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未来战争特点和编写合成军队战斗亲令的几个问题①

(一九六○年一月十五日)

我们开展军事学术研究工作要遵循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以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为指针,以我军经验为基础,研究现代战争,并以研究的成果指导我们的国防建设和军队训练。现在我本此精神就有关未来战争和学术研究工作上的几个问题谈一谈个人的看法,和同志们商榷。

第一个问题,在毛主席军事思想指导下,探讨未来战争的规律。

毛主席告诉我们:“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 “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都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1]因而我们在研究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时,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 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

那末未来战争所处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它的性质如何?它有些什么样的特点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掌握这些特点来指导我们的国防建设?我认为:

一、未来战争所处的客观情况。

政治上是“东风压倒西风”,并将继续压倒西风的时代,“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技术上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原子、导弹的新时代;

我们的敌人虽然拥有高度发展的工业、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新的技术装备,但他们内部矛盾重重,远涉重洋进行侵略战争,政治上不得人心,兵力分散,人力有限;

我们是强大的社会主义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党和毛主席的坚强领导,内部团结一致,人民有高度的政治觉悟。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日益雄厚,文化科学事业突飞猛进。全民皆兵,有强大的后备力量,我们是在本土作战。

把上面四点联系起来说,就是:未来战争是帝国主义走向死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新时代的战争,这个战争又是在原子、导弹等最新技术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只有经过艰苦、顽强的长期斗争,才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我们研究未来战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二、未来战争的性质和特点。

一般说战争打两门:第一打政治;第二打技术。政治决定战争的性质, 加上技术决定战争的样式。因此,未来战争,就敌人方面来说,是现代条件下的侵略战争;就我们方面来说,是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是我们未来战争的性质,现代条件是进行战争的时代特点。

在这个时代一旦爆发战争,其特点就可能是:

(一)全民战。战争规模将空前巨大,尽管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存在,但局部战争可能发展为全面战争。战争将会在广阔的空间(包括空中、地面、海洋)进行;双方投入的人力、物力将空前巨大;战争不仅是复杂的、残酷的,而且是长期的。由于战争的长期性和规模的巨大,因此,必须有强大的后备力量,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正如毛主席所说:“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如果我们“动

① 这是叶剑英在武汉召开的条令审稿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2]列宁也曾经讲过:谁的后备多,准的人多,谁在人民群众中更能支持得住,谁就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二)总体战。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的继续,它并不单纯是武装斗争, 除武装斗争而外,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还继续着极其紧张而广泛的斗争。现代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种斗争的总和。我们在布置、准备应付可能的战争时,不能单纯从军事上着眼,要努力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努力提高文化科学水平,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政治挂帅,为总体战进行准备。

(三)立体战。战争可能先从后方打起。现代空袭兵器使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都处于它的威胁之下。敌人可能利用其侵略基地,使用各种空袭兵器(洲际导弹、中程导弹、战略空军等),从空中集中突击我们的后方(政府首脑机关、指挥中心、工业基地、交通枢纽、主要仓库),而不一定马上进行大规模的登陆。但也可能从陆、海、空三方面同时向我前方后方发起进攻,实施“垂直包围”。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后方要地的设防和防空、防原子武器、防空降等措施。

(四)合同战。是诸军种合同的与广大民兵密切配合的战争。原子、导弹等尖端武器是重要的杀伤武器,对这一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任务在于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即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面貌去认识它。原子、导弹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正确地认识它,才能有效地使用它和对付它。但它的出现并没有降低各军、兵种和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就连美军也认为:原子武器破坏力的大小、杀伤的多少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有立即利用原子突击效果,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原子武器的杀伤作用,又不能把它神秘化。战争的胜利, 依然取决于装备各种尖端和常规武器的各军、兵种的协同一致和广大民兵的密切配合。

(五)战争通常由突然袭击开始。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使用,为突然袭击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增大了袭击的效果。根据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看,突然袭击的主要表现是不宣而战,往往通过演习发动战争。因此,我们在战备和训练上都应掌握突然性这一特点,使部队经常处于战备状态。有备才能无患。

(六)战场情况变化急剧。由于原子、导弹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使用和军队装备的摩托化、自动化以及空运能力的增强,将使军队的突击力、机动能力大为提高,攻、防两种基本战斗类型转化迅速,从而造成了战场情况的急剧变化。这是我们军队建设和训练上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个问题,美帝国主义的战略思想与战备动向及我们所必须采取的战略方针。

我们在制定战略方针时,不仅要着眼于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及其可能产生的战争特点,而且还应随时了解敌人的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驾驭战争,指导战争。

