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从战役演习中看出的若干问题
第一,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对现代战争的指导意义。
二十世纪是原子的世纪。原子的发现与运用到战场上,无疑将给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带来重大的影响。由于原子武器、氢武器、导弹、化学武器和大量摩托化的快速装备投入战场,现代战争的突然性和破坏性增大了,战争更加艰巨、残酷了,战争的规模也更大了。因此,战争的组织和指挥就更加复杂、困难了,战局的获胜,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师团的数量和质量,依赖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社会的经济潜力了。但是应该指出,原子武器的出现和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根本地改变现代战争的基本规律及其指导原则,而只是为作战双方提供了充分利用现代战争规律的更加有利的条件罢了。对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干部来说,更应该指出的是,毛主席在解放战争时期所拟定的十大军事原则,在现代战争中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战役准备的重要性。毛主席在十大军事原则的第五条中曾说过: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1]这说明我们要反对那些毛毛草草的没有准备好就投入战斗的冒险家。毛主席的这条原则,在新的条件之下,只是要求战役准备时间力求缩短,指导更具体,工作更紧张。
二、在新条件下作战,主要的突击力量还是要指向敌人防御比较薄弱的地区,而不是指向敌人设有坚固防御的地区。这样才便于在突破敌人前沿之后,迅速前出到敌人的侧后和纵深,迂回包围歼灭敌人。只有在特殊情况下, 即经过原子突击,条件十分有利的时候,才能设想对坚强防御的敌人实施进攻。这个问题,毛主席在十大军事原则的第一条、第二条、第八条中曾作过重要指示。比如说:“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因为孤立分散之敌是比较弱,先把弱的打掉了,再打强的。毛主席并不是说不打强大之敌,而是说要打强大之敌,首先要把弱的打掉, 孤立强大之敌,然后才能打掉强大之敌。关于攻坚问题,毛主席指示说:“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2]这就是说, 攻坚要创造条件,不是弱的打,强的就不打了,小的打,大的就不打了,为了消灭敌人重兵集团,为了夺取坚强的据点,我们必须创造条件,为了创造条件,我们必须先从薄弱的部分下手。
三、使用主要兵力进行集中突击,是我们今天指挥战役原则之一。毛主席在十大原则的第四条中告诉我们: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五倍或六倍,或超过六倍以上于敌的兵力),力求在主要突击方向上能够取得绝对的优势,因为只有在主要方向上取得对比的优势才能够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这在中国的孙子兵法上,叫做“十则围之”。关于如何分割围歼敌人的问题,毛主席也讲得很清楚,他说,在特殊情况之下,可以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来打击敌人
正面或者打击敌人一翼,或者二翼,来求得歼灭敌人一部分,击溃其另一部分的目的。这样我们就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来歼灭另外一部分的敌军。这些指导原则,无疑也是适用于未来战争的。
