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军训练提到更高的水平①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九日)

军委训练委员会的会议,今天做总结了。会议虽然没有把训练的全部问题都解决的很好,但对主要的问题已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都注意到了下列情况:

一、我们的部队几年来在组织编制、技术装备以及各种建军制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动,因此统帅部对全军的战斗力,需要重新加以估计。如果说,在过去战争的年代里,我们可以凭仗打得好不好来估计我军的战斗力的话,那末,现在估计我军的战斗力,完全依靠训练。因此,统率机关必须有总的训练机构,来统一训练计划,掌握总的训练进程,经常检查军队的战斗训练和院校训练——完成了什么、没有完成什么、完成的质量怎样。这样统率机关就能够获得一个比较确切的根据,来估计自己军队的战斗力。

二、训练与战备,需要密切结合。因此,要求各军种、各兵种对于训练进度和要求,在每个年度里都要达到相似的水平,要消灭各军种、各兵种间战斗力悬殊的高低差。

三、我国的国土很大,国防线很长,各军区所担负的具体任务不完全一样,加上东西南北、春夏秋冬这些自然条件的差异,全军不能使用一个统一的实施计划。因此,统帅部的训练机关,只能够掌握全军的训练纲要;至于具体实施的训练计划,应由各军种、各兵种因时、因地、因任务的不同,自行拟制。

四、根据中央削减军政费的方针,我军的训练计划,必须根据这种新的情况和历年来的经验,实行适当的削减,以适应人力、物力、财力的具体情况。

根据以上情况看来,我们拟制一九五七年度的训练计划,情况更加复杂, 工作更加困难。

此次训练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同各军种、各兵种、各军区、各总部共同协商全军的训练问题,通过协商来解决制订训练纲要中互相关联的问题。这样做,训练工作进行中的“摩擦”就会减少。过去训练部门与各军种、各兵种、各军区有些协商,但和各总部协商比较少,例如对各级、各种的集训和检查缺乏统一的安排,临时活动和临时运动较多,形成条条下达、层层附加, 大家有意见。

此次会议,经过了两天小组酝酿,三天汇报及一天训练委员会的讨论, 情况较清楚了,问题也明确了,我现在即把会上提出的意见归纳成四个问题, 分别予以说明。

第一,训练计划问题。一、指标问题。

根据几天会议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确定训练指标,即规定年度训练的目的和任务,是制订训练计划的基本问题。因而,训练指标规定的是否恰当,对战斗训练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确定训练指标的原则,应当根据党的“八大”反对主观主义的精神,依照我军干部的实际水平和现有的物质条件,并结合国防的需要,使之更加符合于我军的实际情况。为此,凡是需

① 这是叶剑英在军委训练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要并有可能进行的课题,必须进行;凡是需要而目前无条件进行的课题,则应暂不进行。但是削减计划,决不能伤害训练的完整性。今年我们削减计划, 不是单纯的为了量的减少,而是为了更好地保证质的提高。今年削减的题目, 必须在下一年度陆续进行。本此精神,明年对陆、海、空军、防空军、公安军分别提出指标进行训练。

这些指标是属于一般性的要求,至于具体的训练计划,如科目的进度和时间的安排等,由各军区、各军种在制订计划时,依据具体情况作适当伸缩。

二、时间问题。

时间问题是我们这次会议上比较突出的问题。客观事物在时间上运动, 我们的一切工作也是通过时间来进行,因此,在制订计划时,就必须首先考虑有多少时间。当然,时间是应当根据内容来决定,但实际内容又为实施时间所约束,所以必须二者协调一致。其中包括一年的训练时间、年度开始时间、军官训练时间等等,这里只提出一些意见,究竟应该如何安排法,要请国防部讨论和决定,我今天在这个总结会上不能作结论。

三、军、政、文、体训练的关系问题。

文化、体育训练,在军队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文化,就不能掌握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和技能;没有体育,就不能保证军人的健壮体质,来负担现代战场沉重的任务。为此,必须使我们军队能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我们的要求是,一个士兵经过三年训练,不仅是德育、智育要发展,体育也要发展。如果说德育、智育有发展,体育降低了,那就是部队没有训练好。

