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二批远征军的编成和整训
1943 年 2 月,蒋介石任命陈诚为远征军司令长官(仍兼任第 6 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政府主席)负责训练部队,筹划反攻方案。3 月 10 日,陈诚与
史迪威在重庆会晤,洽商训练计划,决定在昆明训练基地调集各部队干部8000~9000 人分批训练,其中团以上干部在昆明集训后,空运到印度兰伽训练营,接受 6 周的美械装备和战术训练。23 日,蒋介石核定军政部呈送的云南练兵具体计划,命令有关部队向云南集中。按照计划有 11 个军 31 个师参加训练,预计按新编制组成 24 个新式攻击师、2 个旧式攻击师、6 个调整师, 总计人数 412600 人。
1943 年 4 月,陈诚在云南楚雄设立“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其时,进入云南接受美械装备的有第 2、第 5、第 6、第 8、第 53、第 54、第 71 军等 8 个军,以及卢汉所属第 60 军,关麟征所属第 52 军。
为了使部队尽快掌握美械装备,蒋介石于 1943 年 4 月在昆明设立“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亲兼团长,龙云代之,陈诚兼任副团长。训练团的地址设在昆明的北较场营房,先后举办了步兵、炮兵、工兵、通讯、战术等训练班。训练的对象主要是部队副团长以下的营、连、排级干部。训练一般以 6 周为一期。在 1943 年、1944 年两年中,先后约有 1 万人接受了训练。团长以上军官则是先到昆明干训团报到,然后分批空运到印度兰伽接受训练。
1943 年 10 月 19 日,蒋介石召集蒙巴顿、史迪威等在黄山官邸开会,讨论了魁北克会议关于反攻缅甸问题的议案,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在此会议上,蒋介石再次要求远征军在 1944 年 1 月份准备齐全,同时同意在反攻缅甸战役开始时将昆明行营统率的担任昆明防守任务的部队归陈诚统一指挥。1943 年 11 月,陈诚因病辞去远征军司令长官职务,军事委员会任命卫立煌为远征军司令长官。
在统一编制的基础上,远征军各部队逐步换发了美械装备,同时,每军成立 1 个榴弹炮营(榴弹炮 12 门);每师成立 1 个山炮营(山炮 12 门);
每个步兵团成立 1 个防坦克炮连(防坦克炮 4 门);每个步兵营成立 1 个迫
击炮排(迫击炮 2 门);每个步兵营成立 1 个火箭排(火箭筒 2 具);每个
步兵营的重机枪连配备重机枪 6 挺;每个步兵连配有轻机枪 9 挺,“汤姆森”
式手提机枪 18 支,迫击炮 6 门(每排 2 门)及火焰喷射器 1 个。每个军部和师部都配备有设备完善的野战医院一所。自军、师至每个营、连都配有完整的通讯设备,其他还有工兵器材和运输工具等。远征军部队的装备较以前大为改善。至 1944 年 5 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动滇西反攻时,远征军的编制序列如下:
中国远征军 |
司令长官 |
卫立煌 |
---|---|---|
第 11 集团军 |
总司令 |
宋希濂 |
第 71 军 |
军 长 |
钟彬 |
第 87 师 |
师 长 |
张绍勋 |
第 88 师 |
师 长 |
胡家骥 |
新编第 28 师 | 师 长 |
刘又军 |
第 2 军 |
军 长 |
王凌云 |
第 9 师 |
师 长 |
张金廷 |
第 76 师 |
师 长 |
夏德贵 |
新编第 33 师 | 师 长 |
杨宝毅 |
第 6 军 |
军 长 |
黄 杰 |
预备第 2 师 | 师 长 |
顾葆裕 |
新编第 39 师 |
师 长 |
洪 行 |
---|---|---|
第 200 师 |
师 长 |
高吉人 |
第 20 集团军 |
总司令 |
霍揆彰 |
第 53 军 |
军 长 |
周福成 |
第 116 师 |
师 长 |
赵镇藩(后刘润川) |
第 130 师 |
师 长 |
王理寰 |
第 54 军 |
军 长 |
方天 |
第 36 师 |
师 长 |
李志鹏 |
第 198 师 |
师 长 |
叶佩高 |
第 8 军 |
军 长 |
何绍周 |
荣誉第 1 师 |
师 长 |
江 波 |
第 82 师 |
师 长 |
王伯勋 |
第 103 师 |
师 长 |
熊绶春 |
第 93 师 |
师 长 |
吕国铨 |
另外,远征军还辖重炮第 7、第 10 团和重迫击炮第 2 团;工兵部队 1 个
团又 1 个营。