四、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整个历史时期。毛主席在指导革命战争中,提出了一条作战的根本原则,这一条原则就是:“保存自己, 消灭敌人”。这一条原则运用到今天的原子时代仍然是正确的、适用的。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呢?军队在没有发起进攻之前,军队配置要纵深,要梯次,要分散,要隐蔽,要伪装。不能在配置的时期,就为敌预先发觉,而遭到敌原子突击。保存自己是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是手段,消灭敌人是目的。如我在未发起战斗前即被敌人消灭了,那还有什么力量来消灭敌人呢? 因此,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作战中要有运动的保障,通信的保障,以及其他保障的条件,这样我们才能够坚决的迅速的为全军的、坚强的指挥核心和坚强的领导力量。为要强化领导,统一战役思想,首先必须从思想上来保障战役的协同。党委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的活动在这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战争规模很大,参与作战的军种、兵种很多,情况变化急剧,在战役实施过程中预先未预见到的新情况突然出现亦是常常有的,所有这些特点,要求各级指挥员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高度的爱国主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并能主动地与友邻部队协同一致,达成战役战斗的目的。要做到这些,没有党的统一领导和坚强的政治工作是不行的。在现代残酷的战争中, 一旦遭受原子或氢弹突击,伤亡是会相当大的,如果没有政治的保障,士气会受挫折。原子武器和化学武器的使用不仅对军队如此,同时对于战地居民也是一个很大的灾难,在战争中不仅要求军队积极顽强地进行作战,同时要求广大人民坚决支援我们作战,没有政治工作没有政治条件也是不行的。所以政治工作在今后的战争中不仅不应该削弱,相反的,更要加强。当然,为了做好政治工作,加强政治干部本身的军事学习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不学习军事,那么在战役的组织实施中,哪些是战役的关键问题要加以保障,哪些是薄弱的部门要加以保障,就没有把握。这次演习中政治干部热心地和军事干部在一起学习军事,同时又研究战时的政治工作,这是很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次演习表明,在新条件下战时的政治工作不但可以做、应该做, 而且能够做得好。当然,这次还是预习的性质,还需要今后继续去加以研究和创造。
第三,关于战役组织指挥的几个问题。一、关于敌人主要突击方向的判断。
对敌人主要突击方向的正确判断是组织战役的先决条件。带兵打仗,首先要准确地判断敌人究竟从哪里来,从哪个地段实施上陆,上陆后主要突击方向又指向何处。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加以深刻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机动,集中力量向敌突击、消灭敌人。
五、毛主席在领导我们进行革命战争中,曾制订了一条原则——创造战场。特别明显的是土地革命时期,那时我们要打一仗,事先都要预想到一个战场,并努力创造在有利于我的条件下与敌进入交战。创造战场首先要创造群众条件。经验证明:只有这一条做好了,革命战争才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战争中才能获得群众的充分支持,从而为战局的胜利,提供可靠的保证。远的不讲,就以解放战争时期保卫延安来说,毛主席、彭副主席[3]在陕北作战时,经常与敌人隔一个山头,我们在这山宿营,敌人在那山宿营,为什么敌
人不晓得呢?就是因为有群众的掩护。其次,还要创造交通条件,如道路、各种障碍物的构筑,特别是在今天新条件下作战,要有一定良好的战场,首先要能容纳大兵团和机械化部队,并使之能够发挥机械化的作用,能够有机动的道路。在敌人可能占领的地区,我们要很好地利用群众的力量构筑各种障碍。
第二,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问题。