学文化不是为文化而文化,体育训练也不是为体育而体育。我们军队所以要学文化、要锻炼身体,为的是更好地提高军事、政治的训练质量。因为只有具备充沛的精神和健康的体格,才能学好军事和政治。因此体育、文化是为军事训练、政治训练服务的,文化、体育训练不能孤立地去强调它。在这里我特别说一说对军队干部进行政治训练的重要性。军队干部不仅要有军事科学知识和技术,能掌握现代的技术兵器,而且还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 就是说要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这个爱国热情、这个自我牺牲的英雄品质, 是在长期政治锻炼中才能养成的。我党我军几十年来,不管在任何时候,就是到了几乎没有希望的时候,我们仍能巩固团结、坚持斗争,就是由于认真进行经常的政治训练的结果。因此,政治训练一定要占一定的比重,特别是我们职业军官,穿起黄军衣,一直到老,如要养成朴素的作风,爱护群众的观点,奉公守法、有知识、有锻炼、长期保持人民军队的品质,就要靠政治训练。这一点特别重要。军队和平生活久了,政治教育不加强,党的生活不加强,人民军队本质的保持就不是没问题的。所以必须要强调加强政治教育。没有政治头脑的军人在我们人民军队中是没有他的地位的。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这一点上说,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因此,军事要服从政治;但是,从另一点来说,我们提高政治觉悟就能提高战斗力,二者是密切的相互关连着。过去有些科学家认为地球是绕太阳转的,宁死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真理。我们的人民军队几十年来,为了实现我们共产主义的理想,过去曾是今后仍然是不惜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所以说政治又是保障了和提高了我们的军事。这就是军、政、文、体训练的辩证关系。

四、训练计划和物质保障计划的结合问题。

物质保障计划,应适合训练计划的要求,而训练计划又应以物质条件为

基础。可是,我们管训练的同志,常常是只管训练计划,对训练计划的物质保障考虑的很少。不仅仅是管物质保障的同志要去研究训练计划的物质保障,而且制订训练计划的同志也要考虑可能有多少物资来保障。比如说:明明没有夜视器材,计划上也要把使用夜视器材的课目写上去。此外,滑雪的科目,除东北可考虑外,其他军区根本不需要。这些就是没有考虑我们的具体条件。为此,做物质保障工作的同志要研究训练计划,并订出一个物质保障计划来;订训练计划的同志,也要事先和他们研究一下物质条件。会上反映:有些课目没有教材,或没有器材,证明过去两个部门没有相互联系,没有相互协商。以后要把训练计划和物质保障计划好好的结合起来。

五、合练计划。

单个的、分队的训练,是为合练做准备的,合练是提高诸军种、兵种协同作战能力的重要方法。如果一个团、一个师,在一定训练中,没有经过合练,就是没有完满地完成训练任务。因为只有在训练中加强合练,才能提高部队协同作战的技能。但是,几年来我们对合练的组织是不够好的。没有根据各军种、兵种可能参加合练的力量,去拟定全军的合练计划,造成任务过重、互不协调,以致原订计划不能实施。为此,一九五七年度的合练,统一由训练总监部制定合练计划。计划的制定,首先由各军种、兵种根据训练任务,提出自己能参加合练的力量和需要其他军种、兵种配合合练的要求,由训练总监部[1]根据各军种、兵种对合练的要求和实际参加的力量,进行综合调整。此计划只规定合练任务和参加合练的力量,至于具体的合练时间、地点和参加部队,由各军区、军种根据具体条件拟定。

这样作的好处,能实事求是地按照现有力量,合理地分配任务,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练,克服过去军队在合练上没有统一规划的缺点,克服不按实际力量片面地要求过高或临时层层追加任务、影响军队合练效果的现象。

第二,加强战斗训练的物质保障问题。

几年来,我们训练中的物力、财力和军事教材基本上得到了保障,各级有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工作经验,对军队训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根据过去几年来的经验,训练中的物质保障,必须将需要与可能密切结合起来。但是,有些同志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是常常有偏差的。一方面,片面强调需要,以致造成浪费现象,例如大连演习,以表现炮的威力为理由,打了很多空炮弹;明港演习买了六百九十公斤生橡胶没有用,发烟剂实际只需要一吨,却运去十五吨。几年来某些高级领导机关、院校组织的示范演习,固然起到了战术技术的示范作用,但有不少也成了浪费的示范,致使上行下效, 多要东西,这不能怪部队,而是我们领导机关的问题。另一方面,有些业务机关和有些干部,没有很好的计划,不善于利用现有条件,致使训练没有得到更多的保障,例如训练场地,在过去的军训经费的条件下是可以解决的, 但是有些军区一直到今年才开始购买;有些器材由于向有关部门提出计划过晚,工厂制造不出来,影响训练;有些不善于合理地使用现有场地,提高现有场地的使用率。因此,今后必须明确勤俭练兵的思想,练兵不仅要根据需要,而且要根据可能,同时在可能条件下也要满足需要。现在我分别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物力、财力方面:应该在勤俭练兵的原则下,合理地使用现有物力、财力。党中央已决定缩减今后的军费开支。一般地说,我们在明年训练中的物质供应和财政开支不能超过今年的标准。在物质供应方面,要注意到