美国军事当局认为,战争已经进入了导弹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军队的装备将从火炮过渡到核武器;从蒸汽机过渡到原子动力;从螺旋桨过渡到超音速;从卡车过渡到直升飞机;从望远镜过渡到电视;在导弹时代已经不可能再有真正可靠的防御。因此,在战略思想上极力主张突然袭击,先发制人, 把他们的“胜利”,寄托于战争初期大规模的战略袭击上面。

在上述战略思想指导下,美方除加紧武装西德、日本,扩大其侵略集团和加强其战争基地,以便利用仆从国家的人力为其火中取栗而外,在战备上还采取了下列一系列的措施。

一、改组国防体制,调整海外部署,改变三军鼎立状况,解除三军部长指挥权,集大权于国防部长(实则是集权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因国防部长为文官)。

二、改变三军的发展比例,重点发展空军。三、集中力量突击导弹的研究和生产。

四、广泛使用新兵器、新技术,提高军队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能力。五、编制小型化,减少指挥层次,改进侦察、通信,简化后勤补给。 六、加强后备役的训练,改善其装备和战备状况。

七、加强现役军队的训练,大量培养军官和保存技术兵,陆军训练加强单位训练和单个训练,单位训练主要形式是演习。

采取上述措施的中心目的,是为了适应在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条件下的作战,以达其侵略战争的目的。

基于对未来战争的性质、特点以及对敌我双方情况的分析,我们的战略方针只能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既定的方针。所谓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就是在战争爆发前要用一切办法制止战争和推迟战争的爆发时间,以便加速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应付突然事变。当美帝国主义胆敢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的时候,我们就坚决地以革命的人民战争消灭反革命的侵略战争。不仅要把侵略者驱逐出我国的国土外,而且要彻底消灭产生战争的根源——帝国主义制度。因此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必须是彻底歼灭敌人的方针。它是贯彻战争全过程的方针:不仅有战略防御阶段,而且有战略反攻和战略追击阶段。毛主席早就指示过我们:反攻是防御战最精彩最活跃的阶段。所谓积极防御,主要地就是指这种带有决战性的战略反攻。

第三个问题,再接再厉完成编写我军作战条令的任务。一、编写作战条令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过去我们打了几十年仗,有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始终没有写出我们自己的条令。编写作战条令,在我军来说是个创举,虽然大家都没有经验, 由于我们坚决贯彻了以毛主席军事思想为指针并采取了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群众路线的方法,经过全军一年来的刻苦钻研,已获得了初步的成果(步兵战斗条令一定稿,概则二定稿),但距全部完成条令的编写工作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全军迫切需要的我军的条令,对我们寄托很大的希望。军委要求我们鼓足更大的干劲,在今年上半年把合成军队的各军种、兵种的战斗条令编写与审修完毕,以便通过实验于一九六○年内颁布试行。任务非常紧迫,必须做更大的努力。我们准备在三月份再召集一次专业会议、对军师、团营的条令同时进行会稿与审修,争取在五月底以前把合成军队的战斗条令(包括概则、军师、团营三部分)和步兵战斗条令(连以下)的初稿都定下来。希望同志们回去抓紧一些,做好充分的准备,已经写出初稿的,根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方针与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工,尚未完成初稿的,应加紧完成。

二、组织试验性演习,检验我们所写的条令。

只有通过反复的试验,实际摆一摆才能看出我们所写的东西是否正确,

军委常委的同志原则上都同意军委要搞一个满员齐装的军、每个军区掌握一个这样的师,每个军掌握一个团,每个师掌握一个营,每一个团搞一个连, 一方面作为实验部队,一方面作为值班部队。科学研究部门应抓紧这些部队, 有计划地由下而上,由分到合反复的组织演习来检验自己编写的条令。边研究边编写,边试验边修改。

军委常委还决定由总参和军事科学院负责立即着手准备编组一个满员齐装,全训的步兵师和一个军的架子,以及必须的空军和特种兵部队,以便在条令初稿定稿之后,于今年秋季组织试验。

实验的分工,一般可按编写条令的分工进行,具体计划请战术部与各单位到会的同志商量以后制定。

三、条令的性质、范围与要求。

究竟什么是条令,我们写条令的人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我们写的条令才能像条令。我没有很好的研究,试讲一下,目的是为了引起同志们注意去研究认识与掌握它。

条令不是教材,也不是教程、教范,也不是教令,更不是论文。它们之间有共同性,但又有很大的差别。

首先讲条令。我认为条令是战斗经验的结晶,又是战斗行动的指南。因为条令是战斗经验的结晶(自己的也好,人家的也好),所以要求条令应该比教程、教材等更带有概括性和稳定性;因为条令是战斗行动的指南,所以条令的内容与辞句应该是肯定的。要求简单、明了、准确、坚定。主要是告诉我们的干部在各种情况下怎样作,怎样打。而不是讲一篇空洞的大道理。条令要求指挥人员在密切结合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按照条令的规定去做。可以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但要有个一般的共同的准则,否则各有各的见解,就不能达到行动的一致。