我军无论是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不论是平时或战时都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进行工作的。这次演习方面军给予集团军防守辽东半岛的任务,是在双方使用原子武器和化学武器的条件下来抗击敌人的登陆,这在国防上是一个重大的任务。在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时,集团军党委必须亲自去组织,亲自去领导,党委要开会,在党委会上运用党的民主集中的形式,好好的研究与了解上级给予的任务,明确集团军在方面军抗登陆战役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在党委会上,无论是司令员、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以及其他各常委同志,面临着这种严重的战争,国家安危所系,要以最高的责任心来考虑如何完成方面军给予的任务,哪怕是最细小的问题,自己有意见都要在党的会议上提出来,特别是原则问题更要摆到桌而上来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起来,才能使问题的考虑更全面、更客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委会成论。假若我们在组织战役的时候,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明确,防御决心就无根据,主要力量摆到哪里,如何确定战役布势等都不能正确的安排。敌人侵略辽东是以旅大力目标,这在我们演习过程中大家是同意的。但是敌人主要突击方向究竟是指向旅大呢?还是旅大以外的地区?则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意见:其一,认为敌人主要突击方向是指向旅大地区及其附近的大窑湾和城山头地段;其二,敌人主要突击方向是指向庄河东西两侧的地段; 其三,就是在庄河以东到大孤山地段,因为那个地区没有岛屿,水比较深便于登陆。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先把美军对主要突击方向的选定问题做一简要阐述:在我们所看到的材料中,美军登陆战役主要突击方向的选定原则是:第一,选择航渡距离比较近,并且靠岸比较容易的地方;第二,海岸地形性质便于登陆,便于机械化部队活动,又能够容纳大量登陆兵的地段; 第三,有良好的港湾,有飞机场,登陆兵占领后就可以立即使用;第四,登陆兵上陆后有良好的道路网,便于迅速的向纵深发展进攻和前出到防御者主要集团翼侧,威胁防御的主要集团,求得迅速达成战役目的。同时,美军又认为,登陆地段不应该选择在坚固筑城的地区,但是在原子条件之下,其主要突击方向指向有坚固筑城地带(有良好目标)的可能性增大了;为了减少遭受防御军队的原子突击的损失,登陆兵主张在宽大正面实施登陆。根据上面的材料研究来看辽东的情况,有些便于在庄河登陆,有些也便于在大连登陆,因此需要从各方面来研究。我们判断敌人的主要突击方向是庄河方向, 大连只是作为辅助的突击方向。这里要说明,作战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新的情况发生了,条件改变了,就要重新考虑原定的决心和作战计划。所以主要突击方向根据战况的发展是可以改变的,这个方向发生了阻碍,进展很慢,而次要方向发展比较快,比较顺利,并已显示出一种胜利的象征,集团军首长就应当把自己的第二梯队向已显示胜利的方向上机动。把主要突击变成次要突击,把次要突击变成主要突击,这是在战役过程中常有的事,集团军首长及其领率机关对这个问题应有清醒的头脑,估计到这一情况。
总的说来,这次演习设想敌选择在庄河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比其他地方较
为有利,虽然在战术上有些困难,但是在战役上是有利的。大家知道,战术利益终究是要服从战役利益的。我们对待这个问题应该从整个战役观点着眼,而不应从战术观点着眼。
二、关于战役布势问题。
我们判断敌人主要突击方向是庄河方向,因此防御方面、也必须集中自己的基本兵力、兵器在这个方向上实施反突击,用反突击的行动来消灭敌人登陆的重兵集团。