目前国家的经济能力和兵工生产能力还不可能满足训练的需要,特别是各种火炮的弹药等。因为这些弹药有些生产量小,有些自己不能生产,有些生产价格昂贵。因此我们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减少不必要的课目,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各种代用品,如采取以枪代炮射击等等。就是用代用品,也应力求节约。

对于装备应十分注意爱护,减少损耗。减少损耗,就是最大的节约。 为了使训练与战备密切的结合,除合理地使用一般的训练物资外,在不

影响战备的条件下,各军区应适时提出要求,以便拨出一部分战备物资,特别是容易过时的物资,使用于训练。过去有些备战物资机械的封存,产生相反的结果,如果合理地使用备战物资,不仅不会影响备战,而且军队得到了良好的训练,会更加有利于备战。

二、教材方面:几年来我们翻译了大量的苏军教材,同时自己也编纂了部分教材,这些教材对于推动我军现代化的建设起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教材大部是从苏军翻译过来的,在某些方面和我军的建设及装备还不完全相适应。因此,军委决定要在三五年内编写完全适合我军自己的条令、教范,但在新条令没有出版之前,原有条令仍应结合实际执行。

为了使广大干部能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目前即须进行两个处置:一是放宽保密手续,对共同条令及营以下的战术教材、步兵武器技术教材、各兵种中级学校使用的一般教材(除了特别新式武器的技术器材教材外),应取消保密规定;二是各部队现有的教材由军区做统一的甄别调整,对已经失去作用的,除高级机关留少数作参考外,其余销毁。

三、关于训练场地问题:部队训练场地特别是战术演习场地, 几年来我们是采取下列方法解决的:一是利用农闲;二是购买土地;三是利用荒山野地;四是使用后赔偿或租用。前述这四种办法,虽然一时还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但今后还要继续采用。因场地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牵涉到人民的土地、房屋、坟墓、风俗习惯。就是有钱,也要请求地方党和政府帮助逐步地、慎重地解决。除前面讲的四个办法外,今后还要增加一个办法,就是逐年解决一部分帐篷,以充分利用第一和第三种条件,即利用农闲和荒山野地,或在荒山野地附近就地取材建筑一些简陋营舍,例如云南部队就是自己动手用竹子和土坯建筑了许多房子,这样就可以轮流离开营房,进行野营训练。这种办法不仅在冬季,而且在夏季和秋季都可进行演习,既养成部队野战生活的习惯,又加强了备战,同时也解决了连以上的演习都挤到冬季、形成冬季干部太忙的现象。

第三,组织领导问题。

一、党委对训练工作的领导问题。

1.各级党委对训练工作的领导,最主要的一环,就是以训练工作为中心进行全面工作的统一安排。几年来的经验证明,以战斗训练为中心的全面规划,是解决领导上不集中、不统一和工作中矛盾与忙乱现象的重要环节。为此,在新年度的训练中,各级党委必须统一安排与战斗训练有关联的其他问题。如军、政、文训练的科目与时间安排,干部工作与学习的安排,以及会议和牵动部队与干部的其他活动,都应统一规划,以免相互牵连、彼此冲突。

军队的体育训练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也应该研究如何达到统一领导。2.各级党委在统一规划后,重要的问题在于实现这些规划。凡经党委统

一安排好以后,所有业务部门不得随意变动,额外附加任务。如急需变动时,

必须经党委与有关部门协商处理。军委各总部间,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反对形式主义,对于不切合实际、理论与实际脱节的训练方法应及时纠正;在工作方法上,应贯彻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推广群众的创造和发明, 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发扬我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与训练方法。

