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亲令的几个指导思想
一、关于条令的编写方针。
这个方针,我认为即:以毛主席军事思想为指针,以战略方针为根据, 在总结我军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学习兄弟国家的先进经验,认真研究敌人,充分依靠群众,大搞学术民主,探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作战指导规律,使之服务于我国的国防建设和适应未来的战争需要。
二、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这在理论上谁都承认,就是争论的双方也没有人反对。争论的焦点是原子、导弹条件下的战争,究竟是将来的问题,还是现实问题。因为氢弹,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化学、细菌武器;电子、红外线、电视、传真、雷达等技术器材;以及空中、地面、水面、水底等兵器的出现,必然对未来战争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乃是现实的任务,而不是将来的任务。从装备情况来说,世界各国并没有全部尖端化,可是有的国家已经把这些武器和技术器材装备了部队,甚至有的国家提出把尖端武器常规化,事实上已经出现了战术原子武器。许多装备敌人已经有了,我们的朋友也已经有了,有的我们也有了或者快要有了, 况且我们的常规有的已经插上了尖端,是现代常规,这些就是现实问题。敌用我防是现实,我有我用也是现实。朱总司令讲过:“有什么枪打什么仗, 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这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现实出发。根据敌人的编制、装备、战术特点, 研究对策这是现实问题,而不是将来的问题。马列主义者,从来都认为:观察研究一切事物,都必须从过去看现在,从现在判断将来。任何合乎客观规律的科学预见,都是在全面分析客观事物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内在矛盾基础上预测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结果。因此,我们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立足点和出发点放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如果离开现实,只是向后看, 就会落后于现实,落后于时代,就会在未来战争中吃亏。同样,在展望未来时,也必须立足于现实,因为未来是现实矛盾的发展,如果离开现实基础去展望将来,就会陷入空想的深渊。我们所说的瞻望将来,不是立足将来,这点必须明确。
三、守常与应变。
所谓常与变的问题,常是属于基本的、稳定的、原则性的东西, 变是属于临时的、变化的、灵活性的东西。我军的编制、装备、训练、作战,都是
① 这是叶剑英在军事科学院组织召开的合成军队战斗条令军师和团营部分汇稿专业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共三部分,收入本书时删去一部分。
一个常与变的问题。如编制、装备有平时的,也有战时的;战术上有基本战术,有应用战术。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战场情况也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只有变化而没有基本原则,也就没有什么规律和原则可言了。所以言变首先要求常,先把原则搞通,然后才能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也即古人所说的先求稳当,再求变化,先“正”而后“奇”。孙子遗说有这样一段话:“或问,计利之外,所佐者何势?曰:兵法之传有常,而其用之也有变。常者,法也;变者,势也。书者,可以尽常之言,而言,不能尽变之意。” [2]其中心意思是说:兵法只能讲原则的、基本的东西,不能包罗万象,把一切问题都写进去。这段话,对我们编写条令来说很有用。我们的条令要写基本的、稳定的、原则性的东西,而不是写那些属于变化的、灵活的、临时性的东西。如果企图把各种情况都写进去,写得很具体,不仅写起来有困难, 用起来也有困难。因为战场情况千变万化,写得再具体也不可能包罗万象, 况且太具体了,反而缩小了稳定性,也缩小了应用上的灵活性,从而也就减弱了理论的指导意义。当然太原则了,也会使人无所适从,不好应用,所以要写基本的东西。战斗条令写基本原则,技术条令写基本知识。条令的概括性要强,概括性越高、稳定性越大,要写活一些,不要规定得太死,繁简要适度,这样,便于我们的干部掌握住基本原则,熟悉各种各样的战法,便于他们战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基本原则、基本知识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从各种具体条件下产生的,就是根据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一定的地形条件、一定的编制装备、一定的背景、一定的技术条件,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统帅,以战略方针为依据,又以我军的经验为基础来确定的。因而完全符合一定时期内的训练、实战的需要。有些东西就是再过若干年也还是适用的, 有些东西可能变化较大,如战斗样式问题。战斗的基本类型,毛主席早已讲过,只有进攻、防御两种;至于两类战斗中的样式则是多种多样的,究竟以什么为主,要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如果在条令上写死了,结果战时反而不适用。诸如此类问题,审查条令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韩信用兵,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