这是在策划战役布势时,应该特别着重加以考虑的问题。另外,战役布势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关于防御正面与密度问题。大家知道,海岸防御一般是宽大正面的防御, 在主要方向进行防御的军队其防御正面在原则上一个师可有三十公里,一个军可有六十公里到八十公里,集团军一百五十公里到二百公里,甚至可达二百公里以上。这次演习的集团军防御正面是二百一十公里。集团军的战役布势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直接防御海岸的,并在敌人登陆的主要方向上建立兵力、兵器比较稠的密度,而且还要纵深的梯次的配置自己的防御,并把防御前沿配置在高潮线。一般说,防御军队在敌还未登陆之前,在组织准备防御工作结束以后,海岸上应留一部分警戒兵力,而把主要力量最好配置在战术地幅纵深的内部,在有敌上陆的直接威胁的时候,就迅速的机动,占领预有准备的阵地,在必要时还可向其他方向机动。第二梯队的兵力,一般配置在防御纵深的一翼;这是因为战役的开始以前不可能确定敌人主要上陆地段,因此第二梯队也就下应过早的同敌人接触,这是第二梯队的配置问题。这次演习第二梯队与各种预备队比较多,纵深的力量控制比较大,这说明集团军首长要控制强有力的机动兵力,无论敌人从庄河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或向旅大方面实施主要突击,他都有可能在自己纵深内部机动足够的兵力,对付敌人的突击。
根据这次演习在组织战役准备的时节,应该强调如下几个问题:(一) 在现代战争中,我们要特别强调注意从空中来的威胁(空降、空袭的威胁), 因此我们要有防空降、防空袭的预备力量。现代登陆战役的特点,就是在防御者的战术或战役纵深大量使用空降兵,使用空降兵的目的,是为协助登陆兵夺取海岸,牵制防御者的第二梯队或预备队的机动,造成登陆兵上陆向纵深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防御方面的各级指挥员在消灭敌登陆兵同时,还要注意制止敌人空降兵的着陆,一旦着陆要立即将它消灭。集团军在海岸防御战役中通常也受领一定的防空地域,并负责歼灭降落该地域内的敌空降兵。为了便于指挥,最好是将防空降地幅区分为军的防空降地域,并由军首长负责。集团军首长应该从第二梯队预备队中指定军队组成防空降预备队来同敌空降兵作斗争。防空降预备队通常应由机械化部队、坦克部队、工兵分队、化学分队组成,防空降预备队中之步兵应该是摩托化。此外,还要建立通信联络,雷达配系;航空兵和海军的海防部队,在敌人进行雷达干扰情况之下能够及时发现敌人的机群,使得集团军全部防空兵器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好准备。(二)要注意敌人的登陆兵利用夜间实施登陆,同时防御方面,也需要尽量的利用夜间实施突击。科学发展到今天,一方面是杀伤破坏的武器有极大的发展,白天战斗损失很大,另外夜间战斗设备也同样有发展,利用夜间能够掩护自己和保存自己,能够迅速机动的消灭敌人,因此熟悉利用夜间来进行战斗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夜间战斗是今后一种发展的趋势,它将由特种
战斗逐步发展为常规的战斗。因此我们要对部队、各级指挥员加强夜战的训练,这是我们今后训练的任务。要发扬我们内战时期、抗战时期进行夜战的优良传统,夜战的本领不但不应该丢掉,而且应该发展,并作为我们战役内的一种准备,夜战对政治上反动的、内部阶级矛盾很深的、抵抗性不强、士气不旺盛的敌人,精神上的威胁效果是很大的,提倡学习夜战的意义就在于此。(三)要强调战斗保障。除了政治工作保障外,各兵种各勤务的战斗保障,要纵深、梯次、分散、疏开的配置,要注意到防原子、防化学,要构筑多条的通路,要认真进行伪装,以保障我们的军队在配置时期可以隐蔽,突击的时候可以迅速机动。
这里谈一下在战役布势内前沿与纵深的关系问题,即把兵力重点摆在前沿呢或者摆在纵深。首先,我们应该研究一下美国对这个问题的观点。美国对我们的防御曾经有这样的估计,它认为我们有一万几千公里长的海岸线, 不可能在这样长的海岸线上建立绵亘不断的巩固防御(这是说这个防线不仅仅前沿有足够的永备性工事,在纵深内部也构筑有永备工事,而且有特别充足的兵力,这种防御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美国人认为,我们只能够在几个作战的重要方向上,用装甲坦克、自行火炮和牵引炮兵组成一个快速兵团,这个快速兵团又同航空兵相结合,构成一个海岸防御的基础。这种防御叫做机动防御。即平时在海岸上配置若干兵力,而将主要的力量是摆在纵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认为要实施登陆作战就要求登陆兵在战术上要有高度的突然性,要大量使用空降兵配合。须知在今天原子武器已经成为常备装备,同时空中又有大量直升飞机,在空中已经开辟了一条大路,同登陆兵相配合作战的大量着陆兵的战争时代,空降不仅是战役性的、战术性的而且是战略性的。