二、克服忙乱现象。

(一)工作中的忙乱,主要是没有统一规划,临时任务过多,打乱下级的工作计划。各部门条条下达,互不协调,相互影响,加之在工作中缺乏预见性,常使工作处于忙乱状态。为了克服这种现象,首先必须统一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克服条条下达,层层附加的工作作风。其次必须提高各级干部的业务能力,深入到业务中去,亲自掌握训练业务。各业务部门应相互协调,加强联系,防止互相争挤、互相推诿的现象。

(二)稳定干部,克服干部的流动性。今年干部缺额虽已配齐(并有超额),较往年有所好转,但流动性仍是很大,一般达百分之

五十以上,连排干部近百分之八十。调动的频繁,主要是由于集 训多、会议多、检查乱,严重的影响了军队的训练。为了克服这种现象,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必须:

  1. 在训练开始前,将干部配齐。在训练中尽量做到少调动,尤其是对经过训练法集训的干部,不要轻易调动。

  2. 调学和复员转业干部,应尽量与训练年度相适应。

  3. 统一的安排军官学习时间。军官的训练时间和任务虽有规定,若不严格控制与合理使用,忙乱现象仍不能杜绝。各级军官的训练,不论采取哪种方法,均不得超出规定的训练时间。

  4. 改变会议多的风气,提倡领导干部深入下层,当面解决问题。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应该开的会议必须抓紧时间;可以合并的应尽量合并;

    会议应有充分准备,要有具体的内容,尽量缩短会议时间,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将干部从过多的会议中“解放”出来。

  5. 改变检查工作的方法。检查工作是各级领导切实了解和掌握部队训练、工作情况的必要方法。但是各级的检查工作必须有统一的规划,部门之间应结合进行,避免检查工作过多而发生乱的现象。检查工作应有目的和重点。要求能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问题,特别是应注意发现部队中的积极因素,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检查工作的组织形式,应该是人数很少、轻便灵活的小型检查组,检查应与帮助工作相结合,与部队当前训练任务相结合,不得妨碍部队训练的进度,不得增加部队负担。

三、改革训练文书。

过去在一个年度训练中,国防部颁发训练命令,训练总监部颁发训练计划纲要和组织指示,这三部文件实际上是三大本书,达十余万言;另外各兵种尚有训练计划和组织指示,内容多,重复,前后矛盾,下边很难执行。除此而外,各军区、军种、军、师、团要照例下达这些文书,内容多系逐级抄转,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造成计划文书泛滥,并给部队增加繁重的负担。

训练计划文书应力求简化。在新年度训练中,训练总监部只制定年度训练计划纲要,以国防部长简短的训令形式颁发执行,以及军委各总部的综合性工作计划和训练物质保障计划;各兵种不再单独下发训练计划,只下达专业训练法指示;各军区、各军种下达组织指示,或以命令形式颁发训练实施

计划。军以下均按此原则简化文书。四、改善训练制度。

军队进行正规训练,必须有相应的正规训练制度,才能保障训练的进行。有许多制度在过去训练中曾起了不少作用,现在仍可继续采用:

(一)请示报告制度。目前部队报告表格之多和乱,严重地影响了训练, 有的特种兵一个连要填四十多种表格,在我军干部水平低而任务重的情况下,很难完成。今后各军区、军种、兵种、院校可依训练总监部一九五六年颁发的“战斗训练报告规定(草案)”暂行执行,并请在试行中随时提出意见,以便修正,更臻完善。

(二)校阅和考核制度。这是组织推动和考查训练效果的重要方法,但在方法上和内容上还有形式主义的现象,今后应适当的改进。对部队校阅的次数不宜过多,今后改为每年度终校阅一次即可。校阅的方法、形式和内容也应适当加以改变,使被校阅的部队能得到很好的鼓励和教育。

(三)训练会议制度。在训练中各级应有定期的训练会议,以便及时地总结和交流训练中的经验,但不宜过多,一般应该有个规定和限制。

(四)训练法集训制度。这是提高干部训练能力的重要措施。各级领导应当坚持这一制度,但在集训时不宜分级过多。过去规定的各级干部分级集训,几年来事实证明还不完全适合于我军当前的实际情况,应予以改进。

(五)讲评制度。这是加深理论与实际作业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在演习前虽然可以写好讲评提纲,但在现场讲评的时候,应根据训练中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意见结合起来讲评,不要把原稿照念,这样才有实际的教育意义。关于军队的演习、首长训练、司令部训练等等制度,应研究改进方法,

