义者胜利地夺取了敌人最后一个据点。

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 28 小时的鏖战,占领了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全部华界地区,取得了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在起义中共歼敌军 3000 余名,武装警察 2000 余名,缴获枪支 5000 余支。在战斗中有 200 多名工人纠察队员英勇牺牲,1000 多人受伤。

这次起义之所以取得胜利,首先是中共特别委员会在指导思想上纠正了前两次重视资产阶级力量的右倾错误,明确地把工人阶级作为武装起义和建立政权的主体,从而调动了广大工人阶级的革命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是中共特别委员会汲取了前两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加强了对起义的组织领导,组建训练了一支战斗力强的武装工人纠察队,成为武装起义的骨干。第三,由于有中、小资产阶级、广大市民积极参加斗争,实现了罢工、罢市、罢课, 因而在起义中形成了反抗北洋军阀统治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第四,武装起义是北伐军兵临城下的时刻举行的。虽然北伐军为坐收渔利,按兵不动但对敌军还是起到了威慑作用,致使敌军军心涣散,不敢恋战。

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中心,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和工业中心。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充分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为上海人民推翻军阀反动政权,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提供了条件。22 日上午 9 时,当武装起义取得决定性胜利,战斗还未结束的时刻,上海市民代表大会召开了。1000 余团体的 4000 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工人代表占半数以上。大会选举产生了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委员会。委员有白祟禧、钮永建、杨杏佛、王晓籁、虞洽卿、陈光甫、罗亦农、汪寿华、林钧、何洛、丁晓光、侯绍裘、王汉良、陆文韶、郑毓秀、谢福生、李泊之、王景云、顾顺章等 19 人。其中共产党员和工人代表 10 人, 占半数以上。次日上午 10 时,临时政府开始办公。25 日,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和武汉国民政府正式承认上海特别市政府委员会为上海市民最高权力机关。

上海市政府委员会成立后即宣布市政府为上海革命中心,承认上海总工会在武装起义前提出的 22 条经济、政治总要求;宣布以力求解除压迫之痛苦,实现工商学各界所提各项要求为施政原则。市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还制定了《市政府政纲草案》共 107 条。该政纲在政治方面的内容包括:肃清军阀残余、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洋奴等一切反动势力;收回租界,废除不

平等条约;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等绝对自由;上海治安由上海人民自卫武装维持等等。它集合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基本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上海市民政府是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民主联合政府,是在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个新民主主义政权的雏形。

中外反动派决不允许代表人民的上海市政府存在。已经准备叛变革命的蒋介石于 3 月 26 日一到上海,就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市民政府成立。29 日, 当举行市政府委员就职典礼时,蒋介石派人送去一封信,要求市政府“暂缓办公”。在遭到拒绝后,蒋介石又指使投递恐吓信,声称:“限二十四小时解散市政府,否则要以最后手段对付”。还胁迫政府委员退出市政府。于是国民党和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白崇禧、钮永建、虞洽卿、陈光甫、杨杏佛、郑毓秀等先后宣布辞职。面对蒋介石的破坏,中共上海区委采取果断措施, 及时决定补选孙科为国民党代表出任政府委员(孙未到职)。4 月 4 日,上海市政府召开会议,选举王晓籁、孙科、汪寿华为常委,王晓籁为主席。遂使蒋介石瓦解市政府的阴谋暂时未能得逞。最后蒋介石图穷匕首现,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把这个刚刚诞生 24 天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