原子武器、化学武器和航空的直升飞机这一类空中运输力量结合起来,将使今后战争样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由于原子武器使用于战争, 大大减弱了坚固设防地带的抵抗能力;过去认为突不破的阵地今天可以突破了。直升飞机在敌人纵深内部可以进行大量的空降,因此将来战争不一定是先从前沿开始,也可以使用空降兵,特别是战略空降从纵深开始。就是经过一个空军战役之后,夺取了制空权,紧接着进行着陆战役,这种着陆战役是战略性的。我们应该了解在这样条件下,边防的巩固,并不等于内防的巩固。法国军队在越南作战中,曾在奠边府空降了一部分队伍,它一切的运输完全靠空中,虽然最后被越南人民军所消灭,但曾坚持了好几个月,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此,今天巩固国防,要把海防、空防、边防、内防(内防纵深的内部)结合起来,四者的结合才能得到防御的巩固。
关于永备工事和机动兵力相结合的问题。我们认为永备工事是一种支撑点,它主要的作用是掩护机动兵力、兵器,以空间获得时间,没有这个永备工事是不行的。在原子条件下,认为永备工事已经不中用了,这是不对的。特别是在主要方向上,在极隐蔽的道路上,地形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构筑防原子的永备工事。但是,永备工事必须与机动兵力相结合;永备工事是个骨干,是个支撑点,机动兵力、兵器是主体。构筑防御工事除了基本阵地、预备阵地以外,还要构筑假阵地,做好严密的伪装和多条的交通路线, 以便把我们重兵集团主要兵力摆在纵深内,在必要时进行机动。这在战术上是如此。在战役上是如此,在战略上还是如此。
三、在抗登陆战役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的关键问题。
在敌人战术展开通过雷炮阵地向海岸接近的时候,这是打击敌人的第一
个时机;敌人已经陆续上陆,但是还没有站稳脚,这是打击敌人的第二个时机。第一个时机,敌人通过了雷炮阵地时已航渡了第一梯队,这时我们应该集中全部的力量,给敌人一个所谓半渡的突击,中国古兵法叫做“半渡击”
(敌人渡船渡了一半给它一个打击)。第二个时机,敌人已陆续开始上陆, 但还没有站稳脚,屁股还靠着汪洋大海、我们就要进行反冲击、反突击、这在我们中国古兵法叫做“背水击”。在抗登陆战役中要集中主要的兵力、兵器在这两个主要的时机给敌人歼灭性的半渡击或背水击。
敌人通过雷炮阵地,距离海岸还有二十公里左右,这在我们防御方面的大口径炮有效射程以内,这时敌要进行换乘,要编队战术展开,要在我们雷炮阵地里进行扫雷,我们防御方面有水雷,有各种火炮,有海军的各种兵力, 航空兵的各种飞机,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敌人登陆是消灭敌人登陆兵的最好时机。我们的国家今天还是落后的,装备不可能一下子就现代化,因此, 在较长的时间内,争取海、空军的战略上的优势还不可能,战役上的空军和海军要取得优势,除非有特殊的条件,否则也不可能。那末,怎样办呢?我们的打法,是要依靠自己手中所有的力量,灵活机动的组织在战术上占优势, 靠我们从陆地、空中、海上随时机动兵力、兵器,造成在一定的战术地域的优势。比如说从海岸到雷炮阵地二十公里的海域上面,以海军的航空兵,陆军的航空兵,炮兵,海军各种舰艇,陆军各种火炮,加上原子武器、化学武器等全部的力量,部集中在这个海域上来突击敌人,给敌以歼灭性的突击。敌人在这个时期是困难的,因为空军基地比较远,除台湾离我们海岸比较近以外,其他的都是在一千公里以上,敌航空兵远离了自己的基地,不仅对他的登陆兵掩护减弱,而且也不能及时。敌航空母舰上的飞机是有限的,这个时候敌人要换乘,舰与舰要靠拢,人要下船,各种工具要卸载,要进行编队, 编成一波一波的前进,敌人只能得到其舰炮和航空火力的支援,陆军的火力是不能发挥作用的;而且登陆兵又不能同时上陆,只能够有主次地分批上陆, 因此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夺取大块的登陆场,只能零星的占领几个点点,以后慢慢打通,逐次增加兵力。在此情况下,如我们善于组织兵力和兵器,是给敌人一个歼灭性的突击的最有利的时机。对这个问题曾有同志提出,我们海军和空军的力量不够,还是等敌人上陆后,在陆地上消灭他比较好,这个意见是不对的。原则告诉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在海上就把敌人打垮,而不是等敌上陆后再来歼灭他。所以说,取得抗登陆战役胜利的主要关键之一,就是在这个时候。在演习中,我们对敌人登陆会适时地实施反冲击、反突击,虽然没有粉碎敌人的登陆企图,但是给了他一个打击,给军的反冲击、集团军的反突击造成了有利条件。演习时显示了在敌人登陆同时,在庄河方向上进行了战术的空降和战役空降,由于预先估计到敌人有登陆和着陆的配合,集团军就能够立即从第二梯队中派出自己的军队来消灭敌人空降兵,这是第一个时机,也就是在消灭敌人上陆同时消灭敌人空降的时机。