其次,谈谈教令、教程、教范与教材。教令比较接近条令,但它是还不够成熟的新的原则,先写成教令,在训练中试一试。教程属于教材一类,但它是基本的教材,较之一般教材更广泛更全面更原则一些。教范则是属于技术方面的,如射击教范、维护修理教范等。但必须指出所有教令、教程、教范、教材都必须根据条令来写。有些是具体解释条令原则,有些是根据条令所规定的原则,具体阐述本身的专业战术与技术。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把条令写成教材、教程、教范或教令,写成论文就更不合标准。有些地方我们写得很长,道理讲得很多,有点像教材。虽然写条令需要看很多的材料,研究很多的东西,但应该是把我们研究和考虑这一问题的结论,用简单、明了、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而不是把所研究考虑的问题都写进去。

还有,就是我们所写的条令是战斗条令,范围是战术的,不是战争的。因此,尽管我们要联系战争的特点,并在战略思想的指导之下来写的。可是一定要落实到战术范围。比如,我们合成军队战斗条令的概则,要写一写现代战斗的特点,这是应该的。在写的时候要考虑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特点以及敌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情况也是对的。但最终的目的是要找出现代战斗究竟有什么特点。再如写合同战斗的基本原则时要考虑到军事必须服从政治,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是应该的,但把“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军事与政治紧密结合”等大的道理都作为战斗的原则写到战斗条令里面就不太恰当。

以上所讲的条令的性质、范围与要求是否对,请大家研究,要统一一下认识。这不单是个编写技术与表达方法的问题,也是一个方向问题。

第四个问题,掀起学术研究的高潮,大力培养学术队伍。

一、军事科学是研究战争与战争指导规律的科学。战争规律是发展的。毛主席早就告诉我们:“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3]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军事学术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编写作战条令是我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当前的一项中心工作,但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绝不能看作仅仅是编写作战条令这佯一项临时性的突击工作,而是我军一项经常的长期的重要工作。只要战争危险存在一天,就不能有所放松。

军事科学研究包括的范围很广。为了研究工作的方便,大体上可划分为: 军事思想、军事学术与军事技术三个方面。三个方面互相密切关联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总体,不能截然分开。

军事思想:主要是研究战争基本理论,如战争观、军事辩证法、军事与政治的关系、军事与经济的关系、建军路线等等。

军事学术:主要包括战略学、战役学、军制学、战争动员学、军队训练学,以及军事历史学、军事地理学等。

军事技术:主要是研究各种武器与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与使用等。二、为了进一步开展军事科学的研究工作,完成党和上级交给我们这一

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

(一)加强领导。建议各级党委与首长把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列入自己计划并适时地把军事科学研究工作提到党的与行政的会议的议事日程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讨论。党委、首长都要抓科学研究,号召与鼓励大家从事于研究工作,并支持与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二)组织起来,形成体系。应该选拔一批有实际工作经验和一定学术水平的优秀干部,充实各级研究机构。此外,为了把广大干部组织起来,参加研究工作,还可以组织各种学术研究小组、学术报告会与学术讲座等群众性的组织。

(三)发展学术民主。在学术研究上坚决贯彻群众路线,掀起一个群众性的学术研究高潮。边学习,边研究;边工作,边研究,造成一种钻研学术的空气。不仅是专业研究机构军事科学院,各军种、兵种、军区、院校的研究部、处要研究学术,各级首长与行政业务部门都应该研究学术。搞训练的要研究军队训练学理论,搞编制的要研究军制学理论。

(四)培养学术队伍。在普遍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逐步地形成一支学术队伍。领导上应十分重视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号召他们多读书,除认真精读毛主席的军事著作与马、恩、列、斯的军事著作之外,还要阅读古今中外的军事著作。同时应给他们必要的保障(资材、时间、器材、实验等)。开展研究的方法是指定与自愿相结合,由他们自愿或由领导上指定某一个人或几个人,研究某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读某一本书或某几本书,限期完成并作报告。

(五)要端正科学研究的态度。科学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即实事求是的态度。毛主席教导我们:“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4]并解释说: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的看问题。一句话,不了解

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作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象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为了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将要看各方面的东西,假若没有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批判的态度研究问题,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重温毛主席的这一告诫是十分必要的。

注 释

  1. 见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

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73 页)。

  1. 见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477、480、511 页)。

  2. 见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

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73-174 页)。

  1. 见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版,第 3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