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豫湘桂作战

一、中日双方的作战企图、方针、部署

1944 年初,反法西斯战争在世界各主要战场节节胜利,日本侵略者被动挨打,处境困难。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对日本的反攻与进攻不断增强,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已被切断,它在中国的长江补给线在中美空军的监视下也受到严重的威胁。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挽救覆灭的命运,决定发动豫湘桂战役。

1943 年 8 月,日本参谋本部就已开始酝酿对华实施作战的计划。当时任作战科长的真田穰一郎,汇集了大量的“长期战争计划资料”,经过认真研究之后,感到难以看出日本有胜利的希望,于是,他设想太平洋方面战局恶化,如果在中国大陆占有牢固的立足点,同南方(东南亚)战场连成一气, 就能坚持长期战争。不久,真田升任作战部长,服部卓四郎就任作战科长。11 月中旬,服部到所罗门群岛的腊包尔了解战况,他观察了西南太平洋的作战形势后认为,太平洋战线也许会被突破,制海权可能会转至盟军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就只有依赖亚洲大陆,这就要打通中国大陆南北地区,使其成为通向南方地区的大走廊。这样,就可以通过中国,将日本本土与南方战线联系起来。11 月 25 日,从中国起飞的美机空袭台湾的新竹,轰炸日本海军航空基地,引起了日军大本营的重视,参谋总长杉山元向服部指出,美国在华空军基地位于中国东南地区,很难抑制,是否可以在华中、华南发动作战,打通粤汉线,抑制美机的猖狂活动?杉山的提问,使服部等人设想的打遁大陆交通线作战目的中,加进了抑制在华美国空军活动的内容。接着, 杉山、真田、服部等人就此项作战开始了具体研究。

日军大本营把这次豫湘桂作战称作“打通大陆交通作战”,代号为“一号作战”。1944 年 1 月初,日本中国派遣军制订《指导一号作战的基本方针》规定战略目的是:“把 1943 年夏秋作为应付美国反攻所设定的‘绝对国防圈’

①,向纵深加强的一项战略措施,这是为了打通中国大陆确保和南方区域之间

的交通联络,防止从中国大陆对日本本土的空袭和对本土与南方之间海上交通的破坏,而要摧毁美国的空军基地。”“不仅必须在中国大陆上与中国野战军进行一场大规模的野战,而且趁此时机要给中国军队主要战斗力以沉重打击。”②

1944 年 1 月 24 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一号作战命令和《一号作战纲要》, 明确指出:击溃敌军,占领并确保湘桂、粤汉及京汉铁路南部沿线要地,以摧毁敌空军主要基地,从而制止其猖獗活动。

日本中国派遣军按照日军大本营命令,制订的一号作战计划是:约在1944 年 4 月左右,由华北方面军出动 4 个师及第 5 航空军(原第 3 航空师改

编)一部,实施平汉作战,时间约为 1 个半月;约在 1944 年 6 月左右,第

11 集团军从武汉地区发起湘桂作战,在 1944 年 7~8 月,第 23 集团军从广

东发动湘桂作战,参战总兵力约为 10~12 个师及 2 个飞行师,时间约为 5 个月;如战局发展顺利,在 1945 年 1~2 月,由第 23 军攻占南宁附近,打通

① 即千岛、小笠原、内南洋及西部新几内亚、巽他、缅甸在内的范围内。

②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湖南会战》上册,朝云新闻社,1984 年版,第 1 页。

并确保桂林至越南谅山的交通。①为保证一号作战的实施,日本大本营决定, 日本南方方面军,在中缅、中越边境发动攻势,牵制中国军队;从关东军抽出第 27 师及其他部队编入中国派遣军,还将原准备调柱太平洋战场的 4 个师留在中国。为了在兵力集中后,确保占领区的“治安”,日军大本营又新编14 个独立步兵旅编入中国派遣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之际,日本侵略者使用如此庞大的兵力在中国发动一号作战,可以说是困兽犹斗,孤注一掷了。

在日本发动一号作战前,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的作战指导方针是:“在战略指导上,仍采持久战略,并力求打通国际交通线,俾大量接受援助,借以充实战力,准备尔后之总反攻。”②以实现与盟军争取共同胜利,连续实施局部攻势,使日军不能抽兵南进,以减轻敌人对盟军之压力;同时派兵入缅, 协助盟军作战,待获得物资供应后,实施总攻,歼灭入侵之敌,收复失土之目的。当时中国军队共有 321 个步兵师、22 个骑兵师,总人数约为 650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