从美军过去的登陆情况看,一般是不十分迅速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美军登陆战役特点是把很多时间用在夺取与扩大登陆场上面,登陆兵进攻的速度很慢。在西西里登陆战役中,登陆兵进攻的速度一昼夜平均大约是五公里;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一昼夜平均零点六公里。美军条令规定:六小时到八小时可以登上一个师。另外一个材料告诉我们,美军认为利用原子弹突击效果,空降兵着陆,同装甲部队的连续突击,可以提高他的上陆和占领登陆场的速度,一个师四小时到六小时可以占六公里到八公里的纵深,一个军
上陆十二小时到十四小时之内可以占领二十公里到二十五公里的纵深。由此就可以知道,敌人上陆的兵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小时一小时的增强增多的。因此,我们应当乘敌人登陆兵不多,立脚未稳的时候实施反冲击和反突击来消灭已上陆的敌人,不能让敌人上陆的更多了才开始突击。在这里有一个反突击的时机问题和反突击的地区问题。
(一)实施反突击的时机是在敌人尚未站稳脚,敌人后续部队还没有大批上陆的时候。因此反突击、反冲击,必须要比一般的防御战役早。第一梯队的团、营,敌人占领第一、第二堑壕时,就要立即实施反冲击。第一梯队的师为了制止敌人突破我们基本阵地,就要实施反冲击;第一梯队的军为了争夺第二阵地,就应该实施反冲击。换一句话说,敌人一个团登陆,当敌人第一梯队上来了两个营,这个时候我们的团就要用全部力量实施反冲击,消灭敌人已经登陆的第一梯队的两个营;一个师的防御,当敌人第一梯队两个团已经上陆了,我们就要发起反冲击,用三个团的兵力来消灭敌人的两个团。
在集团军反突击的时机上,有的同志曾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集团军第二天开始反突击,时间似乎早了。而且反突击的展开地区又大靠近海,容易遭到敌人舰炮的射击。在理论上曾提出过,在直接靠近海岸来进行反突击, 必须估计到反突击的军队可能遭受敌人舰炮的猛烈射击,因此,反突击展开地区及主要突击方向心须选择在使反突击军队不遭受敌人舰炮直接瞄准射击的威胁的地区上。所以有些同志根据这一原理提出进行反突击的时间不能够在第二天,而应该让敌人进到离开海岸比较远的地区,这样可在减少敌人舰炮火力威胁的条件之下来进行反突击,因此时间上要推迟。想定告诉我们, 当集团军决心用一个军向庄河以西登陆场实施反突击的时候,敌人还只是上陆了两个步兵师,还在进行夺取主要防御地带的第三阵地。在定下决心到反突击实施的时候,过了一昼夜,敌人一个军全上陆了,这就到了三个师(两个步兵师、一个坦克师)。这个时候集团军组织反突击有多大的力量呢?共有五个师来对付敌人的三个师,我们占了一定的优势,这就是乘敌人第二梯队还没有上来,而上陆之敌立脚未稳,我们实行半渡突击。对这个问题,美军方面也有这样的理论,他们认为——在沿海防御的方面如果用大致相等的陆军、装甲部队兵力实施反冲击、反突击,登陆部队就会有被赶下海去或者被消灭的危险;虽然双方兵力差不多,可是阵势不一样,防御方面有准备, 登陆兵刚刚爬上来联系还没搞好,还没有站稳脚,因此即使是相等兵力,防御方面也可以把已上陆的敌人消灭。
(二)关于反突击的地区问题。反突击展开的地区,当然不同于反突击的方向。反突击的任务,是为了割裂敌人,歼灭上陆的敌人。反突击的方向要指向敌人翼侧,要指向敌人的根部。想定中关于反突击展开地区,照顾了以下的几种情况:第一、碧流河已经成了障碍,而我们事先要通过;第二、反突击方向选在敌人主要集团的翼侧、根部是容易包围歼灭敌人的,比正面好;第三、地形平坦,道路比较好,便于我们一个军的兵力的展开。如为了避免敌人舰炮的威胁,把展开地区向西北移一移,或者在正面上实行展开, 那末离开海岸虽然远一些,但是中间隔着一系列的高地,妨碍机械化部队的活动,要是从正面向敌人实施突击,在兵力上要占绝对优势才行,否则想包围歼灭敌人的公算偏差就比较少了。反突击的目的是要消灭敌人,所以当着击溃敌人抵抗以后,要不给敌人有喘息的机会,继续进行突击。