特别是繁杂的故斗文书,是不适合现代战争要求和我军实际情况的,应继续改进。

五、新老兵接送问题与地方党政工作有直接联系,我们应遵照国务院规定执行。

第四,关于教学问题。

目前在军事训练中,无论在学校或在部队,都存在着教学问题的争论, 这一争论多半集中在学习外国经验和我军历史经验的态度和方法上。就是说要用什么态度来学习,要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个问题必须求得正确的解决,才能推动我军的训练工作前进一步。

究竟应该怎样学才是正确的呢?我认为一切学习首先要用批判的态度来进行,而实事求是又是批判的标准。所谓批判的学习态度,就是不迷信,不盲从,不作条文的俘虏。就是在学习中,不要满足于字句章节上浮面的和片断的一知半解,而是在把字句章节弄清楚以后,要进一步的去钻研,去独立思考,去分析比较。既要从正面去理解它,又要从反面去理解它;既要用肯定的态度去理解它,又要用否定的态度去理解它。就是说要用历史的态度,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去理解它。只有如此,才能理解它的精神和实质,才能学深、学透,达到真正的理解。如果单纯地从一个片面去理解它,没有分析比较,没有批判,不能联系实际,不能实事求是,就必然产生主观主义—

—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给学习和工作带来恶果。只有经过了这样一段艰苦学习的过程,达到真正理解的时候,才能够牢固的记忆它。也只有既能理解又能记忆某一条原理、原则的人,才能在实践中联系它,以至批判地运用它。

没有批判的学习态度,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理解,没有真正的理解,就不可避免地要死记条文和迷信条文,因而在实践中也就不可避免地把死的条文去套活的现实。因为有些人在学习中,养成机械地、单纯地用引证的方法和类比的方法,去解决活生生的现实问题的习惯;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不是客观的实际情况,而是死的条文;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是理论和实践相分裂,结果到处碰壁,一无所获。比如说,对待一条政治原则,他们不去分析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胜利的原则,是在怎样的具体环境中产生的,因而他们就不能理解在新的环境中,产生新的条件时,经过列宁提出,并经实践证明,革命是可以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这样一条新的原则。当这一条原则用到中国来的时候,那些“左”倾机会主义者,同样不去研究列宁是在怎样的具体环境中, 用新的原则去代替旧的原则,而是机械地、单纯地用引证和类比的方法,来硬套中国革命的实践,他们在一九三○年我国革命的具体条件下,认为革命虽不可能在全国同时胜利,但可能用红军攻打大城市的方法,首先在一省或数省取得胜利,因而提出了“争取革命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冒险主义的原则,使革命遭受到惨痛的损失。这一条教训如果从学习的角度来看,那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没有批判地学习,只是单纯用死记、硬套、引证、类比的方法,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原则,因而也就不能批判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再举一个例子:在我们数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党常常运用“巩固地向前发展”这一条原则,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但是我们在学习这一条原则时,应该认识这也是有条件的。应该记得,当着我们长征结束到达陕北以后,这一条原则就不适合当时的具体环境了,必须有另一条新的原则来代替它,那就是要“在发展中求巩固”的原则。当时党中央批判了博古[2]等少数同志机械地运用“巩固地向前发展”的老原则来反对东渡黄河[3]的错误思想;坚持了“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正确方针。这就是说,实际生活是生动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头脑之所以宝贵,就是因为他们善于把死的原则灵活化。

对待军事原则也是一样。例如:我们学习野战条令,对于加强步兵进攻的纵深战斗,按条令规定,步兵军进攻的当日任务,要打到敌人的第三防御地带前沿,即要达到约二十五至三十公里(在新条件下为三十至四十公里) 的纵深。这一条原则在现代化的军队说来,完全可以办到,因为现代化军队每个军内都有一个机械化师或两个机械化师,而步兵师又是乘坐汽车的摩托步兵。教员们在教这一条原则时,必须把现代化军队与我军现时的装备,对照起来研究,说明如果军队在还没有现代化机械化,步兵师又没有汽车可坐的情况下,决不能机械搬用。因此,对这一条原则作为学术研究的时候,应该有分析有批判,实际运用(或演习)起来,必须实事求是。再如,近年来在战斗训练中,很多人反对在冲击时“端枪前进”的动作,认为这是教学上教条主义的具体表现。这个问题也要用批判的态度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解决。用兵的总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端枪前进,在旧条件下是不符合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的,因为敌我距离一二百公尺,不作低姿前进,将给敌人以射杀的良好目标。但是,如果在新的条件下,步兵跳出战壕以前,先经过空军火力准备和炮兵火力准备,之后,又有空军火力和炮兵火力护送,前面又有坦克和自行火炮掩护,在这样条件下步兵跳出战壕, 跟着坦克端枪前进,肃清残存的敌人,那就不仅允许,而且成为必要了。我