反空降在整个抗登陆战役过程中是个重要的问题。美国人认为登陆作战
中之登陆兵与空降兵的密切协同,不仅能够提高登陆兵上陆发展的速度,而且可以创造粉碎防御方面的防御配系的条件。由于现代直升飞机的改良和进步,在战场上是广泛的使用了,有些同志在莫斯科看过了苏联空军节的直升飞机,它不仅仅可以携带轻武器,大批中型武器,甚至重型武器也可以在空中移动了。在战役中间,用直升飞机可以从空中调动兵力,支援友军,可以在敌人的作战后方进行战术空降和战役空降。根据材料,敌人空降师在深远的后方作战略空降时,准备坚持三十个昼夜,来打通与登陆兵的联系。这是一个新问题。今天的战争在空中有条大路,不经任何突击,一下就可以到防御者的后方,能够调动兵力,能够进行机动,而且能够从空中保证供给;可以设想,战争发展的结果是双方都大量使用直升飞机。因此若对空降、空袭没有警惕,指导战争就会犯错误。根据我们看到的美国材料,在使用原子武器条件下进行着陆作战,美军是使用直升飞机来输送空降兵着陆的。直升飞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在原子突击后十至十五分钟,在距离爆炸的中心投影点八百到一千公尺的地方着陆,美军认为这样利用原子突击的效果,是空降兵着陆保障登陆兵登陆的一个最好的行动。美军在一九五一年大西洋舰队的演习中与一九五三年太平洋舰队演习中,空降兵在原子爆炸以后,在爆炸投影点大概一公里的地点着陆,当时从两艘航空母舰上起飞了五十架直升飞机,装了八百人。所以美军认为在海岸防御内的深远纵深实施原子突击,同空降兵的着陆,是协同登陆兵最有效的办法。美军把这种行动叫做垂直的包围。平面包围与垂直包围相结合,这是将来战役样式的新发展。应当明确, 空降作战要有大量的各种飞机,特别是要歼击机的掩护;滑翔机、直升飞机需要大量的物质力量。当自空中运输至着陆的时候,也将受到防御方面的坚决的突击,空中虽然有道路,但并不是通畅无阻的。所以在今后战役中,空降仅仅是个配合,虽然空降兵也可以单独进行着陆战役,但主要的还是地面上陆军。注意空降,忘掉敌人主力来自海上和陆上也是不合乎实际的。
总之,我们指导抗登陆战役的基本思想是:第一、就是坚决不让敌人登陆;第二、一旦敌人登陆,要不让敌人稳住脚根,立刻提前实施反冲击、反突击;第三、海岸防御的整体性,是海防、空防、边防、内防的结合。在打击敌人登陆的同时,要准备打击敌人着陆,就是抗登陆同时也要抗着陆。当我们向已上陆之敌实施反冲击、反突击的同时要使用空军、海军的力量截击敌人海上的部队,切断敌人的登陆兵同后续部队的联系,制止敌人的陆续增援,以达迅速地消灭上陆敌人的目的。因此在陆地的反突击同时,要配合海上的截击,我们在组织反冲击反突击时,必须要掌握这一原则,不能光看到陆上敌人,忘记了海上,看到海上又忘记了空中。
四、关于战役计划的拟制问题。
毛主席曾经在《论持久战》中,引用古人所说的:“凡事预者立,不预者废”,来说明事先的计划和准备之重要意义。有些同志提出,进攻战役计划为什么要按阶段,防御战役计划为什么按行动的方案?这是因为进攻战役
(比如我们打台湾时我们是进攻),主动权是属于进攻方面的,它可以根据整个战役任务,按它可能
行动的性质来划分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任务用一个战役布势,不变更部署来完成;这一阶段任务完成了,新的情况出现了,就需要重新变更部署,这种整个战役布势的更动,就标志着这一进攻战役阶段的结束和下一阶段的开始,所以进攻战役计划是按照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拟制的。如果是防
御,它的主动权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进攻方面。在防御交战开始以前,对敌人主要的突击方向还不能作出准确、肯定的判断结论。因此只能根据敌人可能的行动方向及我们战役方案来拟制战役计划。而抗登陆战役则与一般防御战役有所不同,抗登陆是防御性质的战役,但又必须以进攻的手段达到防御的目的,因此,当敌人登陆兵在集中地域、上船航渡时期,我们应对敌人登陆的各阶段采取积极进攻手段,对登陆的敌人实施一系列的打击。虽然如此,在登陆战役开始的时间,敌人主要突击方向的选定的主动权仍属于登陆方面,为此又不可能完全按照阶段来拟制战役计划;而且在每一个阶段中, 又必须拟定几个行动方案。由此可知,抗登陆的战役计划既不完全同于进攻战役,也不完全同于防御战役,而是既按阶段、又按行动方案来拟制的。抗登陆战役究竟要划分几个阶段来进行呢?这要根据敌人远近、战斗编成和兵力的对比等情况的不同而定。如敌人的集中地域与上船港口距我很近,比南朝鲜还近,那我们在敌准备时节、集中时节、上船时节都可以给他一个突击; 如果隔的很远,远到我们航空兵,舰艇活动半径以外,在兵力对比上不可能给敌人预先突击的时候,就只能在航渡过程中对敌实施突击;若敌航渡中有空军和舰队的掩护,且有很多航空母舰,而防御者兵力也不够,不可能给敌人预先打击的时候,那末,抗登陆战役就不能从敌准备、集中、上船航渡中开始,而只能在上陆阶段开始,就是在敌人战术展开,通过雷炮阵地,向海岸接近的时候开始向敌人实施突击。这次演习想定集团军海岸防御的战役计划,是按照行动方案来拟制的,每一个行动方案的内容,集团军首长在现地模型的作业、情况推演中,以及在整个演习过程中都讲的很清楚了,我不再重复。
五、关于协同动作和军队指挥问题。
在抗登陆战役过程中,所谓协同动作,其实质就是把相关的海军、空军、陆军所能发挥的一切力量,按照时间、地点、对象,协调地行动起来,构成一个铁的整体的力量,给敌一个严重打击。协同动作首先必须建筑在人民军队政治上的团结上,那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密切协同,离开这个基本条件是不可能设想的。协同动作按它性质来说,有战术上的,有战役上的,有战略上的;在关系上,有内部与外部的,左邻与右邻的,各军种、各兵种、各勤务之间的。在组织协同时,对于仓促转入防御的敌人,一般说来,还可以在地图上组织协同,达到时间迅速的要求,它不同于遭遇战,也不同于阵地战, 因此准备时间要短,发起冲击时间要快,对预有防御准备敌之进攻,战役准备时间比较长,到现地组织协同,然后再在沙盘上或在地形模型上反复组织协同。组织协同只要是时间许可,可以反复进行,使干部对自己的任务更加明确,对全盘的企图更加清楚的了解,在交战中协同动作就更加密切。有人问:“协同究竟谁同谁协同,以谁为主呢?”根据某个阶段,哪个部队为主来完成任务,就是以那个部队的利益为主来组织各军种、各兵种、各勤务主任的协同。
关于军队指挥,问题很多,现在讲一讲。在新的条件之下,为了保障指挥员对军队进行不间断的而又确切的指挥,就必须要求集团军的首长善于组织稳定而灵活的指挥;为了组织稳定的指挥,必须设置自己的基本指挥所, 预备指挥所;为了组织指挥反突击,要建立前进指挥所。基本指挥所应有良好通信联络组织;集团军的首长、参谋长及其司令部,各兵种司令,各勤务主任,通常都是在基本指挥所工作。预备指挥所是用来在基本指挥所一旦遭
受破坏时,代替基本指挥所的工作的。预备指挥所通常是由副司令员率领一部分作战组在这里工作,负责搜集战场上的各种情况,供给基本指挥所;当基本指挥所正常工作的时间,预备指挥所不能够下达命令,也不发通报,只是随时作好接替指挥准备工作。两个指挥所的相距,原则上要求在一个原子弹突击时不会同时被破坏。前进指挥所,是为了保障集团军的首长在组织和实施反突击的指挥而建立的,它的位置一般距前沿八公里到十公里左右,这样能指挥反突击的主要兵团,同时又能够兼顾到对其他方面的指挥。在新条件下,除组织以上指挥所外一般的不再开设观察所,这是因为集团军首长实施指挥时,不能够局限在自己眼睛所能观察到的那个地区,如在前线很近组织观察哨,用眼睛来看,势必要接近前沿、这样就难于保障对整个战役有稳定的指挥。当然,在个别的情况下,集团军首长也要亲自到主要方向进行观察,但是时间很短,而且常常是利用军长的观察所来进行,不另外开设观察所。此外,在选定指挥所的时候,必须避开交通要道,以免遭受敌人的原子突击,同时要设在敌人坦克不容易通行的但便于警戒、便于建立顺畅的通讯的地区,并应该构筑防原子的工事。要灵活指
挥,要使军队能够迅速机动,指挥员本身要有良好的军事素养,同时也要尽量地简化自己的工作程式;要很好地运用通信工具,在 战役准备时节使用有线电(报)话,战役实施时节主要是使用无线
电。在演习中指挥员对无线电工具的运用表现得还不够熟悉。因此,要求我们各级指挥员在这一方面加以注意。
注释
- 见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
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247 页)。
-
以上两段引文,见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247、1248 页)。
-
彭副主席指彭德怀,一九四七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