们在学习这一条原则的时候,如果用批判的态度,把产生这条原则的具体条件弄清楚了,那末将来在实战中,就会知道:如果我们的空军、炮兵和坦克的火力密度,达到现代的标准,而且把敌人的有生力量大量歼灭和压制了、在这个时候还采用低姿跃进的姿势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没有上述这些条件, 我们也会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端枪前进是错误的,而采用低姿跃进的动作是正确的。因为具体时间、具体的地点和具体的条件都大大地不同了。

从上面所说的看来,我们在学习方面,不论学习外国经验或我军的历史经验,无论对待哪一条政治原则或军事原则,都应该采取批判的学习态度, 从事深入的、全面的研究工作,深刻地理解它,具体地分析它,有机地联系它,多方面地比较它;才能达到正确地认识它,实事求是地运用它。就是说要按照当时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理解原则和运用原则。那种背诵条文、洋洋自得的学究态度,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从这里就显示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是向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项严重的困难任务,要求他们针对学员需要怎样学,他们就应该怎样教的任务。总的说来,只有用批判的、不迷信的、不盲从的态度去教,和用批判的、不迷信的、不盲从的态度去学,才能反掉教学上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关于经验主义,有少数同志以为,这只是对不努力学习的人说的。当然, 没有学习兴趣的人,应该属于经验主义的范畴,但不是我今天所说的对象。我所说的是在学习中用经验主义的态度学习的那些人,他们不仅对外国的经验没有批判地研究和学习;就是对于自己的经验,也没有批判地总结和研究; 他们迷信自己的片面的、低级的经验、无视科学的发展、因而不能接受新鲜的东西,自己不能进步。

因此,破除迷信,是教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思想;实事求是, 是教学工作者进行正确教学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应有的学习态度。

现在我来说一说学习方法问题。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即批判的学习态度,还必须要有适当的学习方法,即经过学习进行批判的方法,才能保证学好。

什么叫做“学”呢?广义地说:住学校是学,实践也是学;调查是学, 研究也是学。决不能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住学校和啃书本的小天地内。事实告诉我们,真正的科学,都来源于群众实践的直接经验,在生产战线上许多新的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归根结蒂都来自于直接掌握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的广大劳动群众。因此,实践、调查和研究都应该属于“学”的范畴。

凡是抱着批判态度从事学习的人,他必然先把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解,先解决“是什么”,这就是先要“知其然”;然后进一步研究“为什么”,把提出这一原则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条件加以分析,再联系到我军目前的具体条件加以比较,求得全面的理解。这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是学习的初步,“知其所以然” 是学习的深入,结合自己的实践来思考,是学习向全面理解的发展。学习不求甚解,当然不好,学习只求一知半解也不好,学习必须力求全面理解。

什么叫做批判呢?批判是思想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人的头脑里,必须有两种对立的东西(新的和旧的,先进的和落后的,正确的和错误的等等), 才能产生批判。因为在人的头脑里,一旦分解成为两个对立部分,就必然要在思想上发生斗争,这种内心的斗争,常常通过各种偶然机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批判。如果脑子里只有一个东西,“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当然就无

从比较,也就无从斗争,因而也就不可能产生批判。

我军各军种、兵种在现代化建设之初,特别在技术科学方面,大多数干部缺乏科学知识和现代化建军的经验,脑子里只有“一家”,尚无“分号”, 所以就很少提出什么批判和斗争,因而也很少提出合理化建议。但是经过几年来的学习和实践,不仅摸熟了,而且发展了,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这个时候批判就产生了,合理化建议也产生了。例如:空军近年来在执行教程各练习的实践中,已经根据自己的经验,改变了教程中某些练习的程序, 将原来的由双机编队以后接着就进行双机空战的程序,改为在中队(四机) 编队以后再来进行,这种程序的改变,既保证了空战训练的质量,也保证了飞行的安全。

这说明,要批判旧的不合理的东西,产生新的合理的东西,必须经过一段实践、学习、调查、研究等过程才能办到。不经过学习,不可能产生批判。上面的例子,完全可以证明这个真理。

没有批判性的学习,就没有建设性的批判。没有建设性的批判,是不完善的批判。批判必须与合理化建议结合,才是建设性的批判,创造性的批判。

有一批老干部,在院校学习期间,对院校的领导,军事学术和生活制度等方面,有许多批评和建议。他们并没学完所有的课程,但是他们却有许多正确的意见。这是因为他们经历过将近三十年革命战争的实践,在战争中学得了许多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有许多科学上的东西他们还没有学过,但有许多战役和战术的知识,实战经验是相当丰富的。我们各院校,应该珍视这一批老干部的经验,帮助他们总结经验,丰富我们的军事科学,同时也可以充实我们的训练内容。不能说他们没有进过正规的军事学校,没有学过现代化的军事科学,便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批判的积极性。事实上他们已经进过了几十年的战斗大学——红军大学,抗日大学,解放大学,抗美援朝大学。

有人提出,先要学完,再行批判。这种意见也是不完全正确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过:关于事物的知识,在其本质上对于漫长系列的世代来说,都是相对的,只是逐步的趋于完善。因此学习是永远不可能完全的。如果要等学全了再来批判,那批判就永远不能实现,而成为空话。所以问题不在学全学不全,而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对所学的某一原理和原则有没有不同的东西存在;有了就应该允许批判,鼓励批判,没有不同的东西也不能勉强批判。至于批判的正确或不正确,则应该实事求是地决定于时间、地点和条件,而不能片面化、绝对化。

对于外国的军事学术、军事教材、训练计划以及生活制度上的各种条令等,也是如此。应该用批判的态度,先向他们学习,经过学习,进行批判。分析哪些是先进的,适合我们情况的,目前可以学的;哪些虽然先进,可是根据我们目前的条件,暂时还不能学的;哪些是属于生活习惯,但对于我军并不习惯,可以不必学的。我们对待生活习惯,应该和对待科学理论有所区别。对于我军多年的传统习惯,也要分析批判,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既不要硬性地改变,也不易机械地搬用。

总之,目前在教学工作中的中心问题是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只要明确了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并采用批判的方法去进行学习,教学中的若干争论问题,将会得到适当的解决,从而保障学校和部队的训练健康地向前发展。

我们的会议要结束了。在会议中大家都能本着“八大”的精神,对我们

的训练工作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使大家相互间了解了许多情况,交流了工作经验,而且也使我们学习了不少的东西。

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问题很多,牵扯的面也很广,我在总结中,没有能够把同志们所提出的问题都谈到,因为这些问题还不成熟,有些问题非本会议所能解决。会后,我们准备把所提意见进行一次总整理,根据问题的性质, 分别研究处理。凡属军训业务性的问题,由训总研究解决;凡属训总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提请军委最后决定。

在我军的训练中,虽然存在的问题很多,但基本的问题,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我军具体条件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使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将提出的问题全部解决,有不少问题是要在我军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求得解决的。为此,我们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就不能仅从需要出发,还必须要照顾可能条件。为了更迅速地提高我军的现代化的军事水平,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反对主观主义;我们在工作方法上,必须贯彻群众路线;我们在实施步骤上,应当着重在现有基础上,作适合条件的和可能性的逐步提高。

今年上半年的训练,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重要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今后重要的问题是巩固成绩,推广经验,克服现存缺点,使我军的训练达到更高的水平。我愿和同志们一起为完成今年和明年的训练任务而共同努力。

注 释

  1. 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成立于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一日,部长为刘伯承(未到职),后由叶剑英接任。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一日,训练总监部并入总参谋部。

  2. 博古即秦邦宪,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

  3. 一九三六年初,中国共产党为了促成全国抗日的实现,派遣由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和第十五军团组成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二月二十日东渡黄河抗日,遭到蒋介石、阎锡山的武力阻拦。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鉴于国难当前,应以实现全国抗战为根本,不愿同阻拦红军抗日去路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战斗,于五月五日发表回师通电,将抗日东征军撤回黄河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